《山海经•西次三经》:“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
帝都
(一)昊天上帝“帝之下都”
这里的“帝”是指哪一位?
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则这里的“帝”绝非下界人间的三皇五帝,而是上古华夏的昊天上帝——《山海经》的顶层大神“帝俊”了。
上古华夏有三皇五帝。三皇五帝分别有各种说法:“三皇”有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的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记·补三皇本纪》的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尚书大传》的燧人、伏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的伏羲、女娲、神农;出自《三字经》的伏羲、神农、黄帝等等。“五帝”说法也各异,一般认为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另外还有东方天帝太昊伏羲,属神句芒;南方天帝炎帝神农,属神祝融;西方天帝少昊金天,属神蓐收;北方天帝颛顼高阳,属神玄冥;中央天帝黄帝轩辕,属神后土等版本。
“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昆仑山是天帝在下界的都邑,由天神陆吾主管。这位天神还兼管天上九域之部界,以及天帝苑囿之时节。“下都”、“司天之九部”等都非常明确地说明:昆仑之丘这个下界的“都”邑,只能是天帝帝俊之所属。
“帝之下都”是一个怎样的规模?
圣境
《山海经·海内西经》有其原型:“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淮南子·地形训》“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
山旁有四百四十道门,每门相距四里,每门宽九纯,一纯是一丈五尺。旁边还有九个用玉做成栏杆的深井,环围在山的西北角——这样的琼楼玉宇,凡本纪文明人文初祖以后的人间的“三皇五帝”,由于时代的局限是绝然没有条件建造和经营这个美轮美奂、规模宏大的天帝之都邑的。
(二)昆仑虚之所在
昆仑山自古就是万山之祖、“龙脉”之源,也是华夏远古文化的神秘之源。究其原因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即昆仑山为天帝示现在人间的都府所在。第二是“昆仑之丘,有神……名曰西王母”,即昆仑山也是西王母的居所所在。西王母乃“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创世女神之首。第三是“有山名日月山,天枢也……日月所入”,“天枢”就是天之门、是天地间相交通的枢纽,这个地方“处于西极”边陲,有“十巫,从此升降”。
昆仑山
昆仑虚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范围广大:“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八百里、万仞非为实数,都是形容非常之广大和高耸,“非夷羿莫能上冈之岩”。夷羿就是射九日的大羿,是帝俊“赐以彤共素矰,以扶下国”的大神,是西王母的常客、是嫦娥的丈夫。只有夷羿这样位列仙班的大神才能到达的天帝的都邑所在,下界凡夫是无法攀登上这个高山岗(到达“帝之下都”)的。
二是地处海内“西北”:“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这里的“赤水”、“黑水”皆非实名,是指水的方位,昆仑虚之南的出水为“赤水”、之北的出水为“黑水”,则昆仑虚是四面出水。
三是文明摇篮“河所出焉”:“河”为华夏母亲河之一——黄河特称,考察完全一致的“南流东注”的黄河上游特征,八百里昆仑山的“帝之下都”乃黄河源的巴颜喀拉山主峰——各尔木昆仑山的玉虚峰、玉珠峰之所在了(参见《山海探幽(9):巍巍昆仑是华夏远古文明的天地之门神秘之源》)。
昆仑山系列位于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上。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距今8000万年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这种高原崛起的喜马拉雅构造运动至今仍然在进行中。也只有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才堪称产生天地之枢、龙脉之祖的人类神秘之源。
(三)昆仑山的神秘现象
帝之下都“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又为西王母居所所在,已然神秘莫测了。《山海经》的记载中,昆仑山有三位山神,分別是《西次三经》中的陆吾,《海内西经》中的开明兽和《大荒西经》中的人面虎身神。这三位山神虽名不同,形则同一:他们神职相同,都是昆仑山神;且他们的形象都为人面虎,与西王母的原型相类。这三位英名显赫的山神,其形象大量出现在后世的器具上或画像中。
“帝之下都”为神明所在“非夷羿莫能上冈之岩”,下界凡尘当然无从窥测天机。但是昆仑山的不断出现的非一般事件大约能够反映其神秘之一斑。
作为万山之祖、“龙脉”之源,昆仑山乃是天下中央之极,连接天地之天柱,仙人上下天地之间,必经此“天地之门”。相传西王母居于昆仑山,掌管天地间最大的仙池瑶池,“瑶池”在很多古书中都有记载,或说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鸟禽成群,诸多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颇有仙境之气象,而在昆仑河中穿过的野牛沟,有珍贵的野牛沟岩画,而距黑海不远处传说中的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玉虚峰、玉珠峰经年银装素裹,山间云雾缭绕,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
【链接】昆仑山地狱之门
昆仑山之谜
(四)昆仑虚的结“界”
如前所述,“帝之下都”乃黄河源的巴颜喀拉山主峰——各尔木昆仑山的玉虚峰、玉珠峰之所在了,那么将来的考古是否能够发掘其“遗迹”所在吗?不能。因为这是昊天上帝之“下都”,是神秘所在。
神明究竟是什么?神明就是宇宙中以前的智慧体“人类”、已经修为有成或者已经进入修行次第的“人类”;而现在的人类也会陆续进入修行次第、成为将来的“神明”。神明与人的区别,就是其“本性”处于开悟状态还是仍然处于迷惑状态,前者成神而后者为人,前者能量巨大而后者能力很小。两者所处的宇宙层面(维度)不同,高层面可以掌管低层面,而低层面却无法企及高层面,就像人类可以俯视动物界,而动物界却无可奈何于人类。
宇宙中存在的“神明”包括很多层级:有大彻大悟的万能的最高层宇宙意识(如来、佛陀)、有发展段次较高的平行宇宙意识(宇宙中他世界的善念)、有已经发展到高智能阶段的意识流(外星人)、有先期修行得道的圣者(仙人、真人)、有正在修行进入次第的普通神灵等等,多层级组合而成。
圣境
多层次神灵的存在形式有多种方式:高层清轻、身形为“意”,中层清朗、身形为“气”,如机缘需要都可幻化成“形”——与粗、重的人类质体相似、肉眼所能看到的形态。不同层面的神明的存续时间也不同,高维度神明存续的时间也非常久远、无上正等正觉则可永生不灭(参见《山海探幽(6):<山海经>是本太阳纪人类文明传承的宇宙密码》)。
昆仑山天地之枢的“帝之下都”存在形式不是人类所理解的粗重的物理“质”态,而是宇宙之“炁”、一种气场、一定的能量场,称之为“结界”。这种高能的“界”必须如“夷羿”之仙界人物方能登攀之岩冈,或者如周穆王这样的“人主”方可有缘一见、或者有如人间修真得道的世外高人神通到达(参见《山海探幽(8):同步架构立体思维模式方可释读<山海经>》)。即使有缘所“见”也只是真实存在的“太虚幻境”,其微妙的状态“不可说”(无法用言语表达)。
昆仑山的“帝之下都”并非人类文明“遗址”那样的短暂存续,其过去、现在、将来一直存在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所谓“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不同维次智慧的存在形式和存续时间不可等量而观。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