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话
自从前年夏天来过青海之后,一直对这片土地念念不忘。或许其中寄托了太多个人情感。但无可否认,夏天的青海湖、祁连山真的美得让人窒息,激动得大喊大叫。高原略带缺氧的感觉让人特别兴奋。
再次去同样的地方,少了些未知的新鲜感,却多几分沉淀,侧重点和视角也和之前完全不一样。同样的路线,还写多一次游记,我觉得很有必要,对比起两年前那篇,这篇换了全新的视角去看青海。
Day1:广州—西宁,游东关清真大寺
东关清真大寺
上次来西宁没有去东关清真寺,而是去了塔尔寺。塔尔寺那人头涌涌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完全就是纯粹的旅游景点。当时一张照片都没心情拍。而这次来到东关清真寺却是另一种感觉。我很好奇,里面的人在干什么,而人才是我这次的主题。东关清真大寺在繁华的东关大街,是一座位于闹市中的清真寺。就是周边信众来做礼拜的地方。我到清真寺正好遇上了礼拜时间,拍到他们做礼拜的场面。
据大寺里的阿訇讲。这座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古寺,至今已经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到破坏,又不断修建。现存的建筑是1913年时重建,1946年时改建并扩建,1979年时又重修。
广场外,是花岗岩巨石砌成的前三门,三门高约五丈,宽约七丈,显得古朴庄重,雄伟崇宏。三门两侧耸立着两座高大的宣礼塔,也叫鸣经楼。塔顶装饰有代表伊斯兰教的星月标志。
前三门进来后是中五门,又叫重五门。一大四小,为欧式风格砖石结构,用米黄色油漆,牌坊型。五门南北两侧耸立着两个三层宣礼塔,与中五门连为一体,对峙相望。宣礼塔为中西合璧,砖石木混合结构。一二层用砖石砌成的欧式塔楼,呈六角形,每角宽2.1米。三层则为木式中国传统六角飞檐亭,亭的檐顶为碧绿琉璃瓦扣面,顶端各安放一个镏金经筒(此为大寺向塔尔寺工匠订制加工的镏金如意宝瓶)。整个五门和宣礼塔连为一体。
这样中西合璧的建筑,实在是世上罕见。
东关清真大寺是一座融塔、墙、殿为一体的宏大建筑群。其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教建筑特色。寺正中是可以容纳3000人进行礼拜的大殿,此大殿为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纯系砖木结构。建筑坚固,结构严谨,外形宏伟壮观,内部清静素雅。大殿南北两侧是两座两层的厢楼,为歇山式建筑。大殿和厢楼紧相毗邻,浑为一体,十分协调。这三座建筑是该寺主体,也是寺内的精华所在。整个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描金涂彩,显得艳丽华贵,蔚为壮观。大殿前和厢楼之间是一块占地约2.8万平方米的广场。场内铺着青石板,石板虽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但却巧排密布,平整如镜,不露泥土。因此,晴天无尘埃,雨天无泥泞。
尤为独特的是1921年大殿重建竣工时甘肃拉卜楞寺佛僧赠送的三个鎏金宝瓶(经筒)鼎立于殿脊中心,映日生辉。它与中五门两侧宣礼塔顶的宝瓶(塔尔寺赠送),同大殿的整个建筑布局浑然一体,大殿内的几根巨大的柱子,则是由互助佑宁寺从寺院的松树林中挑选赠送的。使大寺建筑风格特异,慰为大观,为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罕见。
东关清真大寺,不仅是广大穆斯林群众宗教活动场所,而且也是伊斯兰经学研究的最高学府。民国以来,伊斯兰教伊赫瓦尼教派的创始人及其继承人,将该寺作为海乙寺(即中心寺)。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伊斯兰教学者。甘青近千座清真寺的开学阿訇,由该寺选派或认可,因而在海内外享有声誉。每逢周五(主麻)参加礼拜的人当街礼拜,届时整条东关大街交通管制,禁止机动车进入,由于清真寺殿内场地有限,数以万计的穆斯林不得不当街礼拜,大街上密密麻麻地都是穆斯林。
我来到清真大寺的时候,礼拜时间还没到。早到的信众在两边的休息区域等候。
没来之前觉得这里挺神秘,初到之时感觉很拘束,实际他们就是很传统的老百姓,随便一人都很有耐心地给外地游客讲历史和被世人误解的教义。清真寺随便拍照,不用门票。这点和塔尔寺正好相反。
宣礼塔开始念《古兰经》经文召集信众入大殿内做礼拜。信众脱掉鞋和帽子进入大殿。礼拜时大殿只允许穆斯林进入。我记得在伊斯坦布尔,每座清真寺的广场中央都有水塔供信众礼拜前要把身体都洗干净才进去的。
自明初修建东关清真大寺便建有碑亭院,珍藏室,当时就有许多中国清真寺罕见的石碑、匾额、楹联。清朝中后期兵燹屡起,光绪七年(1881年)碑亭院被毁,内藏七百余年的石碑、匾额、楹联等全部焚毁,无一遗留。到了民国时期,重立碑文,许多大员、名人来寺参观书赠匾额、楹联等。这个“以教勖忠”牌匾便是蒋介石题写的。
这块“兴教建国”的牌匾则是白崇禧所题。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至仁极慈”,都知道于右任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
除了牌匾,两侧的楹联也是当时民国政要所题写的。
大殿内正在祈祷的信众。
在这种肃穆的宗教气氛下特别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离开东关清真大寺前最后拍一张大殿和重五门的照片。上面的金色浮雕楷字——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和前三门外面那个一样都是于右任题写的。
Day2:西宁—青海湖—茶卡
第二天正式开始我们的拍摄旅程,经典的老路线了,休休闲闲地在酒店吃过早餐后,一行人从西宁出发。翻过日月山后便正式离开河湟谷地进入青藏高原。别看日月山并不显眼,但却不仅有恢宏的历史意义,还有非常重大的地理意义。它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叠合区,是青海省内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线,划分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藏语叫日月山为“尼玛达哇”,蒙古语称“纳喇萨喇”,都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
在临近倒淌河镇的路边就是茫茫大草原。将车子停靠在路边但可以拍几张草原风光的照片。
青海湖畔
我们没有花大价钱买门票进入青海湖沿线的景区,而是花了50块一车从牧民的油菜花地到湖边去。不得不说现在价钱也公道得多了。人均不用10元。相比前年的每人要二三十块是便宜了不少。而且以前要是你停在路边拍他们的油菜花,也会被人赶。现在就文明多了。随便拍,没人理你。比起花了100元每人的票价去景区拍照要明智
蔚蓝的青海湖,轻松秒杀国内绝大部分海岸,难怪《中国国家地理》将其评选为中国最美湖泊首位。
藏区的神山、圣湖几乎都有随风飘扬的经幡。经幡一般都挂在山巅、路口、湖边或屋顶上,所以青海湖畔也不例外,是那种印有诸多经文并裁条的织物,以蓝、白、红、绿、黄五色连为一串,分别象征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色序不能错乱象征着蓝天在上,黄土在下。藏传佛教又赋予五色为五方佛及五种智慧之含意。五彩的经幡“呼啦啦”地在风中飘扬,寄托了人们虔诚的祈祷。这些彩色的经幡可是非常适合拍照的地方,只要分分钟出大片哦。
之所以被称作经幡,是因为这些幡上面都印有佛经,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这样,经幡便成为连接神与人的纽带。风幡所在即意味着神灵所在,也意味着人们对神灵的祈求所在。风幡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湖边有牧民出租马匹拍照,10块钱每人。可以让牵到湖里去照相哦。
骑上马儿,造型也生动多了。
青海湖南岸不是油菜花主产区。规模不及北岸的刚察和门源。但和青海湖蓝搭配起来却最有视觉冲击力。
青海湖畔,凉风拂面,头上是蓝天白云,身后是圣湖黄花。
路边的白塔群前,牦牛和羊群自在地吃着草。
草原上开满了被当地人称为蜜罐罐、甜蜜蜜的紫色野花。这种花的学名叫甘肃马先蒿。
记得初次见到漫山遍野的马先篙还以为是薰衣草,也算是一种甜蜜回忆。
我们和车子的合影,很有旅行的感觉吧?
路边不知名的寺庙
[p=28, null, left]路边一个不知名的小寺庙,周边开满了鲜花。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于是我决定把车开到寺庙旁。
这些瑞香科狼毒花,花苞是红色的,开出来的花却是洁白的。一株上可以开10~20朵,5个花瓣,花朵的直径不到0.5厘米,小而娇艳。
在高原上,因它汁液含毒,羊吃了这种草是很容量中毒的,和狼一样毒,所以牧民给它取了这样一个名字。狼毒花根系大,吸水能力强,能够适应干旱寒冷的气候,生命力强,周围草本植物很难与之抗争,在一些地方已被视为草原荒漠化的“警示灯”。而在高原上狼毒的泛滥,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人们放牧过度,其他物种少了,狼毒乘虚而入。草原盛开的鲜花是一种自然美景,也有可能是草原退化的标志。
坐在狼毒花丛中,心情比在油菜花田还激动。
摘起一把蒲公英,吹起来好唯美。
走到五彩经幡底下,这个是多么让人震撼的场景。
除了寺庙,周边只有一些小帐篷,夏季草原开满了花。
寺庙并没有开放,我们按藏传佛教的礼仪顺时针绕寺三圈,祈求平安。寺庙上的这个双鹿法轮的雕塑几乎在所有藏族寺庙都可以看到,中间的法轮象征佛法传播永不停息,左右是一公一母两只鹿,代表的是释迦牟尼佛第一次讲法之地——鹿野苑。最顶上的叫金幢,两侧侧是转经筒,都是藏传佛教里的法器。
居住在这的小僧侣。
小僧侣不想被人拍到,飞快地从我身边跑过。
另一侧是僧人的生活区
路边拾荒的藏民
橡皮山
沿着国道G109青藏线一直走,在黑马河乡便要离开青海湖区,翻越橡皮山往茶卡方向而去。橡皮山是一片高山草甸。这里到处是羊和马。
[p=28, null, left]温暖的阳光下,这对调情的马旁若无人地自由嬉戏着。[p=28, null, left]公路穿越茫茫草原,这里的草足有半个人这么高。坐在路边拍照很有公路旅行的感觉。
[p=28, null, left]路边开满了迷人的小花[p=28, null, left]我们忍不住停车冲入花丛中拍照。
茶卡的一路苍茫的草原风光。青藏线也是进藏公路中路况最好的一条。
西部的日落时间要比我们平时住的地方至少要晚一小时,所以吃完饭后还有大把时间到处游荡,茶卡镇不大,没什么街逛,所以我们到盐湖边的草原去逛逛。
这辆大通的商务车,发现越开越顺手了,乘坐的舒适性也非常好,有点超出预期。还成了拍照的好道具。
茶卡镇的中心新建了一个天空之镜广场。
原本一个厂矿似的破旧小镇越来越多的新式建筑拔地而起,未来还将有更多的酒店竣工开业。还记得上一次来住的六百一晚的标间连招待所都不如,很多宾馆房间还是不带洗手间的。转眼间,整个镇子随着茶卡盐湖的声名鹊起变得越来越现代化了。
Day3:茶卡盐湖—环湖西路—刚察
为了拍摄到茶卡盐湖最美的一面,我们清晨五点多便起床了,景区六点开始售票,我们是第一批进入的客人。而八点钟起,景区的摆渡车和小火车都开始运作。介时将有大批的人潮涌入景区,所以这两个小时内是我们拍照的黄金时间,除了几乎没什么游客,更重要的是光线特别的美。只有这个时间才能拍出天空之镜的效果。过了八点,光线过于猛烈,加上太阳渐渐升到头顶,所以很难拍到倒映了。
茶卡盐湖
听说班禅大师今天要来祭湖,还担心不让游客进入。事实上还好,仅仅是因为交通管制,耽误了一小时,加上今天的行程本来就安排得比较松。没有对我们造成很大影响,倒是那些起得晚的游客,十一点之后停止售票,直到下午才让游客进入。原本暑期旺季一天就有三到五万游客到茶卡盐湖,这下可好了。挤在同一时间。这种情景真是不可想像。几万人在不适合的时间点进入。拍不到任何好照片,估计网上又是一片吐槽。
过了八点,这条铁轨就禁止入内了,而八点之前,我们可以拍些很有感觉的轨道照片。
清晨的盐湖,金黄的朝阳染黄了天空,也染黄了湖面。
偶尔见到些早起的摄影者在湖边拍照。
盐湖的盐层看起来像结冰的湖面
广阔的湖面只有自己,这种待遇只有在清晨。我在中午过后进过两次茶卡盐湖。那种人山人海的场面真是惨不忍睹,当时留下极差的印象。经过这个清晨,对茶卡盐湖的印象完全改观。要拍美照绝对不能偷懒。必须要避开人潮。
清晨的盐湖宁静又深邃。
清晨的气温很低,所以走到盐湖里拍照也是需要一点勇气。
阳光穿过厚厚的云层,形成一道道丁达尔光。这种光线由于经常出现在天主教的宗教题材绘画中,所以又叫耶稣光。
不得不说奥迪选了一个好广告位。
只要光线合适,盐湖就变成真正的天空之镜。
趁盐湖没什么人,各种造型摆起来。
展示在盐湖边的老式运盐小火车,很有复古风。
其实茶卡盐湖并非一看四季都对外开放成景区的,一年中有几个月是封闭起来供盐厂采盐,就是用这种老式小火车运盐的,如果有得选,我宁愿坐这种货车,也不愿意坐那无趣的观光车。
这种才是游客坐的小火车。反而像玩具一样。
还有这种款式的游览小火车。
景区出口片专门展示这些运盐的机车
但似乎没人对制盐本身感兴趣,大家只对如何拍出更清晰的倒映感兴趣。我还是那句,要拍好照片就得起早摸黑,你所能看到的美景将是别人看不到的,而这一切值得不惜披星戴月去做。八点后,游客越来越多,光线也越来越强,盐层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如果不戴墨镜,几乎是很难睁开眼的。这种光线就完全不适合摄影了。我们一行人离开景区回到镇上吃完早餐就往下一站出发。
从茶卡回到青海湖边的环湖西路,这一带是离湖最近的区域,一路驾车都可以从公路上看到美丽的青海湖。
我们来到一个开满各种野花的湖边,进入当然是需要给钱藏民了。但是确实值得。因为太美了。
满地的野花,让人情不自禁想躺在花丛中与花儿亲密接触。
这里也可以租马拍照。还是10元每人。要是想骑马溜达一下,价格可以另议。
青海湖边,偶尔能见到吃着草的羊群。
这里的湖边由于游客较少,也相对少垃圾。
布哈河畔
离开那片花海,我们沿着环湖西路继续行驶,一路风景美如画,但真正让我们停车观赏的是布哈河里那一群群洄溯的湟鱼。
河的两边是绿油油的草原,一群群牦牛和羊正休闲地吃着草。
从布哈河到哈尔盖河,北岸五大青海湖注水支流成了裸鲤洄游产卵的必经之地,来到布哈河大桥,又一次见到湟鱼溯源时,半江河水半江鱼的奇观。
这种学名叫裸鲤的湟鱼,原本是淡水鱼,经过漫长的进化,退去了鳞片渐渐适应了青海湖这个咸水湖的生活环境。但是它们的鱼卵和幼鱼却要在淡水中才能成活,所以它们每年都要沿河洄溯到淡水上游才能保证后代的成活率。为了后代,它们历尽艰难险阻溯源而上。遇到游不过的高落差河床,要靠鱼群共同挤上去,甚至是鲤跳龙门般跳上去。
这种头戴黑帽的是鱼鸥,属于青海湖的夏候鸟。小湟鱼自然是它们的美食之一。但真正威胁到湟鱼生存的却是人类的活动。除了猎奇心理想一试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还有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污染或水坝却是直接威胁到湟鱼的繁殖。
小庙旁边是高大的玛尼石堆。这些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的石块垒起壮观的祭坛。它们也是藏族民间艺术家的杰作。在传说中,山口、村头及水源等地方多被灵异神鬼占据着,故丢石子于玛尼堆的说法有如下几种:一是以石压鬼邪,二是增加玛尼堆对地方的保护能力,也算是积功德之一,因为它像塔一样代表善意的神灵的保护,还有一种说法是保护玛尼堆下被埋藏着的东西不被暴露和破坏。所以万不能带走石堆上的石头,只可往上面添石。
这座小小的的寺庙内有个大大的转经轮。里面有信众正一圈圈地一边转经一边口念六字真言。
路边有座比较小的寺庙,而这种寺庙最能体现当地村民的宗教生活。
Day4:刚察—祁连
也许青海湖北岸真的会比较多雨水,连续两次来到刚察都是晚上下大雨。而这次竟然出状况了。且听我慢慢唠叨。
大清早起来气温还是只有十度左右,上车却发现车子打不着火了。估计就是天气太冷电池耗得太快,没电了。我们住的是刚察的泉吉乡,客栈周边是有修理厂,可是这么早都还没开铺呢。先是见一家修摩托车的店开着门,进去发现老板没起床。想问问能不能帮忙打着车子。结果老板死活不起床。正心灰意冷的时候,旁边的一家小修理厂的老板回来了,原来也是去救援别的打不着火的车子,原来昨晚的冰雹冷感冒了不少车呢。
等修理厂的老板把别人的车搞好了,回来帮我的车子过电,结果发现怎么也还是打不着,看来电瓶是彻底报废了。老板换上他自己的电池才把我的车打着了。不得不吐槽神州租车车子保养的状态实在是差,除了这个电瓶报废以外,我提车的时候,连雨刮水都没有。可见验车是形同虚设。
车子打着了,可是老板没有电瓶换,我也一直不敢熄火,这个时候竟然发现车子有个轮胎也破了,一点气也没了。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过也幸好发现了,不然没气的轮胎走祁连山路不知会出什么状况呢,也好在不远处有轮胎店,过去找补胎,老板也是没回来,等了半小时才搞好。至于电瓶,直到到了一百公里外的热水镇才找到地方可以更换。联系神州租车吧,竟然完全没办法帮上忙,还说必须要他们认证的无忧修理厂开发票才能报销。为了不影响行程只好自己掏七百块换了电瓶。不得不说这租车公司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
话说这次处理这些突发状况如此淡定,实在应该感谢之前在高速路上车子抛锚找拖车,然后各种找关系修车的经验。相比之下这真是小意思了。
仓央嘉措广场
刚察被称为滨海藏城,这里有个很大的仓央嘉措广场,广场中建有一座慈悲慧眼感恩塔。其实仓央嘉措和这里确有渊源,他是就被押解回京的时候,在刚察的青海湖边悄然遁去。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藏族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所写的诗歌驰名中外,在藏族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在藏族人民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唯真而唯美,质朴又深情,体现了“博爱、大爱”,更超出了一般俗人的“情爱”,在世界诗坛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葩,至今仍有不少崇拜他的诗歌和生平的粉丝。。
气势庄严、金碧辉煌的慈悲慧眼感恩塔由塔基、塔座、塔锥和塔冠四部分组成,塔的四面均有13层台阶则代表了成佛的道路。塔高为33米,象征海滨藏城地处海拔3300米地理表位。慧眼下方宛如“?”标志为尼泊尔文数字“一”的写法,提醒人们世间现象显现的不二性,表示慈悲心和智慧心须在一同修行,象征和谐一体。广场条形结构代表“水”,四个塔柱立式结构代表“地”,方形镀金藏物结构代表“火”,极顶塔形结构代表“天”,形成佛教中所称的“四大和全”,构成了客观大自然物质存在的排列形式,代表生命之精华。塔壁四面均绘有巨大的佛眼则为佛教五眼,警示世人善恶自有因果,只有止恶行善,方能离苦得乐,只有心存感恩,才能带来希望。
青海湖即是这位圣人的起点也是终点。传说,这位诗歌王子,在进京途中行经青海湖仙女湾时,美丽的青海湖敞开胸怀,在翩翩起舞的仙女们的迎接下,眺望一汪蔚蓝的湖水,轻轻抚摸手心的仙鹤,顺便拔下一根羽毛,写下了古今中外具有很大影响的诗歌:“洁白的仙鹤啊,请把你的双翅借我,我不到远处飞去,只飞到理塘就回。”这是世间最为凄美的绝唱,它指向了一个早已注定的宿命:日后,仓央嘉措的转世灵童七世达赖正是出生在四川的理塘的一个小村庄里,自此,这位圣者走上了通向彼岸的神圣祭坛,踏浪入海,悄然遁去,留给后人一个千古之谜,一个旷世传奇。今天,世居在刚察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世界诗坛的圣者,让世人沉迷于仓央嘉措神圣的文化乐园,了解世间最美的情歌,品味和感悟大师最具人格魅力的一面,修建了别具一格的仓央嘉措文化广场。
这是航拍的仓央嘉措广场,整个其实很大。还有经幡、六字真言,以及湟鱼洄溯的壁画。
羊群经过经幡群时的照片。
刚察除了有厚重的藏传佛教氛围,其实她还是全国颇有影响力的油菜籽种植基地,所以油菜花的规模就不用说了。在刚察,你可能连续开车十分钟,然后行驶在连绵的油菜花海中。可见其规模之大。也许是离西宁太远,也许是走青海湖北岸过的游客本来就少,名气远远比不上南岸的青海湖油菜花和门源油菜花海。
上次我们来刚察的时候可是连绵十几公里的油菜花田没人管,随便我们怎么进去拍照。但这次竟然有当地人过来收钱。每位10元。当然,我们是拒绝的,大不了不拍了。
刚察的哈尔盖乡美丽的云就飘在房顶的感觉,真是美极了。
青藏铁路的一条支线从这里经过,一群工人正在忙碌着,估计是在翻修铁轨。
草原上一座规模不小的寺庙,竟然想不起名字了。正欲继续往前走,对面来的车子告诉我们前面桥断了,要往回走。今天真够折腾了。
热水草原
但是换一条路能遇上美丽的草原风光的话,也算是意外的惊喜。
草原,是草的莽野。其辽阔舒展,其苍茫静谧,其坦荡从容,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都难以尽述。只有置身其中,深入了解之后才能深切地感受它的美。这也是为什么草原一直是我最向往的地方。
离开刚察就一直往北边的祁连驶去,在进入祁连山区之前是一片开阔的大草原。夏季的祁连山大都没有积雪,但周围的草原却是此时最美丽。
热水草原是一席美景盛宴,它可以凝固所有人的视线,蓝天白云,一望无垠的大草原。
我们的车子就是沿着这条穿越草原和祁连山的省道S284行驶。一路风光壮阔美丽。只是大部分时候,车道并不开阔。没有停车拍照的位置。
倚着牧场边的铁丝网留影也是不错的选择。
路边的房子有点瑞士小屋的味道。
过了默勒镇,算是进入了祁连县,省道和大通河并行穿过山脉,河对面成群的牦牛和绵羊像是散落在草原上的珍珠。这时候车里的收音机正好在播放呼斯楞的《鸿雁》真是再应景不过了。
这是在此行最高海拔的大冬树山垭口往下看下面的公路,当时山垭上一片迷雾,要不可以直接看到远方积雪的祁连雪山。
卓尔山
我们订的客栈就在卓尔山的游客中心旁边,位置是相当的好,全新装修带独立卫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呢?因为这边大部分是只有公用卫生间。我们到达的时间还比较早,安顿好行李打算进卓尔山等日落。两年不见,卓尔山变化很大。之前还是个比较小众的景区,现在也变得人山人海了。上山的栈道满是游客。也许是因为之前出了意外,最早的景区摆渡车是从山脚直接把人送上到山上的平台,而且当时还没有外面的游客中心,游客的车直接开到山脚下的停车场,而现在只能从游客中心送到山脚。这几十块车票真的很不值。
既然卓尔山满是人,那我们就沿着登山径一路走的时候往四周的山头拍照吧。毕竟卓尔山只是祁连山脉中的其中一座。其它山峰的景色也不枉多让。
祁连山的属于丹霞地貌,这里的丹霞比很多地方都要更红更艳。而山坡上的绿草搭配起来就显得更美丽了。山脚下的小山村叫麻拉河村,也就是我们晚上住的地方。村中有座小小的清真寺,可以作认路的地标。村后面是一大片花田,据说是卓尔山景区补贴给农民种的。
虽然一路攀登卓尔山,却不感觉到吃力,原来这里的海拔只有二千八百多米,比起前两天反而低了不少。而且明显感觉到空气也湿润很多。整个人感觉到十分舒适。
山的另一面是另一条村子,叫拉洞台村,景交车的A线就是从拉洞台村到卓尔山的,而我们刚才坐的是B线,从麻拉河村到卓尔山风景区的。坐景交车的时候一定要看清自己原本是从哪个地方上来的,一不小心就容易坐错方向。
不远处的山坡上还可以看到牛在悠闲地吃着草。
近观火红的丹霞地貌
油菜花田和小村交相辉映
登上卓尔山顶的西夏烽火台,远眺下面的佛塔。此时云层变得很厚只有一缕缕阳光勉强穿过厚厚的乌云。相信如果天气好的话,这是个最佳的日落拍摄点。
建造在山上的藏传佛教佛塔和旁边悬挂的彩色经幡,有震煞和辟邪的作用。也是这里的一道风景。
略带混浊的八宝河从卓尔山脚下流过,河对面是整齐的祁连县城。
一阵突如其来的大雨把我们看日落的期望也叫浇灭了,我们在山上的小店躲了半小时,雨才渐渐变小。雨后的卓尔山一下子少了不少游客。再也不用人挤人了。虽然光线没那么好了,对于摄影也许不是好消息,但却可以让我们净下心了感受当下舒适的环境,也未尝不是好事。
卓尔山上的一片空地,长满了长草,以前是可以在这里策马扬鞭的,现在被围了起来,成了请匆践踏草地的禁区。
山上还能见到野兔,见有人在拍它,停下了吃草的动作,警觉地望着我们。然后一溜烟地跑开了。
既然天气不好,我们也提早下山。
雨后形成的云雾飘在祁连山上颇为壮观
最神奇的是,临日落时,天气又变好了,丹霞地貌落日的余晖映衬之下显露出迷人的色彩。我顾不上当时正在吃饭。连忙去拿三脚架拍摄。这张是我比较满意的一张。
Day5:祁连—阿柔大寺—门源—西宁
环青海湖自行车来到了祁连站,而我们入住的客栈竟然没提前通知我们。所以早上七点之后就封路了,我们想走也走不了。即来之则安之吧,老板介绍我们到村后的山去走走,比起已经开发的卓尔山,这才是原始的祁连山。也算是意外收获。
早上起来,依然是昨天一样的位置,再现一次日照金山。所谓“天境祁连”,不无道理。
村中的清真寺算是一个地标,任何地方都能抬头看到它高大的宣礼塔,我晚上还隐约听到清真寺播放经文呼吁大家作礼拜。
虽然是座没开发的山,但早已经被山下的村民踩出一条小路,不多时我们但来到山坡上,极目远眺确实心旷神怡,这是拥挤的卓尔山感受不到的。
多少人听过祁连山
它阻隔了内蒙古的沙漠
和柴达木盆地的荒漠
养育了美丽的河西走廊
换上藏服在祁连山上拍了一张大景,这是我很喜欢的场景。
白云如洁白的哈达般围绕着半山腰,同坡上的白点是羊群,还有些小黄点是牛。这一切都在祁连山的怀抱之中。
山脚下的麻拉河村,和昨天不同角度,就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趁天气不错,集体在草地上撒把野吧。
对面就是卓尔山,山上的栈道、小亭、烽火台等建筑依稀可辨。还有较近处两个游人,比蚂蚁还要小,你们看得到吗?
从山上下来,遇到一位热情的马大哥,下次到祁连来,他说可以带我到处转转,去些普通游人去不到的地方。我对此充满了期待。
这位马大哥是位热心肠,打开花园的栅栏让我们进去里面,还帮我们拍合影。还给我们介绍了很多祁连山的好风景,还说如果我们下次开越野车来,可以带我们到云雾以上的山垭口拍照。真是听到都激动。
从近处看山脚下的花田,原来更加美丽。
这里的麻雀不怕人,我们在跟前叽叽喳喳,它们也旁若无人地叽叽喳喳。
随着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祁连站的完成,道路解封了。我们要继续今天的行程。离开这座美丽的小村前再看一眼。
阿柔大寺
离开祁连县城不远,便经过阿柔乡,这是个以藏族为主体的乡,格鲁派寺庙——阿柔大寺就座落在公路旁。上次我经过的时候它还是座不起眼的小庙,当时不识庐山真面目,匆匆擦肩而过,留下了些许遗憾。此次旧地重游经过,说什么也要进去一探究竟。现在经过扩建之后,规模大了不少。还有免费的停车场,而且也不用收门票哦。真的比极致商业化的塔尔寺好太多了。
阿柔大寺虽然知名度不高,规模也算不得十分宏伟,但却是祁连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除了保持藏族寺庙一贯色泽鲜艳的风格外,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阿柔大寺的建寺历史非常曲折,阿柔部落原驻牧于今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曲什安河流域至玛卿雪山一带,由11个小部落组成阿柔部落。明万历年间,三世达赖索南嘉措来青海传教,该部落头人请三世达赖到自己驻地讲经传法,为今后建立寺院奠定了基础。清顺治年间,五世达赖罗桑嘉措进京途经青海,阿柔部落头人又迎请五世达赖到部落,请求建立寺院,后经五世达赖允准,于仲塔地方建成阿柔寺。约在清道光年间,部落内部不和,常遭其他部落的劫掠,阿柔部落一部分离开原籍,辗转北迁至祁连境内,寺院也随之多次搬迁。直到1946年前夕,才在现在的地方定居下来,在千户南木卡才项和百户阿多的支持下,阿柔大寺才发展成为祁连县最大的格鲁派寺院。
阿柔大寺不仅受西藏藏传佛教寺院传统艺术的影响,也结合了汉式殿宇建筑艺术,为藏、汉建筑艺术结合的建筑形式,也叫作藏汉式建筑。所以当我们看到殿前黑布上的双鹿法轮又明明是藏传佛教的标志,但这些斗拱和飞檐翘角,又会有很熟悉的感觉。
斗拱的建筑形式是中国古建筑重要的标志。
这座是主殿,叫做护法神殿,藏语称“赞康钦莫”,意为“大护法神殿”,是专门供奉保护全寺僧众和殿堂安宁的护法神殿宇,据说殿内陈列有野牛、黑熊、石羊等野兽的标本,象征着佛法无边,是被佛教征服的邪魔外道。主殿门上特地用白纸打印出汉字写着可以内进,感觉特别贴心。
大大小小的屋顶几乎全部都是金碧辉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可都是货真价实的金顶,真的用黄金镀上去的。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阿柔部落辗转北迁过程中,寺庙也跟随迁移,初无固定寺院,以帐篷和蒙古包作为经堂,这就是帐篷寺院的由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阿柔大寺早已不用帐篷了,这座帐篷式的金顶建筑,是告诉大家,这里曾经是帐篷下的寺庙。这也是十分罕见的一种建筑。这座建筑是燃灯殿,如果你想点一盏长明灯,门上的负责僧人的联系电话。
这时来了两位虔诚的老奶奶,先是在大殿前磕长头。又绕着寺庙转经,路过每个殿前都向神像韩拜。让人感觉十分动容。
与我们只看眼前利益不同,藏人修的是来世。
正在打篮球的小僧人。
一位正在转经的僧人。
和所有的佛教寺庙一样,壁画是不可错过的内容,阿柔大寺的壁画鲜艳夺目,也是藏汉结合的形式。壁画以佛的活动、佛教故事为主要内容,体现人物活动、高原自然风光、河流山川、飞禽走兽、亭台楼阁、草原风貌、花卉彩云等,犹如一座艺术的宝殿。由于颠内有各种佛像,而相机又被认为是法器,对着开光的佛像拍摄是为不敬。所以没有过多拍摄。但里面精美的壁画表达的佛教故事,值得你花时间一幅幅欣赏。
大寺周围的木制转经筒是可以出大片的地方。
这位腿脚略带残疾行动不便的老人依然在转经,信仰的力量让人感动不已。
祁连在汉代以前为羌人的牧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成为前秦、前凉、后凉、南凉、西秦、北凉等地方割据政权和吐谷浑属地,隋朝,炀帝西征击败吐谷浑,置西海郡,祁连地区属西海郡辖。到了唐朝和五代时又为吐蕃属地,之后为吐蕃、西夏和宋王朝交替统治,历史上这里大多数时候都不是汉族的领地,时至今日祁连县少数民族依然占总人口的80%左右,以藏、回、蒙古、撒拉等民族为主。所以在这块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土地上,也孕育了一些极具民族特色的景观,阿柔大寺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祁连山草原
祁连山不仅在地理位置上举足轻重,它山脚下的草原,更是美若梦境。是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
这大片开满金露梅的开阔地,真有种难以言表的惊艳。这种灌木开出的花海比油菜花田更难得。它不像狼毒花那样破坏放牧。金露梅春季叶嫩,山羊、牦牛采食其嫩枝和叶,夏季采食其花,秋季绵羊采食,山羊乐食,冬季山羊采食。它的花还可入药治病。实在是草原上的金露。
当然进入这美丽的牧地,也是有当地人收钱的。不过两块钱一位相比其它地方算是良心价了
祁连山草原的历史,看起来好像是那么粗犷,甚至残酷,但祁连山的本质绝对是温情浪漫的。祁连山一名就是古代匈奴语,意为“天之山”。迄今为止,游牧在这里的匈奴人的直系后裔——尧熬尔人(裕固人的自称)仍然叫祁连山为“腾格里大坂”,意思也是“天之山”。
面对这样连绵的天然花海,真不知用什么言语表达心中的激动。
微风吹来,会使人产生返璞归真、如入梦境的感觉。
而继续在祁连山草原上驰骋,突然眼前出现一片蓝色,把我吓呆了。原来是一群羊。我想起昨晚在卓尔山和一位当地小伙子聊天时,他提到的,快到门源的时候,外来牧羊的人很多,各家防止自己的羊被偷,都染上颜色来做标志。而他爸爸那一代的老牧羊人,根本不需要这样,他们能把家里五六百只羊的脸全部认出来,甚至能说出哪只是哪只的后代。
果然抬头看对面山头的羊群是红色的,然后我们一路走还见到绿色、紫色等。只是用七彩来形容羊群,总让我觉得怪怪的。
这些被染成夸张颜色的羊彻底把车上原本有点昏昏欲睡的人彻底唤醒了。真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上可不会告诉你天下还有如此奇观。
告别七彩的羊群,我们来到了门源青石嘴镇,这是门源百里油菜花海的核心地。不过今年雨水太多,油菜花被打落得差不多了。
加上一路看了不少油菜花,还有各种美丽的野花。所以对门源也没太大感觉了。基本是开车掠过,权当走马观花。
比起两年前几乎没游客的门源,现在变化很大,一路都是游客的车,路旁各种卖蜂蜜等特产的小摊。一路只能走走停停。不得不惊叹青海这两年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
达坂山
达坂山上有几个观景台,是看门源百里油菜花海的最佳观赏点。但奇怪的是,每次来到总感觉有一片迷雾笼罩在城市之上,山脚下的油菜花田并不显眼。
达坂山也很容易塞车,停车区很小。下车随便拍几张,没有特别满意的镜头。
远处的岗什卡雪峰也看不太清楚,但这个季节似乎确实没有什么雪。
西宁雅居炕羊排
回到西宁,还是要去雅居吃炕羊排。总感觉没有两年前做得好吃,但一路上也吃了其它家的炕羊排,还是没他家的好。到底是羊排变了?还是我吃羊排时的心情变了呢?
来青海必吃的当地美食——炕锅羊排。五星推荐!青海的绵羊有个特点,就是几乎全瘦,一点不膻。里面的配菜也得特别美味、有脆脆的土豆片和筋道弹牙的粉条,加上洋葱、香菜、孜然等各种香料共冶一炉。是我最爱的羊肉做法之一。每次到青海必食。
左边是烤羊肉串,右边是烤羊蹄。但羊肉串我只认新疆的“三山夹两盆”,即三块瘦的中间夹两块全肥的。这样才能吃到羊肉味。想起都流口水。
Day6 归途
回家的航班,幸运地抢了个特价头等舱,又是靠窗边的位置。于是可以一路拍拍拍。飞过黄土高原时的画面特别震撼。黄河沿岸的绿洲就是这样穿过荒凉的黄土高原。
,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