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官寺亦称“寿乐寺”、“福祥寺”。在今乐都区寿乐镇东4.5公里的羊官沟。寺院坐落在当地人称为“凤凰三点头”的两山脚下,后靠青山,宝塔巍然屹立,对面照山高耸,松桦参天,寺前湟水南流,沟底为人工青杨林,景色清幽。《青海记》云,羊官寺有寺僧200 人,寿乐寺有寺僧61人,将羊官寺、寿乐寺分列似误。《西宁府新志》中有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十月哈咂部抢掠羊官寺的记载,有人据此推断羊官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或嘉靖初年。《安多政教史》称羊官寺为“东霞扎西曲林”,为佑宁寺僧人所建。“东霞”是乐都北山的藏语总称,“扎西曲林”意为, “吉祥法洲”。佑宁寺初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羊官寺正式形成寺院应在明末以后。
羊官寺的属寺有龙沟寺、长嘴沟寺,香火部落有班塘族、阿拉族、大巴族、小巴族,总称为羊官寺三寺四族。过去化隆县尕若东寺和甘肃凉州的白塔寺也是柳家佛的管辖寺院。这个寺院的主要佛事活动有:正月观经、放茫茶、晒大佛、跳禅、诵经;四月、六月、七月、十月观经。
《安多政教史记载》羊官寺的创建者为根敦罗哲(1613年生于今互助县丹麻乡柳家村)。其叔根敦达吉系佑宁寺僧人,以苦修出名,人称“柳家贡干”,早年活动于乐都北山地区,曾于今乐都引胜沟(原名胜番沟)建长嘴沟寺,实际是僧人修行的一座静房。根敦罗哲早年从其叔学经,十分勤奋,后来进藏,学通显密,获得“噶居”学位。返回安多后,人称“柳家智钦”,意为柳家的大修行者,继续在佑宁寺投拜嘉色八世罗桑丹增、章嘉二世阿旺罗桑却丹等学习佛经,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曾捐资修建佑宁寺弥勒殿,在长嘴沟寺塑立了弥勒佛像。康熙二十六年(1687),根敦罗哲倡建羊官寺,康熙三十年(1691),由他建成显宗学院,从而形成一座正规的格鲁派寺院。
解放前,羊官寺是乐都北山地区的最大寺院,清王朝赐名 “福祥寺”。清代鼎盛时期,寺僧多达300余人,活佛5人,除寺主贡依仓,尚有夏杂仓、湾塘夏茸、斯俄夏茸等。该寺设有显宗学院,属寺有引胜沟的龙沟寺和长嘴沟寺,所属香火部落有湾塘族(亦作班塘族,今中岭乡的平滩、草场二村,李家乡的东西马营村)、阿拉族(今寿乐乡曹岭顶一带的尕扎村、昂麻村、联合村、羊官沟村等)、大巴族(寿乐乡土官沟)、小巴族(今共和乡华连沟、九带湾、麻尼磨一带的民族、桦林、克什家等村和引胜乡的龙沟寺村等),总称为三寺四族。1958 年前该寺建筑面积30亩,,有大佛殿、大经堂、护法殿等殿堂3 座318间,昂欠9座172间,僧舍28院474间,占有耕地760亩(内集体392亩,私人368亩),园林7000亩,马45匹,牛270 头,羊160只,水磨5盘。主体建筑大佛殿建于康熙年间,清道光十八年(1838)维修,高三层,内供弥勒佛像,身高3丈,由一世贡依仓根敦罗哲塑立,造型精妙。大经堂七转九,为藏式平顶碉式和汉式柱梁斗拱合壁建筑,气势雄伟,颇负盛名,原互助却藏寺经堂即仿此而建。该经堂以馏金瓦铺顶,饰有金鹿法轮,内24根通天柱,皆以绣龙彩毡包裹,供有宗喀巴、释迦牟尼、三大古佛、十六尊者等铜像,存有避尘珠、明钵、景泰蓝花瓶、银香炉、巨型银灯等法器文物。
羊官寺内也有很多珍贵文物,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永乐皇帝下敕谕一道,赐铜印一枚,蟒袍一套,象牙碗六对,珊瑚树两株,金佛四尊。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曾遭哈砸部劫掠。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由互助佑宁寺僧人根登罗哲搬到现址重新修建了这座寺院,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建成显宗学院(讲经院),从而形成一座乐都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清廷赐名“福祥寺”,康熙皇帝赐“福寿”斗字金匾一桢。同治年间陕甘总督左宗堂资助修缮,并题“护国渡世”匾额一桢。
羊官寺后靠青山,宝塔巍然屹立,对面照山高耸,松桦参天,寺前湟水南流,沟底为人工青杨林,景色清幽。到了夏季,这里古香古色、清静凉爽、风景宜人,上香祈福、组团、自驾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实不为一个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