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第一次建起古城墙,大概在600多年以前,可以追溯到明代,朱元璋建国以后,非常重视边疆防范,而当时的西宁卫,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也说经济、贸易中心,为了有效的加强边卫的安定,陕西都指挥使都督濮英,给皇帝谢了一份奏折。
这份奏折的大致内容,是说西宁卫又小又破,不利于防守,恳请皇帝批准筑城,很快朱元璋就同意了,于洪武19年,长兴侯耿炳文奉命率陕西诸卫兵士,修筑西宁城。
此城为正方形,周围九里一百八十步三尺(约5313米),城墙高五丈(约16米),厚五丈(约16米),月城高四丈(约12.8米),外城壕深一丈八尺(约6.2米),宽二丈五尺(约8.0米)。开城门四个,每门之上建城楼一座,东门连关厢,四角建角楼四座。城墙之上设有19座敌楼、34间逻铺。城内没有建置钟鼓楼,采取借楼安放钟鼓,仍然执行晨钟暮鼓报时,并准时启闭城门的功能。
当时的四个门,东门称“迎恩门”,上设钟楼,楼上悬“天河锁钥”匾额。西门称“镇海门”或“怀远门”,上设鼓楼,悬挂“海藏咽喉”及“怀柔远人”匾额。南门称“迎薰门”,悬挂“岚光迎旭”匾额。北门称“拱辰门”,悬挂“澄波献瑞”匾额。
当然了,我们现在是看不到的古城门了,明代筑城157年后,又于嘉靖年间修过一次,万历年间修过一次,主要是“砖包城”工程,规模也更大,一直延续到了清代。解放后,古城墙该拆的都拆了,你先看看到的北门,也是现代按照原貌复原的,如果还又“遗迹”的话,那就剩南门那边的一段土疙瘩了。
古人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如今看来,每年都要拆,每年都要建,我们还能为后代能留下什么呢?(完)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