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浙大学子追寻“两弹”前辈足迹:我在原子城讲故事

作者:浙江新闻 时间:2019-07-29 09:58:50 浏览量:
浙大学子追寻“两弹”前辈足迹:我在原子城讲故事

“大家好,我们是来自浙江大学的志愿者讲解员。我们今天要给大家介绍浙大人在原子城的故事。”

“浙大人在这段历史中以求是的精神攻克了一个个难关,用自己的一双双手托起了年轻的共和国的两朵蘑菇云。”

……

前不久,在青海省海北原子城纪念馆,游客们偶然发现了讲解员队伍中一抹特殊的身影——一群来自浙江大学的学生,正在向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讲述着浙大人在原子城的故事。

浙大学子追寻“两弹”前辈足迹:我在原子城讲故事

爆轰实验场

一次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

50多年前,“两弹”升空,惊雷震天。

不为人知的是,西海北岸,祁连之南,有一座神秘禁区——青海原子城221基地。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和军人曾在此艰苦工作,先后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浙江大学校友王淦昌、程开甲、赵九章、钱三强、贺贤土、唐孝威等院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50多年后,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赴贵州、青海、浙江挖掘记录“两边两路”上的浙大故事暑期社会实践团之青海小分队队员们来到在这个中国原子能科学技术事业和核工业发展的摇篮,沿着先辈在这里开辟的路,追寻浙大人的足迹,感受两弹精神。

浙大学子追寻“两弹”前辈足迹:我在原子城讲故事

唐孝威院士与浙大学生分享自己在221厂的工作经历

“临行前我有幸与唐孝威院士进行了交流,唐院士口中的221基地在我心中始终笼罩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走进原子城,干燥的天气、贫瘠的土地、缺氧的环境让我更加佩服老一辈科学家不畏艰险、刻苦攻关的品质。”实践队队员姜舒扬说。

一次自我突破的勇敢尝试

今年暑假,为纪念浙江大学建校120周年、氢弹爆炸50周年,浙江大学档案馆、浙江大学校友总会、青海浙江大学校友会联合原子城纪念馆开展了“浙江大学·两弹一星”专题展。

“看到这些展版,我没想到,原来有这么多浙大人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贡献。我们很想借此机会,让更多人知道老一辈浙大人不为人知的故事。”社会实践队员陈俊茹说。

而对于队员姜晔来说,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做志愿者讲解员之前,她很少在公开场合面对这么多人发表过演讲。为了讲好“浙大人在原子城”的故事,她熬夜准备资料,反复练习。

浙大学子追寻“两弹”前辈足迹:我在原子城讲故事

“讲解前,我担心自己缺乏经验,表达不清。但是想到老一辈科学家的贡献,想到自己的努力,我还是迈出了第一步。”姜晔说。

她向一个听力太不好的老人大声地讲解了唐孝威院士在氢弹研究中的具体工作。随后,院士们在科研工作中的感人小故事让更多的游客逐渐聚拢在讲解员附近,聆听浙大人视角下的这段光辉历史。

在讲解过程中,还有一些听众反复追问为什么邓稼先、王淦昌等大科学家放弃在国外更好的科研环境、更高的科研荣誉,执意要回到国内参与两弹建设。讲解员用程开甲院士的话回答了这个问题:“如果我不回来,绝不可能像现在这么幸福,因为我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着。”这样一个回答赢来了听众们由衷的掌声。

“每一批游客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他们用自己的人生故事去理解历史,反馈给我们的是不一样的感动、震撼、不可思议和热泪盈眶。他让我们从更多角度去理解浙大校、理解两弹精神。”姜晔说。

浙大学子追寻“两弹”前辈足迹:我在原子城讲故事

一次阵地教育的生动实践

“当看到有一批年轻人仍在关注我国核工业的发展、还在关心原子城过去的这段历史,我就会觉得很有希望。”马晶,一位从事讲解工作三年的纪念馆“老员工”,她看到学生们走进这段历史时,感到十分欣慰:“在纪念馆里,我讲你听,这种效果就完全不一样,学生们会有更多的思考。而且建立在基地之上的纪念馆,本身就更具有说服力。”

近年来,浙江大学、青海大学等高校纷纷将原子城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实习基地,原子城纪念馆也一直致力于把宣讲报告打造成一堂集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品牌课。

在每年冬季客流量较少的时候,原子城纪念馆的讲解员们还会组成“‘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主题宣讲教育报告团,奔赴全国各地进行宣讲。今年三月,宣讲教育报告团走进浙大,通过音诗画融合的立体表现形式,重温了那段艰苦卓绝、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再现了当年科学家们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先进事迹,播撒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将红色教育阵地推广到全国各地。

据了解,截至目前,宣讲团已经在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开展了近260余场主题宣讲教育报告。

相关游记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