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彪第一次获奖也和民间曲艺录制有关,他录制的第一个曲目被寄到北京参加评定,结果拿到了一个奖。父亲刘文平看到大红的奖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亲手做了一个木框,把奖状镶嵌进去,放在祖宗的牌位前供着:“我的这个儿子虽然没眼睛却给我们这么大的奖,从中央得了奖,这是祖上的荣光啊!”说到这里,刘文平老泪纵横,他想到了刘延彪早早死去的母亲,想到了儿子这么多年受到的委屈,觉得刘延彪几十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哎,我的娃娃有出息,虽说是个残疾人,但实在是有本事!”
刘延彪所在的村庄虽说叫谢家寨,刘姓却是村里的大姓,和刘延彪一个辈分的至少有三四十个。青海人有在清明节祭祖的习惯,并且要在野外做饭,这一天全部都要去,刘延彪他们家族祭祖时,要宰三四只羊,可见人数之多。刘延彪有个四叔颇有文化,听说刘延彪从北京拿了奖,便当即宣布:“今后等延彪走了,一定要把这个写到家谱里!”
1984年,刘延彪创作的《黄河两岸风光好》被青海电台录制播出后,再次获得中央广播电台录音评比三等奖。
那时候民间曲艺的唱片也卖得很火,听说刘延彪的《李翠莲上吊》唱得最为出色,曾有做盗版光碟的商人找到刘延彪,让他唱了好几天录了去,随后仅仅给了老人几百块。
“你这个也太不值当了!”罗延华数落刘延彪。
刘延彪却嘿嘿一笑:“再算了,人家录上我就高兴着。”
1988年,刘延彪的曲子《湟水两岸风光好》,以抒情的调子和丰富的联想,歌颂了湟水两岸勤劳耕作的河湟人民,在西安参加的西北地区选拔赛时获创作一等奖,演奏二等奖。该曲还被湟中县广播站确定为节目结束曲。也是在1989年,在青海省民政厅的推荐下,刘延彪第一次前往北京参加大型演出,自拉自唱的传统曲目《尕老汉》,获得了演唱三等奖。
去了一趟首都也不能白去,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全都转了一圈,还照了相,说起当时的感受,刘延彪说:“激动呀!我眼睛虽然看不见,心却看得见”。
毫无疑问,是民间曲艺给刘延彪再造了一双观看世界的“眼睛”。
曾经和刘延彪搭档的有个盲艺人叫孙有财,他也是刘延彪的第一个得意门生。为了养活四个孩子,孙有财一只手扶着架子车杆子,一只手拿着棍子,摸着路边边,把唱曲挣回来的洋芋拉到家里,就这样把孩子养大了。
孙有财有胃病,口袋里老是装着苏打粉,疼了就吃一点。唱“贤孝”时,别人给他吃的,他都给孩子留着。艰辛的生活,让孙有财在1998年就早早去世了。
孙有财也曾收过徒弟,有个叫金发德的,在西宁小公园第一次听到刘延彪唱曲儿,竟感动得哭了,随后就拜孙有财为师,学习民间曲艺。1978年,在学习了2年“贤孝”之后,孙有财的徒弟金发德开始学习按摩。早逝的师父晚年曾叮嘱:“我就带了你一个学生,你好好学,别把这个忘掉,就算你不靠这个吃饭,你从事按摩以后还是别把这个忘掉给。”金发德一直没忘掉,但从1997年退休后开了按摩室,他已经很少有机会唱了。在家喝点酒,金发德就唱《十劝人心》、《十不公平》……可是孩子们也听不懂。
金发德以前的同事甘玉花,也是刘延彪同班学习盲文的同学,是西宁著名“贤孝”艺人文桂贞的女儿,这个前面也已经讲过。二十世纪70年代初,甘玉花开始在盲校学习按摩,退休后也开设了按摩诊所。2006年,文桂贞去世后,甘玉花只有在给母亲上坟时才有机会唱一唱。
“老了,我也唱不动了。”看着同时代的很多盲艺人陆续去世,刘延彪很担心下弦以及民间曲艺传承的问题。
民间艺人地位低下,卖唱也挣不到钱,尤其如今受到流行音乐的冲击,能坚持学习民间曲艺的越来越少。(张德生鲁占奎)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