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平安:多彩田园添魅力

作者:青海日报 时间:2019-08-07 10:28:50 浏览量:

平安区地处湟水河中游,海东市中心腹地,西距省会西宁市 35 公里,距西宁机场仅 8公里。全区拥有峡群寺森林公园 3A 级旅游景区和洪水泉清真寺、明长城平安段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截至 7 月底,平安共接待游客80万人次,同比增长26.06%;实现旅游收入 2.5 亿元,同比增长31.67%。

平安:多彩田园添魅力

三合镇庄科村乡村旅游风景区。

平安:多彩田园添魅力

集娱乐、采摘、体验田园乐趣为一体的“柴火鸡”农家乐。 图/刘志坚 马晓锐

过去,“农家乐”是海东市平安区乡村旅游的“代名词”,如今,感受农家风味、生态农业,体验农耕文化、田园风光,品味古镇古村、民俗风情……平安区由原先单一的旅游模式正在朝着多元化的特色旅游方向悄然转变,初步形成了形态多样、模式多元的发展新格局,培育了一批乡村旅游新兴经济体,乡村旅游正在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内生新动力。

“光伏小镇”,

乡村游从平安驿出发

从平安城区驱车向东北部行驶5公里处,便来到了张家寨村,村里一排排精致的二层小楼引人注目,相比起来,开满小院的花朵和时令蔬菜,更加令人羡慕。村主任告诉记者,张家寨村地处城市边缘,这几年里,村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全村60%的人家都购买了家用小轿车,家家户户都盖起了砖混结构的二层小洋房。

张家寨村共有2300人,572户,“现在马路可以直接通到家门口,两个文化广场上的百姓大舞台和健身器材、篮球场、乒乓球台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村委会办公楼下还开设了农村淘宝代购点,我们有啥需要也可以在网上买了……”村民马连德老人连连感叹。

新农村有了新变化,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走出张家寨村,步行约十分钟,眼前就是潺潺的湟水河。在湟水河的岸边,一处施工工地显得格外热闹,由一片片青砖青瓦构筑的古建筑群让人眼前一亮。这,就是“袁家村·河湟印象”。

据了解,“袁家村·河湟印象”项目是以富硒科技文化产业为依托,结合平安古驿文化、祈福文化打造的集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养生、度假为一体的具有河湟文化风貌的综合服务展示区,承载青海门户集散服务中心和西宁休闲后花园的功能。同时,结合海东工业园区电力储能新技术,升级建设具有特色的“光伏小镇”。

记者走进项目核心区,只见主体施工接近尾声,工人们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收尾的装修工作。据了解,“袁家村”项目借鉴陕西袁家村模式建造,同时融合河湟“非遗”文化要素,将海东市藏、土、汉、回、撒拉等18个民族典型的民风习俗、地方特色植入其中,使其成为海东“非遗”展演及传承的新亮点。

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建成后的“袁家村”,将是一个浓缩版的河湟文化博物馆,通过河湟区域多民族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传统美食、老工艺、老艺术、老活动等,勾起人们对河湟的记忆与怀念,重塑河湟乡愁文化。

“这间是乡村加工厂,手工醋、传统菜籽油、石磨面粉、小杂粮,游客可以自己加工,也可以带走成品。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许多乡村的记忆和味道。”平安区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除此之外,这里还将闲置的农家屋收拾出来,以房屋入股的方式,开发农家旅馆,供游客住宿。村民也可以自己当老板,通过统一的培训开办各具特色的农家餐馆。”

“新庄稼人”,

民富村美产业兴

漫步在观赏区内,向日葵开得正艳,水渠旁的雕木长廊迂回转折,沿着石路信步,微风撩人心田,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清香……

“在森林里散步真舒服,让人忍不住想放声高歌。”在平安区三合镇庄科村的小木屋度假村游玩的重庆客人李哲轩兴奋地告诉记者。

三合镇庄科村距离平安区约25公里,紧邻峡群森林公园,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乡村旅游优势,是海东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试点村。去年起,这里实施建设了民俗民宅体验区、牡丹小镇观光区及农家生活体验区等乡村旅游景点项目,建成林间休闲木屋及药王神泉景点。今年夏天,度假区每天接待游客千人左右。

“在这里,游客既能欣赏田园风光、呼吸新鲜空气,又能锻炼身体;果园里游客可以自行采摘,享受劳动的乐趣;土家土味餐馆,为游客提供了天然绿色的农家美食……”驻村第一书记张生杰向记者介绍道:“度假区在经营模式上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村集体统一集中流转土地,由公司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村集体以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公司管理,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通过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并让农户以入股分红及在企业务工的方式增加收入。”

乡村旅游发展了,在家门口就能创业了。“只要天气好,每天到小木屋来烧烤游玩的客人都是爆满,有时还要提前几天预定。”村民秦小兰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供养着两个儿子上大学,如今,她在度假村承包了六个“烧烤小木屋”,从三、四月份开春到现在,每个月都能收入近万元,逐渐走上了致富路。

公司负责人王孝忠告诉记者,自景区建设以来,公司已吸纳本村及周边村民务工近百人,人均工资每月近四千元。

除此之外,村里还以“特色种养业牵引、旅游项目示范创新、传统产业巩固”为思路,沿水路道种植青豌豆、蚕豆等采摘农作物;半山区种植富硒马铃薯;山腰段种植油用牡丹、百合;高山区种植大黄、黄芪等中藏药材,辐射带动周边9个村庄。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节点景观、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放大生态魅力,逐渐走出一条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为了让农村美起来、让村民富起来,平安区大力提升美丽乡村内涵,使美丽乡村建设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推进,眼下,一个个“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正在这片广袤的田野上绽放。

“乡村味道”,

一只鸡“火”了“农家乐”

“走,吃‘柴火鸡’去。”

生活在平安的人都知道,“柴火鸡”已是平安最火的美食。近年来,平安区的“柴火鸡”已成为省内游客到平安必吃的一道菜。

“柴火鸡”实际上就是农家院里的一道家常菜,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柴火作引,鸡现杀现炒。炒鸡的过程,更像一场表演。一只大铁锅,通风口设计在锅顶端。炒鸡时,在锅顶支起一只玻璃罩,仅留一只方口用于炒菜。经过改良后的柴火罩使通风、排油烟问题均得到很好地解决,食客可以一边吃着花生、瓜子等零食,一边欣赏炒菜的全过程。

“柴火鸡”,现炒现卖,其独特的烹制过程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如今,平安区“柴火鸡”主要集中在平安镇张家寨村和白沈沟内的窑房村一带,由最初的两三家发展到了目前的近40家。

9月1日,记者走访了位于张家寨村的某“柴火鸡”餐饮店,正值中午饭点,该店内几十个包厢座无虚席。“柴火鸡火起来的原因就在于灶台、铁锅、柴火让人们有了一种回归田园生活的感觉。”餐饮店老板告诉记者:“我们结合本地人的口味,经过对菜品的打造,特别是注重食材选取、酱料制作、厨师培训等,形成了独特的‘平安柴火鸡’模式,不仅在省内有了近30家加盟店,还在安徽、湖南、甘肃等地开办了多家‘平安柴火鸡’加盟店。”

“一只鸡”撬动了一个行业,平安餐饮业的“借鸡”兴起,着实以“特色”增大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记者在马驿新村看到,挂有“柴火鸡”招牌的农家院一家挨着一家,十分热闹,村口停满了来自省城和当地食客的汽车,农家院里更是一番“热气腾腾”的景象,村民李建宏告诉记者,开办柴火鸡农家院的有一半儿是本村的村民,还有一半儿是租了村民房屋开办的,一个小院落的租金一年就有七八万元,如今,村里很多人都因为“柴火鸡”增加了不少收入。

据了解,平安区在加快培育旅游消费热点中,大力推进旅游与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拓展旅游产业的内涵和外延,积极培育乡村旅游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区已发展特色农家乐157家,对符合规范化建设标准的16户农家乐奖励补助资金68万元,极大地激发了农户发展规范化农家乐、增加收入的信心。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正在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

作者:王颖 来源:青海日报

相关游记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