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10万平方公里,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
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等称谓,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被称为“江河源头”,又称“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的地形大势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间分布的高原。
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蕴藏着丰富的冰雪资源。位于达坂山和拉脊山之间的湟水谷地,海拔在2300米左右,地表为深厚的黄土层,是本省主要的农业区。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一个被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环绕的巨大盆地,海拔2600~3000米,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300公里,面积20万平方公里,盆地南部多为湖泊、沼泽、并以盐湖为主。“柴达木”在蒙古语中为“盐泽”之意。南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并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的青南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青海畜牧业用地面积大、农业耕地少、林地比重低。现有耕地占总面积的0.8%,草场占总面积的60%。境内南北纬度相差8度,东西绵延千余公里,地域差异极大,土地类型多样,垂直分异明显,大致以日月山、青南高原北部边缘为界,以西为牧区,以东为农耕区,自西而东,冰川、戈壁、沙漠、草地、水域、林地、耕地梯形分布,东部农业区形成川、浅、脑立体阶地,地块分散,难以连片开发集约利用。东部耕地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90%,宜耕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海南台地、环青海湖地区及东部地区。
青海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等特点。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各地区气候有明显差异,东部湟水谷地,热量水分条件皆能满足一熟作物的要求。
青海省内冰川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冰川总面积4621平方公里,总储量3988亿立方米。冰川面积以唐古拉山脉最大,其次是东昆仑山脉和祁连山脉。
青海省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光能资源,是著名的阳光地带。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共发现16个油田,6个气田。石油资源量达12亿多吨,已探明2.08亿吨。天然气资源量2937亿立方米,已探明663.29亿立方米,是全国四大气区之一。在柴达木盆地的33个盐湖中,累计查明氯化钠资源量3031.75亿吨、氯化钾8.03亿吨、镁盐56.55亿吨、氯化锂1851.96万吨,储量均居全国首位。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