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砂岩,岁月留痕的丹霞地貌,是卓尔山最显著的特质,也是如今带领卓尔山周边居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因素。全域旅游,精准扶贫,将二者相结合的祁连县,走出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旅游+扶贫的致富之路。
依靠卓尔山 富裕起来的小村庄
在卓尔山景区腹地,有一个200余户的村庄,这里的村民早已摆脱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乡村旅游早已成为了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刘显德祖居麻拉河村,自从村里开始发展乡村旅游,麻拉河村的变化,刘显德是看在眼里,喜上心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以前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现在都回到了村里,开始搞旅游产业。“农家乐、住宿、去景区打工,反正和旅游沾边的产业,村里的年轻人都乐意去干,收入好嘛。”
2017年,麻拉河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0870元左右,二、三产收入占36.75%,旅游收入占19.9%。今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整个麻拉河村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且由于麻拉河村地处卓尔山旅游景区腹地,沿线旅游资源丰富,麻拉河村积极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旅游+村集体经济”“景区带村”等多种模式,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乡村旅游当中来。
通过几年的发展,麻拉河村参与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达到92名,并建成了集餐饮、住宿一体的农家院15家,目前在建的有7家,可接待700人同时用餐,提供床位596张,旅游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祁连的全域旅游模式
在旅游业的推动下, 2018年,麻拉河村被列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八宝镇也将借此契机,努力将麻拉河村打造为乡村旅游示范村。
八宝镇将根据麻拉河村自身特点,将麻拉河村定位为“卓尔山的后花园”,与目前拉洞台村正在实施的“卓尔山会客厅”、白杨村“卓尔山秘境”相辅相成,共同构筑卓尔山大环线的旅游规划。
围绕卓尔山的全域旅游模式,也正是祁连县希望以点带面打造出的全域旅游模板。
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祁连县接待游客144.25万人次,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30%,人均消费378元。全县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18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1%。旅游,正在成为祁连县的一张名片。
为加快推进祁连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祁连县提出了以卓尔山·阿咪东索5A级(待创)核心景区带动,以开发开桥山、八宝风景景区、拉洞峡、鹿场等景区为引领,以峨堡为旅游服务镇、阿柔、默勒为民俗体验乡、八宝镇为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扎麻什、野牛沟、央隆三乡为极地体验乡的全域旅游布局和发展思路,同时,以“旅游先导,多规融合”理念,整合县林业、水利、土地、城镇等各类专项规划,与各相关规划“嵌入式对接”,解决长期制约旅游发展的“政策、资金、土地”三大根本难题,助推“大旅游、大产业”目标的实现;全力打造全域旅游产品,开发了一批旅游新业态,催生了以特色民族餐饮、民俗体验、特色商品的牧游经济、舌尖经济、民族演艺经济和特色旅游商品经济。
旅游+扶贫 让贫困户享受旅游红利
在迅速发展旅游业的同时,祁连县也依托旅游,让贫困群众也充分享受到旅游红利。
祁连县乡村旅游结合旅游扶贫,大力扶植培育乡村旅游接待设施建设,2016年以来,祁连县累计投入旅游扶贫资金2000万元,相继实施了扎麻什乡聚宝瓶旅游扶贫项目、八宝镇营盘台旅游扶贫生态园项目、八宝镇拉洞村旅游扶贫生态园项目、八宝镇麻拉河村旅游扶贫生态园项目,黄藏寺村生态园项目,今年为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壮大联点帮扶村大泉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结合大泉村旅游发展实际,通过统筹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协同推进机制的方式在联点帮扶村大泉村建立野牛沟乡大泉村托茂风情园。项目建成后,可形成一个休闲、 度假、 娱乐、观光、体验、美食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点,与现有大泉村自然风景相互呼应,整体联动,带动更多的优秀旅游资源均衡发展,从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
作者:郑思哲 滕继伦 来源:西海都市报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