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青海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角,被称为世界“第三极”。提名地囊括了位于海拔4500米以上的大面积的高山和草原系统。可可西里为寒冷的高原气候,在不间断的地质变迁中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区域内拥有青藏高原上最密集的湖泊,以及极其多样的湖泊盆地和高海拔内湖湖泊地形。
保护区内河水流域几乎遍及整个保护区;湖泊众多,据资料统计,湖泊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有107个,总面积3825平方公里,湖泊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个,1平方公里以下的湖泊有7000多个,因此被称为“千湖之地”。
保护区内珍惜动植物资源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知哺乳类动物有30种,隶属于5目12科20属;鸟类有56种,隶属10目22科。此外,本区产2种裂腹鱼类及4种鳅类,几乎全为高原特有种。爬行动物仅青海沙蜥1种。拥有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等青藏高原上特有的野生动物。可可西里是中国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230多种。
由于该区地势高亢,气候干旱寒冷,植被类型简单,食物条件及隐蔽条件较差,动物组成简单。但是,除猛兽猛禽多单独营生外,有蹄类动物具结群活动或群聚栖居的习性,种群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在植物资源方面,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高等植物约202种,分属30科102属。植物主要以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为主,木本植物极少,仅存在个别种类,如匍匐水柏枝、垫状山岭麻黄。200多种植物中,青藏高原特有种和青藏高原至中亚高山、西喜马拉雅和东帕米尔分布的种在区系成分中占主导地位。并有一定数量的北极高山成分,而温带亚洲分布的种较少,温带和世界广布的种极其个别,仅出现在环境相对稳定的水域生境中,如海韭菜和眼子。据初步统计,该区青藏高原特有种有84种,约占该区全部植物的40%,其中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特有种和变种约有8个以上。青藏高原至中亚高山、西喜马拉雅、东帕米尔分布的种50个左右,占该区植物的35%。北极-高山成分约有5种。
(资料来源于网络 编辑:蒹葭)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