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北州的西海镇,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实验和生产基地,在这块鲜为人知的神秘禁区, 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孕育而生,因此,这里也被称为“原子城”。原子城的前身是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原国营二二一厂,始建于1958年,1964年正式投产。后来在1987年,根据国家战略部署的调整,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了撤消国营二二一厂的决定。至此,国营二二一厂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缓缓地落下了庄严而神秘的帷幕。1995年,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已全面退役。2005年,退役后的原子城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由此,这个秘而不宣的地方一步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开了其真实的面容。
隐藏在海北州邮电局建筑地下的“二二一基地地下指挥中心”,是“原子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二二一基地的一颗救急心脏。在核武器研制期间,这个地下指挥中心承担着整个基地最重要的通信联络保障和指挥职能。如今二二一地下指挥中心已经正式解密并对外开放,成为我国唯一开放参观的核武器地下指挥中心,人们可以零距离地参观这个曾经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亲身体验两弹工程指挥者们在地下掩体内工作生活的场景。
地下指挥中心是一个以通信支撑和保障为基础的地下掩体,距地表以下9.3米处,用纯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工程隐蔽、坚固、保密性强,有较强的防御性,可保证地面设施受到攻击时,仍能在掩体内坐阵指挥。
拾级而下,大约下三层楼的高度,经过一处岗哨后,一道厚重的铁门出现在眼前,这就是指挥中心的地下入口处了。
据介绍,这扇门重达三吨半,厚度达二三十厘米,防爆、防辐射。门的钢板非常厚,一般枪弹是打不透的,关上门毒气也进不来,确保地下指挥中心的安全。
地下指挥中心由载波室、配线室、通风室、指挥室、发电机房、配电室、人工交换室和电报室八个部分组成。
这是通风室,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空调,整个指挥中心的空气供给就靠它了,现在仍然在开机运行,否则参观者们也没有空气可以呼吸。
墙壁上仍悬挂着当时的工作制度。
话房,人工电话交换台。在电话通信的过程中,全靠人工接受呼叫,人工控制接线、拆线等有关动作的交换方式。
老一辈的人应该有见过这样的电话机,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稀奇的,同行小伙伴们好奇的上场实地体验一番。
复原的休息室。悬挂着当时的工作制服,有点神秘的感觉。
电报房,这里有无线收发电台。
参观区域的尽头有一个秘密通道,据说通道下方还有地下两层的指挥中心工作区域,至今封闭不对外开放。
小伙伴在模拟逃生,是不是很形象哈哈。据讲解员说,整个地下指挥中心还建有许多逃生通道,后来退役时,用水泥全封死了,具体多少也没有人能知道。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