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
青海省因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位于中国西北、青藏高原东部,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但人口密度很低。这里资源丰富,也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少数民族多从事以游牧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兼营饲养业。
青海历史悠久,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就有了人类的踪迹。各族人民在青海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互通有无,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文化。
青南高原
青南高原主要指的是青海省南部广大地区。它是构成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之一,由于位于青海省南部,因此习惯上被称作青南高原。青南高原的面积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一半,高原上分布着众多的大小山脉,东西横亘着昆仑山及其支脉、唐古拉山等几组大山脉,气势磅礴但高差不大,构成了青南高原的骨架,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骨架。
青南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许多高大的山脉都在6000米以上,就连河谷海拔也在3200米~4000米之间。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是山不全山,是原不全原”是对青南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青南高原的东部由于受孟加拉湾西南季风暖湿气流的影响及地形的抬升作用,加之高原本身的低涡和改变活动频繁,使这里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充沛。青南高原也是中国许多江河的发源地。高原西部的黄河、长江源头年降水量大都在300毫米以下;境内其余地区年降水量均在300毫米~400毫米之间。这里的年降水量地区差异大,总的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是长江的主要源区之一。夹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周边地区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地区,西部与西藏自治区相邻,西北角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连。
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三的一片无人区,也是中国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这里周围没有屏障,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常年大风,氧气稀薄,属高寒荒漠气候。恶劣的气候虽然限制了人类在可可西里的活动,却将这里变成了野生动物的天堂。
可可西里的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是中国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有许多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物种在此生息。
巴颜喀拉山
巴颜喀拉山位于青海省中部偏南,是昆仑山脉的南支。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指“富饶青色的山”。它西接可可西里山,东连岷山和邛峡山,是长江与黄河源流区的分水岭。
北麓的约古宗列渠是黄河源头所在;南麓是长江北源所在。巴颜喀拉山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属高寒荒漠草原,人烟稀少,只有藏人在此从事畜牧。这里雨量充沛,有深厚肥沃的永久冻土,是青海南部重要的草原牧场。同时这里还盛产被人们称之为“高原之舟”的牦牛和举世闻名的藏系绵羊,巴颜喀拉山也被称为“牦牛的故乡”。
澜沧江
澜沧江是横断山区的重要河流,也是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有两个源头,东源扎曲,西源昂曲,扎曲为正源,都出自唐古拉山,二源至昌都汇流后称澜沧江。澜沧江河床落差较大,江水汹涌湍急,水能蕴藏量非常丰富,将近3000万千瓦。澜沧江干流流经西藏、云南等地,流域内,尤其是下游部分,坝子和湖泊分布较广,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沱沱河
沱沱河又名托托河,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西南侧姜根迪如雪山的冰川。沱沱河是长江的正源,南北长50多千米,东西宽20多千米,积雪面积达600平方千米的雪山上有多条冰川,因此水量充足。在明代以前一般皆沿用“禹贡”,“岷山导江”。明代徐霞客写下“江源考”,指出江源应属金沙江,但按照“河源惟远”的原则,沱沱河才是真正的源头。河水先向北流,穿过山谷后进入河漫滩,在满布沙砾的河滩上时分时合,形成瓣状水系,到葫芦湖附近才折向东,河面开始展开,河谷宽、河水浅、河床中浅滩罗列,水流散乱。河水与支流当曲汇合后,就是通天河。
通天河
通天河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正源沱沱河与当曲的汇合处,囊极巴陇、东南到玉树县巴塘河口附近的直门达这一段长江上游的别称。通天河主要流行于青藏高原腹地内,地面一般在海拔4500米左右,与长江中下游河段相比,可谓是通天的河流。在楚玛尔河汇口以上,除个别河段较狭窄外,河谷皆宽广,水流散乱。在汇口以下,两岸山岭距河床较近,水流基本上合成一股。直门达是古代通往玉树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的必经之路,也是青藏通衢的天堑。直门达以下称金沙江。
青海湖·鸟岛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位于青海省东部。古称西海,蒙古语叫“库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即“青色海的意思”。这里四周群山环绕,地处内陆高原,气候寒冷干燥,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青海湖是一个美丽的内陆湖泊,自古以来,便被人们誉为青海高原上的一颗灿烂明殊。湖畔芳草如茵、湖水清澈、远山苍翠、风景如画,是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
在风光绮旎的青海湖中,有一个国内外闻名的鸟岛自然保护区,这里栖息着种类繁多的鸟类,其中不乏珍稀品种。根据鸟类专家的估计,这里禽鸟的总数在10万只以上。保护区中的鸟岛(小西山)和三叉石(孤插山)是最为著名的两处景观,在这里聚集着保护区鸟类总数的70%以上。青海湖地区鸟禽集中栖息、繁殖的岛屿有鸟岛、海心山、孤插山、海西山、沙岛以及鸟岛至泉湾、那尕则沿湖滩涂、沼泽地等。
鄂陵湖
鄂陵湖藏语意为蓝色长湖。在中国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多县和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曲麻莱县境内。鄂陵湖与扎陵湖同为黄河上游最大的一对淡水湖,又称“鄂灵海”,古称柏海。鄂陵湖西距扎陵湖15千米。黄河切穿两湖间的巴颜朗玛山时形成峡谷,峡谷长300余米。湖面海拔4272米,东西宽处约31.6千米,面积61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7.6米,蓄水量107亿立方米。湖中产冷水性无鳞鱼类,其中以花斑裸鲤、扁咽齿鱼、黄河裸鲤、三眼鱼等为主。湖心小岛候鸟群集,栖息着大雁、棕颈鸥、鱼鸥、青麻鸭等多种候鸟,成为青海高原上另一鸟岛。湖滨亚高山草甸为青海重要牧场。
扎陵湖
扎陵湖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多县和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曲麻莱县境内。又称“查灵海”,藏语意为白色长湖。位于青海高原玛多县西部构造凹地内,居鄂陵湖东侧。湖面海拔4294米,面积526平方千米,最深处在湖心偏东北一侧,蓄水量46亿立方米。纳卡日曲与古宗列渠(藏名玛曲)汇成黄河,湖心偏南为黄河主流线。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湖,风浪泛起时湖面呈灰白色,故有白色长湖之称。湖中,盛产裸鲤,俗称湟鱼。湖西部距黄河入湖处不远有3个小岛,夏季大群候鸟聚居,也称鸟岛。湖滨多为亚高山草甸,为重要牧场。
龙羊峡
龙羊峡是黄河上游的峡谷之一,位于青海省东部共和、贵南两县之间。峡谷长38.6千米,上下口落差达235米,下口距河源1724.3千米。峡谷两岸由花岗岩、砂板岩组成,宽不足100米,最狭处水平面宽仅20米~40米,深达120米~150米,谷壁陡峻。河水年平均流量640立方米/秒。在龙羊峡至寺沟峡之间将修建7座梯级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为第一级电站,被称为黄河上游水电站梯级开发的龙头。龙羊峡水电站虽次于长江葛洲坝水电站,但就库容、单机容量、大坝的高度而言,堪称大型水电站。
西宁市·格尔木市
西宁市是青海省的省会,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别称石堡城。这里主要有汉、回、藏、土等民族居住。西宁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西汉霍去病曾在此建“西平亭”。此后历代君王都在此处设郡置县。1944年,设西宁市。西宁境内有多处名胜古迹,其中有马家窑卡约文化遗址、马场齐家文化遗址、辛店文化遗址和南凉王修建的虎台遗址等13处。市区内还有始建于明代的东关清真大寺,是中国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具有中国古代宫殿式的建筑风貌。
格尔木市是青海省第二大城市。位于青海省西部,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格尔木”为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格尔木地处柴达木盆地南缘与昆仑山北麓的格尔木河畔,海拔较高,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多沙漠、盐碱地。这里矿产资源丰富,素有“聚宝盆”之称。农牧业也较为发达,是青海西部以电力、建材、化工、皮革、盐业、食品、汽车修配等工业为支柱的新兴工业城市,也是青海重要的交通枢纽。市内有察尔汗盐湖、万丈盐桥、江源冰川、昆仑山口、冻土冰丘等地理景观,尤其是万丈盐桥,全长32千米,路基、路石均为盐土,实属罕见。
塔尔寺
塔尔寺在藏语中叫做“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像弥勒洲”。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也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
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游人如潮。塔尔寺始建于1379年,寺内建筑错落有致,布局严谨,风格独特,殿内佛像造型生动优美,超然神圣。栩栩如生的酥油花、惟妙惟肖的壁画和色彩绚丽的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