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快报 > 

海西之洲:中国高原旅游目的地

作者:中国经济信息杂志 时间:2020-02-13 15:22:16 浏览量:

海西之洲:中国高原旅游目的地

文/《中国经济信息》 张万武

海西之洲:中国高原旅游目的地

【卷首】

高原旅游的生态绿洲

编辑部的高材生希望把海西州翻译成West Coast City(海西边的城市),但我坚持把海西州翻译成West Coast Oasis(海西边的绿洲),我觉得这样翻译更能体现海西的旅游发展、生态建设、文化繁荣和经济转型。

海西之州,记录的是古西羌历史的荒凉和曾经发生的铁马冰河,满载阳刚的沧桑与厚重;海西之洲,描绘的是母亲河源头的温润和正在迸发的青春活力,充满优雅的美丽与婉约。

把海西州定位为“中国高原旅游目的地”,是出于世界多国家、国内多民族、照顾多数人的考虑,这个高度的氧气大家能够负荷、消耗的体力大家能够承受、景观的丰富大家能够喜欢、层次的变化大家能够适应。要达到大家众口可调、皆大欢喜,当然还是依靠海西州高原景观的自然禀赋:魏魏昆仑,绵绵祁连——这里是高原旅游圣地海西州;南通西藏,西出新疆——这里是古今战略要地柴达木;青海西洲,唐古拉口——这里是中华生态腹地三江源。

那么,海内外游客钟情海西州高原旅游的理由是什么呢?

想要深深地呼吸吗?这里有让您沉醉的富氧空气;想要大声地呼喊吗?这里有让您震撼的群山回音;想要深沉地思考吗?这里有让您回味的历史文化;想要浪漫地遐想吗?这里有让您向往的民族风情。

海西自然景观的绿洲得受益于上天的恩赐、人文风俗的形成依赖于历史的沉淀。而今,海西的经济社会生活正面临全新的变革。海西贡献了青海省三分之一规模以上的工业生产增加值,生态环境遭遇前所未有的承载压力。在结构调整转型发展过程中,高原旅游产业正逐渐成为海西的主导产业,是拉动海西经济增长的新的绿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尼古拉斯•佐罗思曾对我说过,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开发与保护要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在保护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旅游和可持续发展产业的开发,增加就业并拉动经济增长。

尼古拉斯的说法显然对海西的旅游产业乃至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海西的领导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对海西旅游产业进行战略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并打造“青藏线”旅游线路、“柴达木”旅游板块,进行严格的生态环保制度设计,做到规划先行在保护中开发、落实制度在开发中保护。通过教育引导实现人的自觉、通过制度落实实现行为的规范、通过创新实现方式的转变,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双轨并行、互利共赢,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生态与产业共同发展,探索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文化生态旅游发展之路。

海西之洲:中国高原旅游目的地

旅游风光——

自然风光与地质演变的奇观

海西州的风光最具高原特色,海西州的景观无不打上高原的烙印,是多年地质变迁与独特气候形成的与众不同,既有开放辽阔的中华之脊,又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环抱的柴达木盆地,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南线和青藏铁路、公路,游客们可以将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恒古的地质景观尽收眼底。

海西州高原风光的特点在于,由低到高显着层次,由里到外透着神秘,由这到那有着差异。这里有雪山的巍峨与雄壮,有冰川的神秘与秀美,有雅丹的五彩与斑斓,有岩画的神奇与灵性,有大漠的奇观与风烈,有盐湖的空灵与美妙,有森林的浩瀚与无边,有花海的辽阔与美丽,有胡杨的沧桑与壮美。

海西州的风光,看起来是简单的、粗犷的,游起来是复杂的、细腻的。就像经历高原阳光洗晒有着刀刻一样脸庞的蒙古汉子,接待外来客人时周到得近乎细腻的关照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就像数代迁徒逐草而居有着婀娜身姿的青春少女,当她翻身上马驰骋草原时让人感觉心潮澎湃。与这里的人一样,这里的景,同样使人感到惊奇。也许不起眼的一块石头,是经过几个世纪的地壳运动千锤百炼形成的一个形状;也许不起眼的一滴水珠,是经过几千年昆仑雪山冰川的孕育被阳光融化越过崇山峻岭流入浅浅小溪而溅起的浪花;也许不起眼的一只雪地里孤独行走的野狼,是国家很高级别的保护动物;也许不起眼的在野地里随风摇曳的一株野草,是世界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下辖两市三县和三个行政委员会,每个地方都有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

在天峻,斧凿神工的卢山岩画,令人啧啧称奇;在乌兰, 茶卡盐池有着“天空之镜”的美誉;在都兰,贝壳梁见证了沧海桑田的演变;在德令哈,游客可以探秘外星人遗址;在格尔木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可以游览闻名中外的地震遗迹、冰川地貌;在冷湖、茫崖和大柴旦,则可欣赏到雅丹地貌、水上雅丹、五彩谷、千佛崖等典型的高原大漠景观。

无论是自驾、骑行还是徒步,海西州的风景总是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并回味无穷。

海西之洲:中国高原旅游目的地

旅游经济——

特色旅游与产业发展的创新

近年来,海西州克服旅游产业起步晚、基础弱等困难,加快特色旅游建设,不断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旅游经济快速增长,旅游项目不断壮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旅游影响不断扩大,促进了经济转型,取得了良好成效。

目前,海西州把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打造“青藏线”旅游线路、“柴达木”旅游板块的战略目标,创新发展理念,科学编制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切实推动海西州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海西州近年共落实各类基础设施项目49个,新建民用机场2个,开通了观光航班,增加了铁路客运班次,开通公路总里程达 15300公里,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民航立体交通网络。

注重品牌建设效应。全州A级景区达到8个,茶卡盐湖已成为全省第三张旅游名片。昆仑山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格尔木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申报并成功评定热水古墓葬群、柴达木魔鬼城等8个风景名胜区。“魅力海西州”、“激情穿越柴达木”等一系列旅游品牌吸引力、影响力与日俱增。都兰海寺草原、柴达木雅丹地貌等景点成为自驾车旅游圣地。

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目前,全州共有各类宾馆359家、客房13243间、床位25099张,其中星级宾馆49家、星级乡村旅游点57家、旅行社10家、旅游资源开发公司达22家。

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培育,先后出台《海西州旅游景区保护管理条例》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旅游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2014年青洽会上实现首次旅游项目专场签约。连续两年在青洽会专场上共签约项目37个,总投资36.5亿元。

海西州东部经济区和西部经济区都把旅游产业纳入整个经济发展规划进行融合发展。特色农业和畜牧业、特色工业都与旅游产业进行嫁接,实现互动双赢。油菜花海、万亩枸杞、茶卡盐湖、万丈盐桥、中国石油城和都兰国际猎场、大柴旦达肯达坂山天然温泉等已成为游客向往的浏览景点和消费项目。

海西之洲:中国高原旅游目的地

旅游生态——

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近年来,海西州加速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增加第三产业比例,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三产贡献率逐年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承载压力加大,生态保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海西州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循环经济试验区,也是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为实现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双赢的良好局面,海西州坚持立足现有条件,采取规划先行在保护中开发、监管到位在开发中保护的方式,确保旅游产业良性发展,生态保护健康持续,使“生态海西”成为海西高原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成为旅游消费的一个实在卖点。近年来,海西“生态游”在接待游客和实现旅游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上,生态保护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海西州高原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除自然地质景观外,还生活着196种野生动物和173种野生植物,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海西州通过宣传教育和积极引导,如今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已成为共识,环境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规划先行,在保护中开发。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在开发中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引进世界先进开发保护理念,贯穿生态、文化、旅游、地质四大要素,提前规划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不同功能区域,采取保护式开发,既保护了世界地质遗址,又提高了旅游收入,还保证了可持续发展。监管到位,在开发中保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严把环评审批关,不断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加强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加强对主要河流、湖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保护和治理。用制度和法律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使文明旅游、科学开发、合理保护成为人们的自觉。

通过引导实现人的自觉、通过制度实现行为规范、通过创新实现方式的改变,海西州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双轨并行、互利共赢,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生态与产业共同发展,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

海西之洲:中国高原旅游目的地

旅游文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

海西地区的文化源远流长。据地质学家在小柴旦湖畔挖掘出的打制石器资料证实,当地人类活动已有23000年的历史。海西地区的文化海纳百川。在历史上古代丝绸之路的南线横穿海西州,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多民族和谐相处的地域文化。

海西州依托少数民族自治州和文化资源优势,以传承民族文化为支撑,大力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产业,有效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发展。

加大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实施格尔木昆仑文化产业园、德都蒙古文化产业园等四大产业园建设,目前已入驻企业29家。成功将德都蒙古文化展示中心、哈里哈图文化旅游产业园申报为国家级藏羌彝项目,为民族文化资源走向市场,转化为文化产业进行有益探索,目前全州共有文化企业447家,从业人员2300余人。

充分发掘德都蒙古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等文化精髓,通过举办西北五省花儿大赛、那达慕大会、赛马会、射箭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支持旅游景区(景点)广泛吸纳民族文艺演出团体和民族传统艺术表演人才,精心打造格尔木昆仑文化、德令哈德都蒙古文化、都兰吐谷浑吐蕃文化和天峻西王母文化等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文化旅游精品。结合各类节庆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民族手工艺品比赛等活动,促进各项民俗节庆活动成为具有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增加旅游收入,促进海西州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整理、创作和出版民族文学丛书20余本,创编优秀的文艺演出剧目10余部,发挥媒体优势开展旅游宣传,中国“柴达木”旅游品牌知名度加速提升,旅游客源市场进一步拓展。(张万武)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