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快报 > 

指尖上绘出美丽青海

作者:青海新闻网 时间:2020-02-22 09:59:33 浏览量:

指尖上绘出美丽青海

青海新闻网讯 一洒一漏,一勾一抹,画板上的沙子转瞬间形成碧波万顷的青海湖,一粒粒沙子在沙画师杨玉玉的手里犹如马良手中的“神笔”,短短十几分钟的表演,记录出了大美青海各地的美景……

今年30岁的杨玉玉毕业于南京人口学院,在大学课堂上,老师放了一段沙画视频,就在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杨玉玉第一次接触到了沙画表演。

用沙子竟能做画?沙画表演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及其独特的表演魅力,让当时在场的杨玉玉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这对杨玉玉来说,是极为震撼的!回到宿舍后,杨玉玉找来木板和沙子,开始慢慢琢磨练习起来,并上网找到各种沙画视频来进行观摩钻研。后来,为了学到更加专业的沙画技能,杨玉玉在南京拜了一位有名的沙画大师,进行系统专业的训练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刻苦的学习,杨玉玉早已熟练的掌握了沙画表演的各项技能,这时的她也面临着大学毕业找工作的问题。

“创业是很多年轻人向往、憧憬的,我从小就对成功人士非常羡慕,激情从容驾驭一切,自信成就未来,如果成功是一种必然,那么努力就是一种必须。我渴望成功,所以我必须努力奋斗。”杨玉玉说道。

毕业后,父母希望她回到山西老家找份工作,可在她心中还有许多的牵挂,“当我第一次和心爱的人回到青海时,我就喜欢上了这里,喜欢这里的人,更喜欢这片神奇美丽的地方。”杨玉玉感慨道。

就这样,为了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杨玉玉毅然决定远离家乡,来到青海西宁。带着自己的梦想,凭借着自己之前的努力,来到这片还未被开发的沙画及水影画市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没有在青海真正生活过的人是无法深刻了解它的,青海是一个特别的地方,这里有着‘世界屋脊’的美称,有着神奇的山水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生态风貌,我们就是想把这些青海本土的风情、风光通过艺术形式展示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一睹美丽青海的风姿。”杨玉玉说。

如今,杨玉玉已在青海成立了宁聚力文化艺术工作室,她希望通过沙画这种艺术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青海、来到这片神奇的净土感受这里的美。(作者:董洁)

旅游时评

青海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有着神奇的山水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生态风貌。千百年来,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昆仑文化、河湟文化、热贡文化、青海湖文化、康巴文化、格萨尔文化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和融合,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积淀,留下了丰富的旅游创业资源。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打造大美青海新优势,不断提升大美青海美誉度和影响力,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当前我省正以创新创业引领传统旅游转型升级,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和要素,推进全域资源要素的旅游化,创业者们抓住机遇,以炽热的激情,彰显出青海旅游未来发展的蓬勃朝气和光明前景。

食色街头

冬天,那一口腌酸菜

指尖上绘出美丽青海

酸菜炒粉条 魏永鸿 摄

过去,酸菜是青海每个家庭过冬的主要蔬菜。家里来客人时,男主人要拿出青稞酒招待客人,女主人这时就会切上一盘自已腌的酸菜炝上油给男人们当作下酒菜。

每年一到冬天,村里家家都要腌酸菜,人多的人家最少要腌上两缸酸菜。人们买好一些大小适中的白菜在空地上晾晒几天,修理掉多余的绿叶子,放进烧开了的大锅里烫几分钟。捞出来在清凉的水中再浸泡一下,再摆放在大案板上晾凉。然后倒在菜缸中,上面撒几把粗盐、辣椒,至于盐放多放少,那就要靠感觉,这可是靠常年的经验积累了。这样直到菜缸快要盛满,然后把一块专门从河里找来并且洗净的大石块压在菜上,盖上盖。一缸酸菜就腌完了,三四十天后就可以吃酸菜了。

今年冬天,牙合村的舅奶奶和经营农家院的嫂子们除了自家够吃的酸菜外,又都多腌了好几缸。酸菜的吃法花样繁多:熬酸菜、炝酸菜、猪肉烩酸菜等等。一种做法就有一种味道,一种味道就有一种感受,一种感受就是一种享受。

在牙合村经营C8红太阳农家院的马子梅为接待冬季游客专门新购了四口大缸腌了500千克酸菜,冬天城里来的客人最喜欢点她做的酸菜炒粉条:“用柴火烧热大铁锅,把切好的瘦肉片放进锅里来回翻炒,放入切好的土豆条翻炒,再放入切好的酸菜翻炒,少放点咸盐,最后放入我们自家做的手工洋芋粉条,就可以翻炒出锅了。”

“记得小时候,一到冬天就没有新鲜蔬菜了。一个冬季除了靠自家窖里冬储的洋芋、萝卜来维系外,还有一个就是酸菜。来到牙合,看着这地道的酸菜炖粉条,迫不及待地夹一筷子送入嘴里,和记忆中,小时候吃到母亲做的酸菜炒粉条的味道一模一样。”吃过马子梅家酸菜炖粉条的客人走的时候都会从她们家买一些酸菜带回家里吃。

“有回买了我家酸菜的客人说,现在城里都住楼房温度太热没法腌制,也没有地方放酸菜缸,超市和菜市场卖的酸菜也不是过去那个味道。这回好了,就当把自己家酸菜缸放咱们牙合的山上了!”马子梅高兴的介绍着。

这道青海老百姓传统冬日小食,在许多普普通通百姓家庭中不仅仅是个吃食,它早已成为一个符号,让传统文化一代代继承,即使社会再如何变迁,它就像青海人的生活,看似简简单单,实则内涵丰富;又如青海人的性格,坚韧,朴实,热情。(作者:金玥彤)

美丽视野

双手“淘金”创业梦

指尖上绘出美丽青海

青海环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绘制的手绘地图青海环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

八宝如意塔、西门塔、小金瓦寺……翻开这张由双手绘就的“塔尔寺手绘旅游地图”,映入眼帘的是以图画形式展现出的极为直观形象的建筑格局,相较于一板一眼、横平竖直的城市行政区域图,这份地图指尖所触之处有一种特别的温度。

这份兼具实用和纪念性,同时更加具有可看性的手工绘制地图,就出自青海环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辛荫庭之手,目前公司已与青海湖、塔尔寺管委会和多个景区及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多个州县的旅游局合作,制作了“塔尔寺手绘旅游地图”、“青海湖手绘旅游地图”、“互助旅游手绘地图”等多个手绘地图项目。

说起辛荫庭的创业经历也是颇具艰辛,但也充满惊喜……

2005年从青海大学毕业的辛荫庭,只身一人去了珠海发展,一心想实现自己的创业梦,可创业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由于资金缺乏、对周围环境的不熟悉,半年的时间里他尝试过不同的职业,做过促销员、业务员,摆过地摊,后又接手了一家打字复印店。

“由于缺乏经验,市场竞争较大,行业利润低,直到第二年打字复印店才开始有微薄的利润。”辛荫庭说。

但也正是在这种强压下不断地历练,辛荫庭越挫越勇。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辛荫庭结识了一位做手绘地图的黄老师,一点点了解手绘地图后,他发现这手绘地图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同时还能让更多的外地游客了解到自己家乡——大美青海,既能体现价值又能创造效益,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辛荫庭立马动身回到家乡的青海湖、塔尔寺等地进行考察,结果发现青海旅游手绘地图市场还是空白,很多人听说后对这个地图十分感兴趣。经过再三考虑,他毅然决定回青海发展。

回来后,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幸好城西区孵化服务中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给我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场地,无息贷款及其政策上的扶持,使我坚定了干好这份事业的信心。”辛荫庭感慨地说。

“现在来青海旅游,想预订票务,预订酒店餐馆,直接登录“大美青海门户网站(www.dmqh.com)就能实现轻松预订,真是太方便了。”四川游客南俊婷说。

这个门户网站,就是辛荫庭和他的团队一起着手开发的一款全面提供旅游资讯的和大美青海智慧旅游云服务的平台,可使游客在旅游前、旅游中、旅游后轻松获取青海资讯。同时他将线下的手绘地图结合线上的网站、微信平台、APP等,让游客通过手机和移动终端实现门票酒店预订及其路线的规划等,给游客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作者:董洁)

高原“黄河少女”的普罗旺斯

指尖上绘出美丽青海

黄河少女薰衣草花海在青藏高原扎下根来。 许海燕 摄

“青海的小江南贵德县一向以‘天下黄河贵德清’而闻名于世,这个省城‘后花园’,必将通过黄河少女薰衣草花海彰显出她迷人的风采!”90后女孩许海燕说。

在贵德打造青藏高原上的普罗旺斯——黄河少女薰衣草花海?这个大胆的想法,在几个年轻人三年的努力下,成为了现实。

许海燕是几个年轻人中的领头人,偶然的一个机会,她和朋友们到贵德县游玩,一下被这个高原小城的美丽风光迷住了,“想起电视剧里浪漫的薰衣草花海,不仅香气浓郁、适于观赏,还有商业开发价值,考察、学习、试验、论证……试种结果出人意料的成功!”

2015年,许海燕和伙伴们正式成立了贵德黄河少女产业园。在创业之初更是通过参加省科技厅举办的“交行杯创新创业大赛”,得到省科技厅给予引导资金的支持,这对毕业不久的许海燕来说,着实起到了实实在在的帮扶作用。

薰衣草种植是一个产业链条长、见效比较慢的行业。因先期投资大,2015年对于许海燕和伙伴们而言还谈不到盈利,只能算是起步。谈起公司的生产运营情况,许海燕也有些许担忧:“现如今的困难最大的依然是有部分资金缺口,虽然银行也很看好该项目,但是贷款抵押物无法解决,导致产业园很多旅游配套设施无法及时开工建设,这样会影响明年的开园时间与开园效果。”

今年的薰衣草长势很好,现在黄河少女薰衣草产业园通过三年的精心耕耘,现已成功引进种植纯种法国蓝薰衣草33.3公顷,其他珍稀花卉20公顷,大樱桃、梨、杏、桃、彩叶树等优质果树66.7公顷,计划于2016年底将陆续推出自有品牌的精油、枕头、干花、香包等系列产品,产业园预计在2017年夏天正式开园。

“让美丽的薰衣草在青藏高原扎下根来,我们企业会用高贵的紫色与门源满山遍野的黄色相呼应,为三江源头新增一个旅游标签,为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许海燕坚定地说着。(作者:金玥彤)

乡味,引来八方美食客

指尖上绘出美丽青海

牙合农家乐 罗连军 摄

远离城市的喧嚣,去小村庄种种菜,品尝下农家乡味,已是久居城市的城里人近来所追求和向往的“静生活”。这一下也带火了乡村旅游,如今“农家乐+”也成为乡村旅游创业者的一种时尚,随着游客量的骤增,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忙着开起了农家乐。

这不,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山乡牙合村的村民李长兰一家忙的也是不亦乐乎,恰逢周末,从城里来了几位“亲戚”,一家人在伙房里正忙着做各色美味,铁锅炒鸡蛋、洋葱炒洋芋酿皮、土火锅……这各色美味引得在场的人员口水直流。

李长兰告诉记者,这些食材大多都是自家地里种的,非常新鲜。火锅里炖的鸡块,也是自家养的,来到这里能品尝到最地道的乡村味道。

“夏天的时候我们就经常过来,现在到了冬天虽然天气渐凉,但总也忘不了那口‘乡味’,我们就自驾开车过来,惬意地围坐着聊聊天,品尝下美食,享受着回归自然的快乐,仿佛所有烦恼压力瞬间都已烟消云散,心中很是满足。”西宁市民刘勇涛说。

随着“第一书记”李晓俊和扶贫工作队的驻扎,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帮扶思路,西山乡牙合村开发了互助最美北方梯田项目,这个地处干旱浅山地区,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小地方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喜欢上这里,随之牙合村的名气也越来越响,这也为村里的村民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创业机会。

李长兰开的农家乐便是好政策下应运而生的其中一家农家乐的缩影,“以前家中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种地,收入很微薄,现在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也想着干点什么。正好做饭是我的强项,自家也有现成的食材,就开起了农家乐。自从开了这家农家乐,家中的收入高了,我们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奔小康之路,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李长兰感慨地说。

农家乐都采用最传统的烹饪方式加之最天然的食材,做成物美价廉的乡愁味道,带给游人最为返璞归真的味蕾享受,这也正是吸引着八方游客来到此地品尝美味的重要原因。

袅袅炊烟中,各家各户也燃起了灶火,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距省会西宁32公里的小乡村,定能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作者:董洁)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