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座城市的市民生活指数是否幸福,过去18年来先后分别有国家统计局&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瞭望智库、公共经济研究会&人民网以及上市公司发展研究院&城市研究院等多个官方媒体以及第三方机构对我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进行了统计排名。
其中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创办幸福感城市排名的时间较早,分别是2006年和2007年,同时并且将此排名延续至今(另外两家只创办过一届)。
不过笔者对于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评选标准不完全认同,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新华社主办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其评选的方式均是“入户或网络问卷调查”,因此无论其评选的参数以及比重多么科学,但因其调查问卷的指向性不能代表全国城市的各收入、各工种群体,所以在笔者看来这个“最具幸福感城市”是特定调差人群心目中的幸福感城市。(各个机构评选的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单仅有2-3个城市重合)
近日,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瞭望智库举办的“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对外公布。这是该榜单对外发布的第14个年头,区别于往年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统计,2020年首次在幸福感城市中进行了“省会及计划单列市”、“地级市”的区分,大家可以如此理解,往年评选的最具幸福感城市仅有十个城市,进行了城市级别划分后,最具幸福感城市就增长至二十个了。
我们先来看此次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名单,其中202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省会及计划单列市)十强名单为:成都、杭州、宁波、广州、长沙、西安、南京、郑州、西宁、青岛(排名不分前后)。
相较于2019年的十强城市排名(成都、杭州、宁波、西安、广州、长沙、温州、台州、铜川、徐州),郑州、西宁和青岛是2020年新鲜入榜,其中南京仅在2019年短暂未入选榜单,其余的郑州、西宁和青岛均是首次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单。
我们可以从新入选城市的城市数据指标反推出评选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权重中,城市经济并非是首位的。
以青岛和西宁两座城市为例,过去的2019年青岛市无论是在经济总量还是全国经济排名中都呈现了负增长和下滑;而西宁作为省会城市2019年GDP还排不进全国100名,远低于全国多数地级市。
实际上瞭望东方周刊评选幸福感的主要指标包含:物价(含房价)、文化底蕴、旅游度假、医疗便利程度、养老、污染、教育、交通、气候、治安、包容度等在内的几十项指标,因此仅物价房价一项指标就把多数经济强市挡在了门外。
此次全新评选的202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级市)名单分别为:温州、徐州、铜川、台州、泰州、珠海、佛山、威海、无锡和营口(排名不分先后)。
其中温州、台州、铜川和徐州在2019年便入围了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此次因为城市级别分类被归类到最具幸福感地级市,其他城市中,珠海、佛山、无锡曾经分别入选过2007和2008年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泰州、威海、营口三城均是首次入选该榜单。
这里以同处于陕西省的地级市铜川为例,此次是铜川市连续第4年评选为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然而铜川市目前的实际现状是,常住人口常年流失,从2016年的84.72万人外流至2018年的80.37万人(2019年常住人口未对外公布);卫生机构数量同样下滑,2016年铜川市各类卫生机构950个,其中医院47个,发展至2019年,铜川市各类卫生机构数量下降至870各个,其中医院数量43个;同时中小学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也出现下降。
不过铜川的物价(房价)相对全国来说的确够低,这里以2020年10月新建商品房价格为例,铜川市以5041元/㎡的价格位列全国城市第262位,陕西省地级市末位。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铜川市的经济运行数据,随着铜川市常住人口的持续外流,从而造成了铜川市人均医疗和教育水平的提升,外加铜川的低物价、低房价,成为铜川市连续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的主要原因。
以上就是笔者对202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的个人看法,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