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快报 > 

烟 雨 北山

作者: 时间:2021-01-14 14:26:43 浏览量:

烟 雨 北山


烟 雨 北山


《北山烟雨》——孙盛仁

老早就听说了古城西宁烟雨北山的神奇。坐落在北山的土楼观,自东汉以来,就是古城周边民众进香的宗教圣地,在青海高原民众心目中对其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情结。

烟雨北山,虽海拔只有两千四百多米,但由于千百年的风剥雨蚀,造就山崖层叠,或状层楼迭起,或宝塔凌空,故有“在崖立如浮屠状,挺秀而独危”之描述,进而得名“土楼山”。

土楼山上修建神祠,故有“土楼神祠”之称,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赐名“永兴寺”,才有了“寺”的字符。北魏旅行家郦道元来到古城西宁,登临土楼山,在《水经注》写下了:“湟水又东,经土楼南,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古籍阚骃《十三州记》也载:“西平亭北,有土楼,神祠者是也”。故被谓之西宁古八景之一。清嘉庆年间,西宁诗人朱向芳赋诗所云:“北斗山威重,孤高路自通。铎声云窟里,梵宇洞天中。帘挂三秋雨,窗开八面风。登临凭一览,多少俗心空。”

北禅寺早先为佛教寺庙,始建于北魏明帝时期。而后,随着道教的盛行而称为道教寺庙。它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立,结构奇巧,错落有致,蔚为壮观。同时,由于长期地质、流水、风化等作用,以赤壁、洞穴、险峰为主要特征的丹霞地貌得到了典型发育,形成了民间信仰的城隍洞、关帝洞、佛教无量洞、菩萨洞、禅洞及道教玉皇洞、三清洞等大小不等的洞穴——“九窟十八洞”。岩崖向外凸出,宛如屋檐,庙宇殿堂修建其上,殿宇高悬,栈道回廊将殿宇楼阁与洞穴群相连,使得殿中有洞、洞内套洞,栈道回廊紧靠悬崖,甚至悬空架设,故素有“中国第二大悬空寺”之誉。

北禅寺虽不宏大,但精致牢实,建有山门,佛殿。洞内塑有玉皇、观世音、关云长等。洞壁彩绘汉藏佛教绘画艺术风格的神像、花卉山水等,曾有“西平莫高窟”之美誉。遗憾的是三次被毁,四次重建,特别是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惨遭一场大火,寺内经书、法物焚化殆尽。

昔时的鼎盛已不复存在。尔后重建,但规模远不如以前。至1997年,主持释心罗发愿心,且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禅寺才逐步恢复元气。

如今,在“南北山绿化工程”的进程中,北山植被茂盛,寺院内外佳木葱茏,尤其是矫矫松柏扎根于山坡之上,苍劲翠绿。如不是有意去陡崖处环视,丝毫感受不到山崖的险危,反而融入一分简单轻松的静谧和超然之中,“禅林妙境能参悟,不必去问仙”的北山佛缘还在。

北禅寺信佛也信道。观世音、元始天尊、山神、关云长皆是河湟民众的上帝。北禅寺作为古城西宁多元化宗教信仰的最古老道场,体现了河湟谷地民众的善良淳朴及性格的达观,也是河湟民众在历经深重苦难饱经沧桑后对精神寄托所作出的多元化和更适用的选择。也在一定角度诠释了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如果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河湟民众能接受多元化的宗教恰恰是其对道德追求和对生命尊重的最真实的写照。

“北山隐约树模糊,烟雨朝朝入画图;却忆草堂留我住,爱他水墨米颠呼。”北禅寺民间信仰与释、道三者奇妙的结合已使人备感新奇。而北山烟雨的意境更叫人拍案叫绝。在蒙蒙细雨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北山隐约模糊、水墨如画的意境。

在朝晖夕照中,站在斗母殿,远观山姿塔影颇为壮观。特别是在雨中,薄雾层云,缭绕山腰,恍如一幅丹青水墨画。只见殿崖滴水如珠,雨幕中的群楼像笼罩了一幅轻纱,道路纵横像几笔粗墨书写在轻纱之上,片片树林犹如淡墨渲染,湟川如带,更加飘逸,别具一番诗情画意在其中。遥望南山,似见似不见,形隐而神存。唯有北山顶上那座唐代建筑风格的宁寿塔,在烟雨朦胧中依然矗立,像是一位久经风霜的老僧,在沉思中苍茫的人世。北山“雨来山更佳,雨霁山如画”的北山烟雨画图在此刻找到了最真实的美感。

“烟雨苍茫烟树远,山横屏障翠崖连”。随着青海文化旅游的兴盛及南北山绿化的如火如荼,北山烟雨宛如一位小家碧玉,已经褪去了那份朦胧的面纱,清清爽爽,停停当当,添增了北山烟雨的底气和自信,并正款款走出河湟峡谷,走出青海高原……

图话:西宁画院 魅力西宁系列之七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