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樊永涛报道)多巴新城的湟水河岸边,王贵民晨跑结束,做着拉伸运动。“看着,看着,眼前这片楼就盖了起来,跟变魔术似的。过去,我们家就在那儿。”他是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黑嘴村的村民。
顺着手指方向眺望,是已经拔地而起的新华联国际旅游城。各式各样的游乐设施,七彩颜色装饰的房子,透着现代化气息。
五年前,黑嘴村的村民们为了新城建设,告别了农耕生活。而王贵民也从那时起养成了一个新习惯——时不时地回这里看看。
湟水河穿城而过,见证了多巴的过去,如今又继续守望,迎接一座西宁城市副中心的诞生。
超前规划 发展可期
靠着湟水河的滋润,多巴孕育和发展了灿烂的农耕文明。东距省会西宁市20余公里,青藏铁路、109国道、西和高速、京藏高速、315省道、大湟公路的穿境而过,使其具备西宁市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基础条件。
本着“面积为13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3.9平方公里,至2030年规划人口规模达到30万人。”的总规划,西宁市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省委“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按照“一区两翼四园”区域协调发展布局,以河湟文化为内涵,逐步将多巴朝着全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旅游产业改革创新区为标志的省会城市副中心全力打造。
航拍多巴新城新华联旅游城(摄影:黎晓刚)
2015年6月按照“从容规划、从容建设、从长计议”的原则,多巴新城管委会首先启动编制完成《多巴新城战略规划》,明确了新城功能定位以及发展战略,后为开拓思路,创新发展理念,又开展《多巴新城概念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活动,最终确定《西宁市多巴新城总体规划(2016-2030)》。
万事之始,事无巨细。五年来,管委会先后编制完成了给水、排水、电力、燃气、供热、通信、人防和地下空间八类市政专项规划和《多巴新城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功能,编制《多巴新城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编制完成《多巴新城综合交通规划》;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开展《多巴新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为提升新城城市建设品质,开展多巴新城城市风貌导则编制、多巴湖片区及河湟片区的城市设计工作;本着先安置后拆迁的工作思路,编制完成五个片区的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并已分批实施,以安置促征迁,为征迁农户解决后顾之忧,为项目开发腾空土地。
“多巴新城作为西宁市城市副中心,将成为西宁市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城市空间拓展、功能结构完善、主城区人口疏解、城市建设品质提升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开发建设对于西宁市落实国家与区域重大战略,谋划城市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多巴新城管委会副主任赵红说。
与“绿”为伴 宜居宜业
正值国庆假期,漫步在西宁园博园,夕阳里,树叶微黄,虫叫鸟鸣,一派生态宜居的迷人景象。
西宁园博园位于多巴新城康城村南侧。园区内水系贯通,植物种类丰富,园林造型布局巧妙,海绵城市理念也融入园林建设和苗木栽植中。
为在生态脆弱、欠发达地区走出一条整体实现绿色发展的新路子,2015年8月,西宁市委市政府决定将6540亩工业用地用于建设西宁园博园。由此也可看出,多巴新城的规划发展是“大处着眼、细节着手”,奔着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让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
西宁园博园位于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总规划占地面积6540亩,所处位置平均海拔2200米,集中展示了高原园林、自然风貌、河湟文化等特色景观。(摄影:张进萍)
不仅仅是园博园,在多巴新城的建设中,“绿色”始终是其发展的永恒底色。结合“河湖清”行动更好实施“城市空间重构”和“双城联动”战略,新城针还对性的开展了“四河一湖十一条沟道”综合治理项目的建设。
据了解,2015-2019年多巴新城共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94亿元,其中生态建设投资占了不少比例。
为给园博园提供良好的生态载体,投资1.37亿元,开展湟水流域教场河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保护工程,使得当地生物多样性将得到有效保护,水土流失得到遏制的同时,使河流的水文泥沙分配状况有一定改善;
为使湟水河降低含沙量和次生地质灾害,总投资2.5亿元开展西纳川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一举提高了项目区域内的植被覆盖率,减少了土壤风蚀,增加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能力;
为改善河道环境和水体质量,湟水河湟中县段河道治理工程正在抓紧建设中,目前已完成河道1.568公里的治理,待完工后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为使水土资源得到较合理的开发利用,投资1.02亿元开展甘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当地的生产条件,提高了甘河防洪能力,两岸环境进行绿化整治后,也提高了城市品质;
为改善多巴新城总体生态环境,做到泥不下山、水不出沟,新区总投资3.2亿元,对周边11条沟道进行综合治理,主要实施山体植被修复和种植、防治水土流失与侵蚀等工程,治理总面积约1019.57公顷,项目实施后,林草覆盖率将达到90%以上。
赵红介绍,以上相关项目的实施将重构新城蓝绿网络,为传统城市蓝绿空间系统注入新的活力,进而达到涵养水土、生态修复、蓄存渗透、防洪抗旱,应对季节变化,实现蓝绿互换的目的,切实打造天蓝、水绿、湖清的生态多巴。
频现“亮点” 保障民生
5年来,多巴新城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动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战略部署,西宁市提出“十三五”期间推进都市区空间重构,以“城市绿芯森林公园”为一芯,西宁主城和多巴新城为“双城”,与东川、西川、南川、北川、甘河、鲁沙尔、长宁片区共同构建“一芯双城、环状组团发展”的生态山水城市布局。
这座“未来之城”在发展中可谓“亮点”频现,而最亮眼的就是加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保障民生发展。
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品质和人文关怀。加快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以产业经济增进民生福祉,是满足群众所急、所愿、所盼的现实需要,更是多巴新城当下建设的重要抓手。
新城建设,交通先行。围绕新华联国际旅游城、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城、各大安置区、水生态综合修复工程等项目的落地,新城共实施道路41条,总投资达66.39亿元。同时为加强新城与西宁市主城的链接,将昆仑大道、柴达木路及五四大道3条城市主干道延伸至多巴新城,项目实施完成后,多巴地区将形成“四横八纵”的交通网络,群众出行更加方便。
青海省西宁市多巴新城总体规划(多巴新城管委会供图)
城市发展,教育为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新城建立占地314亩的湟中区职业教育多巴新校区,其中一期主要建设综合楼、实训楼、食堂、男女生公寓、风雨操场、运动场及室外工程,目前已建成并交付使用。同时,新建多巴镇清源学校,解决约3000名学生教育问题,极大的缓解多巴地区教学资源紧张现状。
在其他基础设施方面,新城5年来相继开工建设了一批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民生工程。
总面积3990平米的燕尔沟消防站建设已竣工并交付使用;多巴新城小寨体育中心可为1.2万人提供文体活动服务;小寨、物流片区加压泵站工程建设,有效解决了周边村子吃水难的问题,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西宁市多巴污水处理厂目前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公共停车场及公交场站项目已投入使用,极大夯实了多巴地区停车设施,解决了童梦乐园停车、开园及运行的问题;湟中县多巴医疗综合体建设项目,截至目前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藏医院主体工程已完工;多巴综合客运枢纽站建设项目,目前也已完成场地平整及临建搭设。
湟中区副区长胡生玉说, 7月22日,湟中县正式撤县设区进入新的发展时代,新的湟中区以更高站位谋划推进多巴城市副中心、西宁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省会隆起的增长极和全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为省会隆起提供有力支撑,未来估算多巴新城总投资将达到总投资达到4000亿元。
站在新的起点上,多巴新城再出发!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