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摄
“雅丹”一词缘于维吾尔语,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
1899年~1903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新疆罗布泊考察时,将古湖周围成群分布,长数百米,高2~3 米以上,走向东北—西南,先水蚀后风蚀而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地貌,按当地维吾尔语称其为Yardang 。之后,随着他的著作在国内外学界的广泛传播,Yardang 在中国被音译为“雅丹”。从此,雅丹一词便正式被科学领域接受。
马克/摄
马克/摄
马克/摄
马克/摄
讲到成因,简单的说,雅丹是在干旱的地区被大风长期侵蚀形成的。由于地壳的运动,湖底抬升并裸露地表,在干旱地区形成裂缝,风沿着裂隙使劲吹,裂隙越来越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出沟槽,随着风不断地吹,沟槽越来越大就形成了山包(雅丹)。最后,土包也会被吹得消失殆尽。
雅丹地貌的形成(来自于网络)
目前,在世界干旱区的许多地方,都发现了类似地貌,据报道,在火星上也有大面积的分布。中国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玉门关西疏勒河中下游,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的乌尔禾、东部的将军庙,吐哈盆地的五堡、十三间房,塔里木盆地东缘的罗布泊北部、楼兰古城,北缘的拜城县克孜尔魔鬼城等地。
何万涛/摄
何万涛/摄
拍摄于青海雅丹魔鬼城 陆新生/摄
因岩石的成份、构造不同,风将山包“雕刻”成各种形状。比如,软、硬层相间的岩层是陡倾斜的,就会形成锯齿状的雅丹地形。再比如,石柱的岩石下软上硬,低处的风携带的沙多且沙粒粗大,高处的风携带的沙少且沙粒细小,那么风的吹蚀和磨蚀作用就会让石柱下部变得很细,像磨菇把,上段就成了蘑菇伞,形成蘑菇石。从空中俯瞰,形态各异,蔚为壮观。
一些地方的众多山包很像一座城,大风吹过之时发出很大声响,就像鬼哭狼嚎一般恐怖,所以一些地方又把雅丹地貌叫作魔鬼城,比如乌尔禾风城。
徐骞/摄
徐骞/摄
徐骞/摄
徐骞/摄
徐骞/摄
徐骞/摄
徐骞/摄
徐骞/摄
对于整个大西北地区而言,雅丹风貌遍地都是。但在我国青海海西州,还有一种在湖面上形成的雅丹风貌,这样的“水上雅丹”风貌比较稀有。与陆上雅丹一样的原理,水上雅丹也是由于湖水、岩石在沙漠、戈壁于长期风化的情况下形成的壮丽景观。在雅丹风貌形成之后,由于柴达木盆地的地壳运动,让青海湖等地的湖水通过地下流入了这片雅丹境内,就形成了水上雅丹景观了。
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签约摄影师 刘虎平/摄
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签约摄影师 刘虎平/摄
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签约摄影师 刘虎平/摄
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签约摄影师 刘虎平/摄
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签约摄影师 刘虎平/摄
如今,雅丹景观已然成为了摄影师的绝佳取景地。站在巨石之上瞭望远处,不禁感慨人类是如此的渺小。
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签约摄影师 四喜/摄
摄影:马克、徐骞、何万涛、陆新生、刘虎平、四喜
声明: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