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在那遥远的地方
作者:陈耀光
金银滩,有一个诗一般浪漫的名字,有一片画一般美丽的风景。
位于祁连山下,青海湖北侧,东接湟源峡谷与西宁市,西邻苍茫的柴达木大盆地之间的金银滩大草原,面积将近1200平方公里。绿草青青,野花盛开的草原,看上去宽阔无涯,像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其实它的平均海拔已经在3200米以上了。天高地阔,满目翠绿,处在这个高度,对多数人来说,还不至于有什么高山反映,我们站在金银滩,眺望着青海湖,还以为自己在海边上站着呢,如果不是导游的提醒,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脚下竟有这么高的海拔,也丝毫没有身处高原的那种感觉。
金银滩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这里从前原本是一片大海,后来由于大陆板块的漂移、碰撞和挤压,形成了喜马拉雅的一系列造山运动,使得这块土地有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多次抬升,由此便使这里逐渐形成了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丛林茂密,水草丰盛的高原地貌。如果说金银滩的美丽风光是天工造化自然的结果,是上帝对中国人的慷慨赠予,那么金银滩这个极富诗意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关于金银滩这个名字的来历众说纷纭,有说因为这里水草丰美,土地肥沃,是个适合人们居住和放牧的好地方,雪白的羊群如银,在这里生活的人就像掉进了金银窝,故称金银滩的。也有说到了秋风萧瑟的时候,草原上干枯的牧草色黄如金,羊群雪白如银,所以被名之金银滩的。还有一种说法是草原上有一条小河蜿蜒穿过,到了夏天,小河北岸的草滩上开满了一种金黄色的叫金露梅的小花,故称金滩;而南岸的草滩上则盛开着洁白如银的叫银露梅的小花,谓之银滩。两边合称金银滩。我是七月中旬走过金银滩的,我和同伴们都看到了在草原上散发着淡淡清香的那两种小花,我以为这种形象的说法可能更权威一些。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是标准版的草原景象。金银滩草原的天蓝得让人陶醉,云白得让人可心,山川河流,美丽如画,浮云般的羊群,棕黑相间的牦牛,远远近近悠闲地徜徉在夏季牧场翠绿的牧草和色彩缤纷的野花丛中。牧人骑在马上悠然地唱着草原牧歌在草原上缓缓而来。和别处的草原一样,金银滩草原空气清新,四处弥漫着淡淡的青草的香味,呼吸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欣赏着草原上美丽的自然风光,使每一个到访这里的游人都心旷神怡,精神焕发。在金银滩广阔寂寥的原野上,牧草、野花、小溪、帐篷和苍鹰、野兔、牛羊、百灵鸟、牧羊人构成了动、静分明而又天人合一的和谐世界。所有这些,金银滩大草原和别处的草原没有什么不同。如果硬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或许从感觉上它比伊犁河谷的拉那提草原更平坦,比内蒙的锡林郭勒草原更辽阔一些吧。说实在话,这些不同并不重要,也不特别吸引人。最重要的不同我以为是金银滩对于世人曾经的神秘和六十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个美丽动人的浪漫爱情故事,这才是挡不住的诱惑,是它吸引着我们一行人走进了金银滩草原。
来到这个遥远的地方,人们自然都会想起一首动听的情歌,或者说许多人本来就是为寻访这首浪漫情歌的动人故事而来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每天看着她迷人的眼睛,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自打小学起我就喜欢这首歌,唱了几十年,今天来到遥远的金银滩草原,得以一睹它的芳容。原来这里就是卓玛姑娘把鞭子轻轻地抽在年轻的洛宾先生身上的地方,是王洛宾每每路过这顶帐房,都要留恋张望的地方,这里是骆宾先生对卓玛萌发了爱情,愿意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的地方,也是触发了他的灵感,创作出了这首旋律优美的爱情歌曲的地方。《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华人音乐作品中在世界上传唱最广的一首歌曲,被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作为音乐教材。它也是艺术上被专家给予最高评价的一首王洛宾歌曲,被称为“艺术珍品,皇冠上的明珠。”王洛宾个人也最珍视这首歌,最后刻在了他的墓碑上。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美丽动人的情歌,这首歌的背后,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中,又有一个美丽动人的藏族姑娘卓玛。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导演郑君里去青海拍摄一部叫做《祖国万岁》的电影,邀请王洛宾和一位千户长的女儿卓玛一起参加演出。在金银滩辽阔的草原上,王洛宾穿上了藏袍,和卓玛姑娘同骑在一匹马上,跟着卓玛一起去放羊,不拍电影的时候,他就让卓玛带着自己去草原各处采风。据说,有一次黄昏牧归,圈羊入栏时,晚霞映照在卓玛的金边衣裳上,王洛宾一旁痴痴地看着。卓玛猛地转过身来,王洛宾看到她那绯红的笑脸和跳着火苗的迷人眼睛,这时,卓玛娇嗔地举起手中的鞭子,轻轻地打在王洛宾身上,然后返身走了。王洛宾木然地站在栅栏旁,又痴痴地看着卓玛消失在草原夜色中。这个美丽俏皮的藏族姑娘的轻轻一鞭,留给王洛宾的是花季少女的浪漫爱情,是终身的甜美回忆,是一首世界级水准的杰出情歌的创作灵感和契机,在卓玛和她的父亲骑着马送别摄制组离开金银滩草原回到西宁的驼峰上,在叮叮当当的驼铃声中,这首不朽的杰作也就在王洛宾的心里诞生了。只要《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歌声在传唱,人们就会怀念王洛宾先生,也忘不了藏族的这位美丽的卓玛姑娘。
灿烂的阳光下,草原的和风中,游客中有人轻声唱起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站在金银滩绿茵茵的草地上,我仿佛看见美丽的藏族姑娘卓玛和王洛宾一起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喜滋滋地从草原深处采风回来……
这是六十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浪漫故事,如今还这么充满诱惑。其后十多年,发生在这里的神秘故事,如今对到金银滩的游客来说,也有十足的魅力,也有许多人是奔着它的神秘而来的。
1957年5月,随着一架飞机在金银滩草原上空低低飞过,这片草原的命运即将发生改变。随后,世代生活在金银滩草原上的一千七百多户牧民,九千多人全部被迁往外地,离开了这片熟悉的土地。这里建起了一个代号为“211”占地570平方公里,禁区为1170公里的大工厂,对外它被人称作为青海矿区。从此,这个群峰围绕有着浪漫爱情故事的金银滩,这个由蓝天、绿地、雪山、林海构造而成,曾经是世人向往的天然牧场,就从人们的视野中神秘地消失了,这一消失就是三十多年。
1992年在原子城竖起了张爱萍将军题写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纪念碑,消失已久的金银滩,这才真正又向世人撩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纪念碑高16.15米,这个数字永远定格了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历史性时刻。纪念碑的碑顶镶嵌着和第一颗原子弹形状大小相同的不锈钢圆球,象征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碑的左右两侧分别是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时的蘑菇云浮雕。这座纪念碑是1992年核基地的主人们在撤离前留下的,它是艰苦创业的历史见证和永久的纪念。
这是艰难困苦的创业岁月,也是中国人值得怀念值得骄傲的岁月。赫鲁晓夫曾经鄙夷地嘲笑我们说:中国人三个人穿一条裤子,还搞什么原子弹。中国人不信邪,硬是自力更生造出了“争气弹”,十分巧合的是,就在赫鲁晓夫下台的同一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时有人戏说,赫鲁晓夫是被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轰下台的。如今,“两弹一星”上天了,基地退役了,但“两弹一星”的精神常在。那些为了中国的原子弹事业,“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人们,在金银滩草原构建了中华民族的又一个精神家园,人们没有理由不怀念金银滩草原上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据介绍,200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40周年纪念,221局搞了一个重返基地的活动,分散到全国各地的老专家、老工人十几年后重回这里,很多人来到自己过去工作的办公楼前,百感交集,号啕大哭。人们也没有理由不为金银滩草原感到骄傲,因为这里作为我国研制核武器的第一个基地,也是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如今的金银滩,是一个开放的草原。金银滩草原上原先的“221”厂址,现在叫西海镇,是海北州政府机关的所在地。它早已经不再是禁区,也不再有任何的神秘了,它以高原新城的开放姿态,欢迎着四海宾客的到来。游客既可以到草原来寻访当年王洛宾的足迹,去找寻自己心中的卓玛,也可以到西海镇上参观纪念碑和核试验纪念馆、核试验地下指挥中心,去撩开神秘的面纱,还可以走进草原牧民的帐篷,接受女主人献上的哈达,然后吃一把糍粑,喝一碗酥油茶,尝一块牦牛肉,品一品青稞酒,体验一番藏族风情和今日藏族牧民的新生活。无论是诗意的、神秘的还是开放开发中的金银滩,它总是令人神往。
金银滩对游人来说,永远都充满了诱惑。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