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离开西宁的那天,一早我们去参观了塔尔寺,在这里颠覆了我对佛教的认知。
这里主体寺庙大金瓦寺,外观绿墙金顶装饰,里面主塔通体用各种珍宝堆砌。
乌鸦在藏区如同喜鹊是吉祥之物
这里的寺庙有完整的政治与经济组织,等级森严,高等级的僧侣可以享受众人和弟子的供奉,而等级低下的僧侣却可能缺衣少食。这里的一般僧侣每年二万年薪,生活的一切都由自己购置,包括穿衣吃饭,以及向上等级的朝供。这里也有敬老院,是给那些没有能力单独生活的低等级僧侣使用的,而高等级的年老僧侣单门别院住着,且有下人侍奉。它与世俗等级毫无区别,甚至更甚。在我的概念里,以为寺庙是世外桃源,在那里无欲无求,众生平等。而这里人欲物欲横流,已超出我们普通人的想象。这里还有4个佛学院,以及未进入佛学系列的其他如音乐舞蹈学院等,也如同世俗的小升初,初进高,再高考,然后是学士、硕士、博士,一个等级一个等级地升,3年5年甚至10年15年地升,学位果位越高,地位与金钱都来了,这里的老师所拥有的地位是终身的,弟子如子女是必须养老送终的。目前共有寺僧800余人(其中活佛 11人,完德63人)。这里也是佛教的传播地,它有自己的印刷厂,所编印的佛教典籍供西藏、四川、青海等寺庙与信众使用。寺庙庙廊里有各地而来的信众在做五体投地礼拜的功德,他们自费住宿,到点进来后,铺开地毯,戴好计数器,要做10万次才算圆满,据说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
塔尔寺,建于明代初年(1379年),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在藏传佛教的地位仅次于西藏的布达拉宫。
带着疑问,我查找有关佛的知识,先是了解显宗与密宗,这是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区别。作为同为大乘佛教的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在修行方面则有所侧重,汉传侧重于显宗,即主要通过止(禅定)观(智慧)的方法,指抑制心里因俗念而产生的妄想,使心保持平静、稳定,以集中心思去观察和思维,达到佛教的智慧境地。而密宗修行里有采用双修的方法,顿悟佛的智慧与境界。因为佛提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其中不邪淫为第三戒,而密宗双修,即男女通过性交的实践去体悟性欲的空,最终证得一切皆空,而到达佛的彼岸。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密宗在全世界流传开来,很多组织与传教者,只侧重双修,忽略其他修行,而广受过垢病。其实,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严格规定了密宗修行的秩序与资格,先要修显宗,后密宗,修到密宗的最后阶段,才是男女双修,并认为没有进入到修行的层次,就会走火入魔。但是过去与现在,密宗在各门各派中都有不同的看法,如藏传佛教的红教、白教、黑教等(各教派因为所着服装颜色不同,而称,故有称汉传佛教为青教),师承不同,领悟各异,如日本的密宗是独立成派的,中国、越南、韩国等也有人修密宗的双修。
再看大乘与小乘的区别,大乘蔑称上座部南传佛教为小乘,认为小乘修的罗汉果位,求的是个人解苦脱困,而大乘(包括汉传与藏传)修的是菩萨果位,渡的是所有信众。
又比如吃斋,藏传喇嘛吃肉喝酒一样不少,而汉传和尚要求吃斋,本来佛教并没有这一项规定,只是传到中国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464-549)提倡后,又正好符合佛教的不杀生的戒律,所以成为汉传佛教的基本要求。
再比如,佛教在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过“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灭佛”和经常性战争等毁灭性事件,佛教典籍遗失与传承断断续续的问题,既有典籍回传,即从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找回典籍,也有传承越来越简化。比如到现在,佛教在中国广为流传的是通过改良的禅宗与净土宗。它们都忽略对典籍的迷信,禅宗不需识字,只需心在佛在。而净土宗只要吃斋念佛咒即可。
在对这些的了解过程中,我认为佛教只是哲学的分支,是对“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询问,一百个人有一百个问法与解法,有的人睿智,有的人愚笨,悟性不同,或深或浅。所以佛教存在二千五百多年来,因为对佛陀教义和仪轨理解的不同,分出了数不清的教派。
对佛教传统保持得最好的教派应算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小乘佛教,是印度阿育王时期,向斯里兰卡派出的第一支外传教团所传承的佛教派别,主要流传于东南亚地区,侧重于持戒苦行。至今,他们仍奉行三衣一缽、捧缽乞食、雨季安居等教规。汉传佛教则集中在中国、越南、日本、韩国等地,它通过与儒教道教的融合,对佛教有所改造,增加了儒教悲天悯人的情怀,更强调众生平等,解苦救难。而藏传佛教参杂了本土宗教“笨教”与印度教很多元素,比如它的宗教仪轨:转经筒、扯风马旗、堆玛尼石等都是沿袭笨教的风俗,而男女双修的密宗则是印度教的修行方法。
通过看佛教各派的传承,发现如果仪轨越简化,信众越易接受,越民众化,传承越持久。如藏传佛教的信众修行,可以只念真语或咒语,如六字真经:嗡(ong)嘛(ma)呢(ni)呗(bei)美(mei)吽(hong),而汉传佛教的信徒念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可。禅宗则强调心存善念,一念成佛。南传佛教的大寺派,将佛教由贵族下放到所有民众后,受到此改革影响的秦国、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佛教基本是全民信仰,而同时接受南传佛教而没有参加大寺派改革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最终改信了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当然伊斯兰教除了它的统一、严苛的仪轨外,还有它所包含的税收解决方案和排他性质等经济与政治因素,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宗教。伊斯兰教在发展与推广之初,提出信教者可以受到教会保护,并获得税收减免,而没有入教之人,作为异教徒,必被排斥,所以伊斯兰的军团与商团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了伊斯兰的天下。
宗教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心理学问题。当人类面对自然、社会与自身的灾难与疾苦而不得解时,需要一个出口来释放,宗教很好地充当了这个角色。佛陀出家的最大原因是,当他看到人生四苦(生老病死)时,决定出家寻找解脱的方法,最后通过“戒、定、慧”,即遵守戒律、去欲静心、念经开悟,证得四大(天、地、风、火,即一切)皆空,达到无生无死的境界,即佛的境界。基督教也是脱罪升天的宗教。原罪说是其创教的理论根基,认为人生而有罪,要想摆脱罪孽获得永生,信主即可。
这是塔尔寺的三绝之一:酥油花,其他二绝为:壁画、堆绣
当我们全面、理性、科学地看待宗教时,我们便不会盲从与迷信。当我们面对生活时,不妨给希望与善留一席之地,为这不完满的人生增添一抹亮色。有了这个理由,为什么不相信宗教呢,相信佛呢?相信佛,是个人的意思,那是一个信徒求解脱的途径,但愿每个信徒不妄从,不迷信,放下一切执念,放下即解放,解放自己解放他人,进入无我之境,我想这就是佛的极乐世界吧?
2019-5-3于广州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