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攀登者》预告首发,吴京联合章子怡、张译打造“王牌组合”。胡歌、井柏然、成龙倾情加盟,仅看预告就圈粉无数!
哪知道豆瓣竟然就有了超过2000条差评,如果仅仅因为差评没有看这部电影,真的是太遗憾。
就如方五洲委屈了15年不被承认的1960年的登山记录一般。电影《攀登者》好与不好,并不是恶意的差评刷屏就能抹杀掉的。
比起恶意的差评,真正的去爬过这座山,推翻这座差评堆砌成舆论的大山,才明白《攀登者》的真正深意,也终于理解了方五洲(吴京 饰 )的执着。
他与徐缨(章子怡 饰)15年的情感纠葛也并非让这部剧突兀尴尬,反而是方五洲坚定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初心,与徐缨倾心相爱,虽然隔着一座高山,十五年来始终如初,这是何等难能可贵?
攀登者,不仅仅攀登的是珠穆朗玛峰峰,而是祖国的脊梁,自己心中的大山。
《攀登者》纪念那段岁月里为一个特殊队伍,在不被肯定、不被看好、没有希望、被误解的时光里,不断打磨自己的意志,冲破内心的枷锁,为祖国、为自己争得荣光!
01攀登者攀登的仅仅是山吗?还有尊严和底气
那么多山可以攀登,为何一定要登珠穆朗玛峰?
这不仅仅只是登一座山,一项体育运动,而是在那个特定年代,那段领土边界问题的关键点。
中国与尼泊尔毗邻,交界处是喜马拉雅山脉,当时中国对珠峰的主张是一国一半,可尼泊尔的登山队在1953年从南坡成功登上了珠峰。
于是,尼泊尔人因此发难:你们中国人都没登上过珠峰,凭什么分你们一半?
中国人岂能服软?“犯我中华山,虽高必攀!”而且选最艰难的北坡攀登。
国力衰弱,百废待兴,真的就找不出一个能够登上珠峰的人。而且最可怕的是,当时珠峰的高度和命名,都是别人确定的,他们对珠峰虎视眈眈。
苏联当时向中国抛出了橄榄枝,他们说愿意出100名登山队员帮助中国,可是最后又背信弃义。
那些外媒记者们开始叫嚣:
“中国就这么弱,还要依靠别人的力量登上去?”“中国,你为什么不自己登上去?”
似乎全世界的人都在看中国的笑话,靠别人也永远靠不住。
事不宜迟,周总理下达指示:一定要登上珠穆朗玛峰,副总理贺龙督促登顶珠峰任务,并组建中国登山队。
爬珠穆朗玛峰本来就很难,偏偏我们还要挑战的是北峰,学过地理的都知道,珠峰北坡,由于极寒的天气和陡峭的地形,一直被人们称为“死亡之路”,从来没有人登上。
当时筛选了200人参与这次爬山,浩浩荡荡200人,走到最后,只剩下19人。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只有三人成功登顶。而因为救下松林,队长方五洲选择舍弃了相机,没有记录这个时刻,但是三个人的记忆力却记忆深刻。
登顶的喜悦,是多少付出的牺牲,本来回国之后是荣誉喜悦,却不被外国所承认,三个人也各自分道扬镳。
方五洲下放成为锅炉工人,徐缨去往国外留学,松林留在训练基地,贡布回到家乡放羊。
这件事情,成为他们每一个人心中的遗憾。
02十五年的等待 为梦不忘初心十年就可以让一个人改变,何况是十五年,但是方五洲就是那么轴,和他一起登顶的其他两个人依旧在等待,他喜欢的人也为了两个人能够相逢而努力。
十五年重新燃起的青春
2分30秒里的方五洲,似乎一下子找回了15年的青春年少,那一场戏真的是帅呆了,比起十五年的沉默,能够十五年时刻准备着,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
心中那座珠穆朗玛峰,迟来的15年,他们终于等到了。
十五年之后还有一大批青年投身到这件事情,青春的美好,为登山梦的执着,那一刻在方五洲又再一次找回了青春。
十五年后 一道道心结被解开
十五年前,登山遇到雪崩,队长去世那一刻真的对方五洲触动很大,他继任了队长,更明白这个登山赋予的使命,所以在张国梁申请当队长是拒绝的,因为比起队长来说,更担心的是生命。
松林和方五洲本来是铁哥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但是因为松林愧疚,当初如果方五洲没有救他,而是保留了相机那该多好,但是那就是失去了一个生命。
张国梁的死对松林触动很大,他也是在那一刻明白了方五洲,比起攀登者的使命,比起通过相机证明的登山记录来说,在那个关键的时刻,更致敬生命。
十五年的爱恋 遗憾而凄美
十五年前发芽的情愫,在十五年里看似平静甚至消散,当两人重逢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爱依旧在。
当初如果早点说出那一句话,或许两个人有15年相爱的时光,但是珠穆朗玛峰会成为一种遗憾。
最终虽然还是遗憾,徐缨为了能与心爱的人一起爬珠穆朗玛峰峰,哪怕牺牲了自己的性命,听到那句迟来的话语,眼泪止不住的流,十五年始终如一,对登山、对爱情,有遗憾所以才更让人铭记。
03惊险场景 死亡,也是攀登的一部分
1960年第一次《攀登者》没有阶梯,制作人梯也要创造机会上,松林(张译 饰)光着脚,方五洲(吴京 饰)身负两个人的重量,冒着随时被刮走,甚至冻伤、负伤甚至的死亡的威胁,三个人团结一心,为登顶不懈努力。
不仅还原了当年攀登珠峰的人物心路历程,还有惊险场景,扣人心弦。
十级大风那段场景,如今想来触目惊心,面对暴风随时被刮走的可能,十几个人合力想办法,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当登山的架子打成“天梯”,一起抵御风暴的凝聚力,与之无法抗争的自然风力。
那一刻是什么,让他们坚定登山的心?那是来自心中的梦想,是对祖国的热爱。
张国梁是青春的代表,他成为攀登者新鲜血液,年纪轻轻虽然经验不足,但是面对这样的荣誉时刻,还是义不容辞力争队长,爬上第二阶梯,一场风,让所剩无几的小分队差点全军覆没。
在关键时刻,他放弃了生命,只为了让队员活下去,这也是为何松林十五年终于明白方五洲的心,这代价太惨痛,拍摄场景太真实、太揪心。
电影最后一次登顶,没有窗口期,在徐缨带领的团队经过科学数据推测一个窗口期,方五洲迎难而上,再一次遇到雪崩,悲剧难道要重演?
方五洲那一跃,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十五年等待的梦想的一跃,哪怕牺牲生命的代价,也要找到一条生路,因为一定要登顶,登上珠穆朗玛峰。
死亡,也是攀登者的一部分,只有直面生死,面临风雪、面临缺氧、面临心理压力……只有面对这些,才能克服这座“珠穆朗玛峰”。
04剧组背后的故事 只有真正亲历才懂得
“我们自己的山,自己要登顶。”每个人心里都有座高山,我们是自己人生的攀登者。
而这批特殊的登山队,耐着压力,受着误解,生活的无奈,十五年来一直为一个目标不断攀登,哪怕中途是荆棘,生活中一地鸡毛,内心依旧坚定如初。
根据真正事件演绎,剧组的每一位主演都要背着重达17公斤的登山装备进行训练和拍摄。在平地负重17公斤运动爬山就很有难度,何况在空气稀薄,海拔缺氧,天气摇摆不定。
为体验高海拔和极寒环境下的真实感受,主演吴京还在去年年底最冷的时节到海拔5200多米的青海岗什卡雪峰,足足体验了半个月的攀登生活。
后来影片杀青后,吴京感慨:
“1960年中国登山队的装备与物质条件真的十分简陋和匮乏,但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中国登山前辈们凭借着勇气、毅力和决心,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壮举。他们身上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让我无比感动,也无比崇敬。”
章子怡也感慨到:“他们是有坚持、有毅力、有梦想的人,是真正的英雄,拍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所有人都被点燃了,大家都把自己的全部热情投入到角色当中。”
张译也感叹:“这个时代需要攀登者,更需要攀登精神,希望影片可以让更多观众看到登山前辈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攀登者精神。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种精神将永远与我们同在。”
几位主演的感慨太深入人心了,在当年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没有科技的支持,凭借着一股韧劲完成了不可能事件,这就是一次壮举,这就是真正的中国精神。
结语一次次被这部电影场景震撼到,为当年执着于登上珠穆朗玛峰人们致敬,因为才有祖国的骄傲。
为吴京、章子怡、张译等演员的精彩演绎折服,攀登者的精髓呈现在荧幕当中,真的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当然这部电影也有些瑕疵,感觉很多情感戏太多,个别人物强加戏,但是依旧掩藏不了,这是一部优秀作品的事实。
晶姐也是一位登山爱好者,虽然没有那么厉害,顶多爬个三山五岳,对于珠穆朗玛峰想都不敢想,看了这部电影,被深深的震撼到了,曾经也会因为为何爬山彷徨,为了看更美的风景,开阔视野?或许因为只是偏爱攀登上升的快感?攀登是因为我们身上积蓄了满满的正能量,为此奋斗到顶峰。
在《攀登者》中
我看到了不屈不挠奋斗的精神,
是内心向上的力量,
无论遇到什么,
都一往无前。
你看《攀登者》了吗?哪个角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