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的祁连山,东西纵横1000公里,南北延绵300公里,是我国极其重要的冰川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被科学界称为祁连山湿岛、高山水塔。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是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平衡、维持河西走廊绿洲稳定、保障西部地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物种质资源库和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廊道。
逶迤的祁连山孕育了极其丰富的冰川雪山、河流沼泽,湖泊湿地,其中冰川数量达到冰川2683条,面积1597.81平方公里,储量876亿立方米。冰川融水造就了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黄河的重要支流大通河、湟水河,青海湖的母亲河布哈河,河西走廊的母亲河疏勒河、石羊河、托勒河等多条河流。这些河流逶迤漫散在大地上,滋养着河湟谷底、河西走廊、内蒙古西部、柴达木盆地以及祁连山下璀璨的文明。
它,就像倔强的西北人一样,挺直自身的脊梁,用淳朴与包容的姿态,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前来探寻,接纳世人的到来……
国家方案,试点先行
祁连山国家公园总面积5.02万平方公里,其中青海片区1.58万平方公里,占31.5%,甘肃片区3.44万平方公里,占68.5%。青海片区涉及德令哈市、天峻县、祁连县、门源县4县市12个乡镇48个村(牧)委会、3.4万人。包括青海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仙米国家森林公园、祁连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等,较原省级保护区8344平方公里范围扩大一倍。试点区内分布有冰川2683条、储量875亿立方米。草地94万公顷,林地13万公顷。主要有黑河、八宝河、托勒河、疏勒河、党河、石羊河、大通河7条河流,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0.2亿立方米。
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青海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了《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7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统筹推进,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青海片区实施方案》,全面部署落实33项试点任务。
省委书记王建军在去年6月12日冰沟基地调研时强调,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心什么,老百姓期盼什么,我们就要重点做好什么,努力试出成效,试出样板,试出标杆。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宁要求精心谋划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科学系统的生态监测评估体系,深入挖掘和宣传祁连山生态文化,让群众从国家公园建设中受益。
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林草局成立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排出任务单、时间表和路线图,层层压实责任,不断夯实基础,认真指导开展试点工作,强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顺利完成了摸底调查、勘界落界、总规编制、省级机构组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清理违法违规项目、打击违法行为等试点任务。
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科学规划布局,深刻把握祁连山重要的生态功能价值,扎实开展国家公园本底资源和数据信息调查,保障了现地调查和本底资源调查等任务的完成。
以改革创新思想不断夯实试点基础,着力在体制机制改革上稳步推进,有效夯实试点基础,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按照“依法依规、维护稳定、分类处置、修复生态”原则,开展保护区矿业权退出补偿工作;有力开展“绿盾”“利剑”“飓风”等专项行动,对辖区内涉及的探采矿权进行严格核查。以探矿、采矿、水电开发项目为重点,结合中央环保督察、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等工作要求,持续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行动。
探索建立“村两委+”为基础的社区参与共建共管共享机制,着力为试点工作打牢群众基础,切实增强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力量;建立国家公园综合执法机制,省州县三级森林公安联合开展巡护执法专项行动,青甘两省交界区域联防管控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扎实推进管护能力建设,现代化、智能化综合管护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成为展示国家公园建设管理形象的重要窗口。
积极开展生态文化教育,着力打造“生态文化高地”,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着力打造“生态科研高地”,为加快构建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体系以及提升科研监测能力搭建了广阔平台。持续开展野生动物监测,完成2018年度雪豹监测任务,获取雪豹影像资料957份,多次拍摄到多只雪豹同框以及珍稀野生动物豺、荒漠猫的珍贵画面,并在国际重要湿地申报工作中时隔30年后再次记录到“鸟中大熊猫”黑鹳,反映出祁连山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向好。
提高站位,全力推进
党中央国务院在祁连山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推进实施生态环境整治,主要目的是建立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解决跨地区跨部门体制性问题,保护祁连山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作出“推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
1月24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林业和草原工作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推进会,要求对标试点方案,按照“试出成效、试出样板、试出标杆”的目标要求,持续推进勘界定标、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专项规划编制、综合执法管控、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任务,同步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公益岗位设置、转产就业、移民搬迁、审计监督、生态补偿等重要工作,努力打造生态保护、生态文化、生态科研高地,确保顺利完成体制试点各项任务,明年如期建成祁连山国家公园。
省委省政府把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在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省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上作了专门安排。要求全省上下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努力走在前端、打造高端,向世人展现“国家公园省、大美青海情”的独特魅力。
摄影:蔚立刚 鲍永清
2019年,省林草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的33项任务,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抢前抓早,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为打造“三大高地”、迎接国家评估、正式设立祁连山国家公园打下坚实基础。
认真梳理25项试点任务,进一步明确任务内容和具体要求,强化与各有关部门、地区的沟通对接,切实加大工作落实力度。
加快组建省级以下管理机构,继续与省委编办沟通联系,在全省推进机构改革工作的前提下,统筹推进国家公园省级以下管理机构组建,充分总结保护区管理体制运行效果和特点,进一步理顺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不断加强巡护执法监管,积极推进青海片区综合执法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逐步实现国家公园巡查执法全覆盖,全力维护好祁连山生态安全。
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好国家公园管护站建设工程,不断完善“村两委+”工作机制,着力打造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宣传教育基地,建立健全管护站与村两委联防联动机制,继续加强与中国绿化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组织联系,着力在湿地保护、宣传教育、社区共管以及能力建设等方面展开合作,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国家公园建设。
以祁连山国家公园纳入国家林草局全国50个长期科研基地为良好契机,努力将基地打造成为国家公园科研监测示范基地。认真开展2019年度雪豹监测,全面启动野生动植物本底调查,加快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以雪豹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标准和机制,切实做好国际重要湿地申报工作。与此同时,不断深化生态保护建设领域科技项目研究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持续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充分结合巡查执法行动,积极开展祁连山生态保护宣传教育,不断丰富完善宣传手段和方式。与“村两委+”工作机制相融合,全面推进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推动实现生态课堂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完善自然教育体系。通过广播电视、手机微信等载体,广泛宣传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生态保护工作,引导社会舆论正确方向,形成群众主动保护、社会广泛参与、各方积极投入建设国家公园的良好社会氛围。
保障生态安全放在首位,努力打造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科研高地、生态文化高地、生态保护高地”。这注定是一条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探索之路,是一条建设具有祁连山特色国家公园的创新之路。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