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莉娅·大卫·妮尔
一位神话般的传奇人物
一生漂泊,大部分时间给了藏地
亚历山大莉娅·大卫·妮尔
妮尔。法国著名女探险家、记者、作家、藏学家、东方学家、歌剧歌手、共济会会员。
她孤身一个人,来到遥远神秘而陌生的东方,进行自己向往已久的探险。几十年的时间里,她接连造访印度、锡金、中国、日本、朝鲜等地,其中更是5次深入藏地;她迷恋佛教,不惜抛弃原有的宗教信仰,取法名“智灯”。
1927年,身着喇嘛服的妮尔
妮尔她一生都对西藏乃至中国都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崇拜与敬佩,她将毕生的精力用于在藏区的探险,和研究西藏学乃至东方学。她的一生,堪称智慧、勇气与执着的一生。
情定西藏
1868年10月24日,妮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在她的童年时代里,家教甚严,父母对她都十分严格,她几乎是在修道院里度过了“早熟而悲伤的少女时光”。不过她最喜欢的书却是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她思想独立,喜欢冒险,向往奔赴远方的探险。
童年时代的妮尔
1888年,她前往伦敦学习,在最高社会学会,她结识了美国著名民族学家、原始社会历史学家和进化论的代表人物摩尔根夫人,她的神秘思想对妮尔有着重大影响。她利用神智会的图书室和藏书,开始研究东方思想,更激发了她去东方游历和探索的欲望。
少女时代的妮尔
第二年,妮尔开始在法国公学院学习梵文和藏文,师从于当时法国著名的印度学和中国学家席尔宛·烈维和爱德华·福科,这时她接触到了西藏的翻译经典,她就这样萌发了将来成为一名东方学家、佛教徒和佛教学家的念头。
1889年,妮尔皈依佛门,成为一个佛教徒。
1890年—1900年这十年,是大卫·妮尔生命中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她终于可以走到真实的东方世界里,直面她所热衷研究的佛教、哲学思想,并开始了她终生漂泊的生涯。
在尼泊尔学骑马的妮尔
1891年,她终于如愿以偿,远赴印度旅行。妮尔本来对佛教发源地印度十分向往,可当她看到佛教在印度已濒于绝迹时,感到非常失望。就在这时,她听说在喜马拉雅山那一面的世界屋脊上,竟然还有个神秘的佛教世界。于是,这使她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去高原考察的旅程。
1893年,妮尔首次到达印度与中国西藏的边境,却无缘进一步探访,但她首次接触到了已经作过大量研究的藏族人,首次领略了自幼就憧憬的西藏的山川美景和风土民情,从此就魂牵梦绕。
绵延不断的喜马拉雅山山脉
之后她回国,开始将全部身心投入到东方学的研究上,并陆续发表了一系列著作。1910年,妮尔获得法国公共教育部的一次赴亚洲考察以重返印度的机会,8月9日,经过数月的准备,妮尔乘坐“那不勒斯号”轮船出发,到达锡兰,开始了漫长的西藏探索之旅。
出发前,她告诉丈夫只用一年半就会回来,谁知这一去竟是14年。
五次入藏,终圆梦拉萨
妮尔在1912年2月到达加尔各答,后在印度贝纳雷斯研究梵语。第二年,为了进一步研习佛法,她前往锡金皇家修道院,在那她结识了该国精神领袖Sidkeong Tulku Namgyal,并与他成为朋友。
妮尔在锡金
此后她游历当地寺院,拜大喇嘛为师,并在喜马拉雅山南侧山脚下一个僻静处修建了自己的“和平隐修室”,在那沉思、修炼,学习佛家tummo(即精神内热的实践方法),长达一年零八个月之久。
喜马拉雅山山脉
1912年6月,妮尔初次目睹了青藏高原的面貌。
之后妮尔几次想进入西藏南部,但都由于哨卡重重而没能成功。1914年,妮尔结识了15岁的庸登喇嘛,并收为义子。
妮尔和庸登
四次失败之旅——为了进入西藏,妮尔抓紧学习藏语,并努力融入当地人的生活。1916年7月13日,妮尔在庸登和另一名仆人陪同着,翻越喜马拉雅山进入了西藏。1916年7月16日到达日喀则,受到班禅喇嘛的召见。
与班禅喇嘛的合影,摄于1916年
妮尔的西藏之行,引起英国的不满,因为她未经英国人的允许进入了西藏,这在当时是英国人不能容忍的。英国驻锡金官吏比尔在传教士们的怂恿下把她驱逐,限她于14天内到达大吉岭,万般无奈她只好离开。
妮尔于1916年1月9日到达缅甸参观了金寺、养鳗池和隐修院。离开缅甸后又经新加坡赴日本,再到达朝鲜,后来又到达中国。
上个世纪初的塔尔寺
据她记载,当时塔尔寺共有3800名喇嘛,她每天都观赏喇嘛们的宗教仪轨、说法和舞蹈。妮尔完全沉浸于学习和修持之中,每天早上练习三昧坐禅,完全以西藏人的方式生活:煮茶、洗漱、读经和翻译,晚上的全部时间都用于写信。
1919年春,她依然游览了塔尔寺附近的不少佛寺,尤其是参观了纳木宗尼庵。为了作长途旅行的准备,她经常作每天步行40公里的练习。1921年1月,塔尔寺因受土匪和暴动者的骚扰而动荡不安,妮尔于2月5日离开了塔尔寺。
1921年在甘孜
1921年6月,妮尔进入了西藏腹地,她相继以一名空行母、女云游喇嘛、女活佛等变化不定的身份面貌出现,沿途为人祝福、占卜、治病等。后来在经过一个岗哨时被认出她是欧洲人,企图把她投入监狱。她被释放后,又遇到了多种困难,妮尔筋疲力尽,最终在甘孜患急性结肠炎而卧床。于是她决定去巴塘看病,但由于该地区爆发了战争,无法通行,最后在藏族军官的陪同下在玉树度过了7个月,考察了附近地区。
身着藏服的妮尔
在玉树期间认识的英国军官暨后来的著名藏学家乔治·佩雷拉建议她去泊龙藏布江一带进行考察探险。妮尔以此而确定了她的入藏路线,但同时也受到了密切监视,只好沿怒江西岸前进。由于她携带的照相机等物品被藏族士兵发现,因而导致了这次入藏旅行的失败。
之后妮尔返回青海,考察了扎陵湖和鄂陵湖,游览了雅砻江和黄河的源头,在1922年~1923年的冬季一直在那里生活。
这一次,妮尔另有打算。
玛尼堆和牦牛,典型的西藏元素
10月23日,一个晴朗的早晨,妮尔离开蔡宗小镇传教士的住所向西藏进发:不到拉萨,宁可死!她已经不止一次发过这样的誓。
妮尔在穿越西藏赴拉萨时化装成乞丐
她皮肤晒得黝黑,又用磨碎的木炭涂面,再加上耳朵上的大耳环,这些彻底改变了妮尔的相貌,完全如同一名真正的藏族女子。
妮尔还在腰带及衣下藏了金银和纸钞,在背囊中携带了指南针、钟表、手枪、相机等违禁物品。炊具也很简单,只有一口小锅、一个木碗和一个铝碗、两个汤勺和装着一把长刀和两双筷子的皮口袋。
露营
她选择了与普通转山的藏族人几乎完全相同的装备,为避人耳目,两人昼伏夜行。在竹卡山口,突逢暴风雪,从晚上八点一直下到凌晨两点。
长发的妮尔
之后,妮尔和庸登沿着萨尔温江逆流而上,途中帮助一名遭遗弃的老人“升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她穿过塔那哨所,翻过一座座险峻的山口而到达了北托寺,一路上完全靠在庄园、寺院行乞和请求留宿来生存。
妮尔在藏区
在帕隆藏布江源头的山谷里,庸登不慎跌入沟壑,扭伤了脚踝和膝盖,彼时的帕隆藏布江还未有人涉足,茫茫无人区,伤筋动骨是十分危险之事。第二天,妮尔下山求助,但无功而返。
当天晚上,因为怕耽误行程,庸登让妮尔抛下他独自前行,
妮尔没有理会。谁知第二天庸登可以站起来了。妮尔为他做了一个简易的“丁”字拐杖,两人继续前行。
庸登
她首次与神秘的波巴人接触,觉得这些人很亲切。当他们到达卓洛村时,村民们简直不相信在大雪封山时越过了阿尼山口,所以把他们视为能创造奇迹的人,加倍向他们布施。
母子二人最后在德母渡过了雅鲁藏布江,那里有一从拉萨通向昌都的邮路,从这条路妮尔最终到达了拉萨。历时4个月的艰苦跋涉,妮尔终于实现了自己到达拉萨的梦想,成了进入拉萨的第一名西方女子。
即使已经到达了拉萨,妮尔也不敢暴露自己。为了不引人注目,她故意住在贫民窟中的一座半坍塌的破房子里。
妮尔与藏族人的合影
所幸她并没有被认出,只是被当地人认为是拉达克人(指西藏西部的拉达克人)。她用8天时间跑遍了拉萨这座不大的城市,她的记述成了研究这些地方历史的珍贵资料。
由于不敢拿出自己的相机拍照,因而放弃了收集宝贵照片的大好机会。妮尔让一名土著摄影师为她与庸登在布达拉宫前留影纪念。
庸登、妮尔和一个藏族小孩
妮尔在拉萨逗留了两个月,期间恰逢藏历新年,他们挤在穿羊皮袍子的朝圣者当中,拜谒大昭寺。
一生的藏地情结
1925年5月,大卫-妮尔回到阔别14年的祖国,她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报界和新闻媒体纷纷刊登她的照片和文章,学界竞相邀她去作报告,作讲座。一时间,妮尔成了举世瞩目的名人。她在这期间发奋写作,著书立说。
1946年,法国迪涅家中,妮尔在整理资料
对于到达拉萨这件事,妮尔一方面称这是她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但她言不由衷,后来始终念念不忘返回西藏。
1937年,妮尔在中国
1937年1月26日,将近70岁高龄的妮尔再一次重返中国,并与庸登居住于北京。“七七事变”前夕,她来到藏传佛教圣地五台山修行,打算“从外部”来研究藏传佛教。
抗日战争期间的妮尔
由于战乱,她终究没能重返西藏。
1946年7月1日,妮尔与庸登在法国政府资助下再次返回了巴黎,并再次引起轰动。之后,她与庸登一直居住在故乡迪涅,潜心著书立说。
“冥想堡垒”是妮尔的最后一个家
现在已成为博物馆和大卫·妮尔基金会的总部
1969年9月8日,法国南部城市迪涅的一个清晨,在101岁生日的前夕,亚历山大莉娅·大卫·妮尔坐在椅子上悄然逝去。直到去世的前几天,她还拟定了一个经过拉萨,穿越川、青藏区到北京的旅行计划。
100岁的妮尔
98岁生日时,她曾亲笔写下这么一段文字:我应该死在羌塘,死在西藏的大湖畔或大草原上。那样死去该多么美好啊!
更多西藏旅行攻略资讯,加西藏资深领队微信:tandao95900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