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游记 > 

听生态管护员讲述保护母亲河的故事,走进黄河源头第一县曲麻莱

作者:《环境与生活》杂志 时间:2020-03-26 13:05:54 浏览量:

◎本刊记者 张弘 特约记者 范颖华

曲麻莱,黄河源头第一县,隶属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该县横跨长江(通天河)、黄河两大水系。万里黄河,起于昆仑。黄河正源发源于曲麻莱县麻多乡约古宗列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2019年10月,《环境与生活》记者随《天下黄河》环保纪录片摄制组一行,用了6天时间千里溯源,爬冰卧雪,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用镜头记录下了生活在黄河源头的人们,听他们讲述保护母亲河的故事。

听生态管护员讲述保护母亲河的故事,走进黄河源头第一县曲麻莱

本刊记者张弘与曲麻莱县当地干部合影留念。

森林公安局局长多杰:“它们是主人,我们都是客”

10月18日清晨6点钟,记者一行驱车从曲麻莱县城出发,赶往黄河源头麻多乡约古宗列曲。天地间还是漆黑一片,偶尔看得见星星。没有路,到处是积雪,车子艰难地在高原无人区颠簸前行,爬过一座座山丘,越过一道道河流……将近5000米的海拔,让大家感觉呼吸越来越困难。走了大约两个小时,天色渐亮,车窗外的景色开始清晰起来,只见远处雪山连绵,茫茫荒原,天与地浑然一体,都是白色。

听生态管护员讲述保护母亲河的故事,走进黄河源头第一县曲麻莱

黄河源头保护区内成为黄羊、藏野驴、狼等野生动物的家园,人到这里反而是“客”。藏野驴

“快看前边,藏羚羊!”车上的摄像师小白惊呼着。只见一队藏羚羊正边吃草边悠闲地走着。

“动物还多着呢,野驴、狐狸、狼,都有的。”给我们开车的曲麻莱森林公安局的多杰局长轻松地笑着,“在这里啊,它们是主人,我们都是客人……”还真是验证了多杰局长的话,一路上,各种野生动物不时出现在车窗外,大家后来渐渐习以为常了。

听生态管护员讲述保护母亲河的故事,走进黄河源头第一县曲麻莱

黄河源头保护区内成为黄羊、藏野驴、狼等野生动物的家园,人到这里反而是“客”。-草原狼

“这地方这么大,也没有什么路,那你们平常的工作怎么做啊”?记者问多杰局长。“我们下一次乡十天半个月是常事,路嘛,早走习惯了,给牧民做宣传教育是有困难,他们大多不识字,我们就给他们打比方,你打一头野驴,就要去坐多长时间的牢,打一头藏羚羊,就要坐多长时间牢……”

多杰局长是藏族同胞,今年38岁,当过兵,在曲麻莱已经工作了20多年。说到曲麻莱,说到黄河源,这位康巴汉子非常动情:“我和我儿子说,你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到曲麻莱工作……”

听生态管护员讲述保护母亲河的故事,走进黄河源头第一县曲麻莱

黄河源头保护区内成为黄羊、藏野驴、狼等野生动物的家园,人到这里反而是“客”。-藏牦牛

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跋涉,记者一行终于抵达位于麻多乡约古宗列曲的黄河源头。午后的阳光映着积雪还有些刺眼,打在寂静的山谷上,仿佛给黄河源头镀上了一道金边。四周安静极了,远处雪山绵延,站在黄河源头,大家都很兴奋和激动,一种神圣归属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黄河源,我们来了!”

黄河第一家:“守护黄河第一岗很光荣”

距离黄河源头最近的一户人家,离源头只有两三公里,他们就是“黄河源头第一家”——管护员格求和加措一家。作为黄河源头第一县,曲麻莱县为了保证黄河源头的生态安全,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近年来以“生态立县”为原则,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充分发挥黄河源头生态管护员们的作用。这些生态管护员都是由过去黄河源头沿线生活的农牧民组成——过去的农牧民成了今天黄河源头的专职守护者。

格求和措加就是这样的管护员。农牧民们经过专业培训,上岗成为黄河源头的生态管护员,每月有固定工资,县里还为管护员们配备了服装、管护用品等装备。随着生态管护员生活条件的改善,经济收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也更加高涨,在生态巡护、保护动物、清理白色垃圾、政策宣讲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作用,成为黄河源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听生态管护员讲述保护母亲河的故事,走进黄河源头第一县曲麻莱

黄河源生态管护员措加(左一)、格求(左三)和家人共同守护“黄河第一哨”。

黄河源头第一乡麻多乡的党委书记罗松扎西介绍,管护员们每天都要骑马或骑摩托车在职责地巡防,并要撰写管护日志,对黄河源头管护区内发现的可能破坏生态的行为及时观察、制止和上报。

黄河源头第一家的求忠老奶奶今年72岁,在她有着十多位成员的大家庭中,32岁的大儿子格求和29岁的女婿措加,有幸成为黄河源头的生态管护员,她感到十分自豪。她说,相比过去,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很幸福。黄河源头是我们的家,我们整个家庭都有责任守护她,“我呢,就帮着带好孙子、孙女,让孩子们安心干好守护黄河的工作。”

听生态管护员讲述保护母亲河的故事,走进黄河源头第一县曲麻莱

生态管护员措加和他的孩子们

听说记者一行到来,措加的妻子早早准备了酥油茶和好多食物,当天还特意穿上了鲜艳的藏袍,腰间挂着一个像铜铃一样的装饰品,走起路来叮当作响,煞是好听。说起丈夫的工作,她的脸上现出笑容,“他的工作,我们全家人都高兴……”措加在一旁听着,也一直在笑,“我现在是一名生态管护员,是守护黄河的第一岗,感觉很光荣……”

大哥格求则换上了管护员的工作服,准备上岗巡视去了。他手里拿着一本工作日记,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还画有图画。他边翻给我们看边介绍:“这是我每次巡护的路线,这是我在路上遇到的藏羚羊,这是我遇到的野驴……”在哪儿遇到的,一共有多少只,上面都标记得清清楚楚。

外面的雪又下大了,格求骑上马,出发了,向着风雪中的黄河源头挺进……

听生态管护员讲述保护母亲河的故事,走进黄河源头第一县曲麻莱

在冰天雪地中,生态管护员骑马巡逻黄河源。

黄河源头面积辽阔,自然条件也极其艰苦。在采访中,《环境与生活》记者了解到,黄河源头所在的曲麻莱县麻多乡没有电力,很多现代生活设备用不了。甚至作为曲麻莱县最偏远的乡镇,整个麻多乡政府都没配备一辆汽车。但是,无论是管护员、牧民,还是乡政府其他岗位上的每一个人,对待工作都极其认真负责。他们话不多,记者看到最多的,是挂在他们脸上的笑容。

扎陵湖和鄂陵湖:黄河的第一道生态防线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在黄河源头麻多乡,记者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从黄河正源的一汪泉眼,到约古宗列曲、扎曲和卡日曲等源头三大支流,汇集成两个相连的美丽湖泊:扎陵湖、鄂陵湖。

听生态管护员讲述保护母亲河的故事,走进黄河源头第一县曲麻莱

黄河上的第一座桥就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麻多乡境内

摄制组一行在沼泽和泥泞中驱车将近3个小时,进入黄河源头的茫茫湿地,没有路。远处的雪山在湖中倒映着湛蓝色,波光粼粼的辽阔湖水水面出现在我们面前。

黄河流经九省市,几千年生生不息滋润了华夏文明。而高原上的源头还只是涓涓细流,它们第一站在此凝聚成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

扎陵湖、鄂陵湖的古称分别是:查灵湖和鄂灵湖,意思是白色的湖和蓝色的湖。由于近年来曲麻莱县黄河源头生态保护工作的得力,两个湖泊一片湛蓝。雪山、湖水、蓝天、白云,水天一色,如同镶嵌在雪域高原的两颗璀璨的蓝宝石。

听生态管护员讲述保护母亲河的故事,走进黄河源头第一县曲麻莱

在黄河源头的荒野上随处可看到这样的杆子,这是供鹰栖息的,鹰以旱獭、野鼠为食,是当地生态链重要的一环。

据曲麻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韩建武现场介绍,沿着两湖再往下游走,便是黄河流经的下一站: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从源头的麻多乡到这里,一路都能看到生态管护员们的身影和足迹。几百里的管护路线,管护员的日常出行方式就是骑马或骑摩托车,甚至步行。一路有美景,也有泥泞、沼泽。在这里,生态管护员每天要做的不仅仅是随手拾起沿途的垃圾,监测环境突发情况,还需要忍受见不到人影的寂寞和孤独以及恶劣的自然条件。他们日复一日,默默奉献,守护着母亲河。

听生态管护员讲述保护母亲河的故事,走进黄河源头第一县曲麻莱

当地干部介绍在黄河源头进行生态保护的成功经验

夜宿麻多乡:半夜断电如卧冰床

麻多乡的“麻多”,是藏语“黄河源头”之意。作为黄河源头的第一乡,麻多乡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0人。麻多乡同时也是曲麻莱县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乡镇。麻多乡至今没有通电网,平时所用的电力靠太阳能发电。作为过去仅靠牧业的贫困乡镇,麻多乡虽然土地辽阔,管辖着黄河源头广袤的土地,但是乡政府却没有一辆公车。

听生态管护员讲述保护母亲河的故事,走进黄河源头第一县曲麻莱

黄河源头生态保护站

在乡政府所在地,医疗、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十分落后和简陋。条件最好、最“奢华”的建筑却是乡政府附近的小学。即便如此,麻多乡党委书记罗松扎西和小学校长、老师们最担心的,还是孩子们冬天的取暖问题。学校宿舍取暖必须用煤炉,但稍有不慎,又会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这是他们每年取暖季最担心的。

虽然对这里的艰苦,记者一行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现实情况还是大大超出我们想象。乡政府在一座二层小楼里,也是这里仅次于小学的最好的建筑,但斑驳脱落的墙皮,陈旧不堪的楼梯,四处漏风的窗子,书记、乡长办公室里简陋的桌椅,记者刚开始真不敢相信这是乡政府所在地。在这里,记者唯一感觉好一点的地方是乡政府的小食堂,因为屋里有一个大铁炉子,大家经常聚在这里,围着炉子一边烤火取暖,一边商议着当天的工作。

这天,记者们经历了一个难忘的夜晚。由于条件简陋,记者一行大部分人被分头安排到附近的牧民家中住宿。《环境与生活》的女记者则被特殊照顾,单独安排在一个像是招待所的安置点里。乡长指着二层的一个房间告诉女记者:“你这里好,给铺了电褥子的……”但记者到了房间里,却感觉和外面的温度没什么区别,穿着羽绒服便直接钻进被子里。

可刚到夜里11点多,停电了。记者顿时感觉整个人像是掉在冰窟窿里,被子硬得像冰块,四周伸手不见五指,更要命的是高原反应愈加强烈了,头疼得要炸了。去掏手机,一拿出来,手机屏幕瞬间出现一层白霜。赶紧喝口水,杯里都是小冰碴。

这一晚,记者感觉身体已经到了承受极限,不由得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心生敬佩:他们默默坚守在自然条件如此恶劣的地方,守护着中国的生态屏障。

麻多小学升旗仪式:大雪中冉冉升起五星红旗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记者也没洗漱,胡乱吃了点东西,就赶往麻多小学。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升国旗。天空这时下起大雪,雪花飞舞如撕棉扯絮一般,操场上霎时一片洁白。待到《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孩子们举起手臂,向国旗敬礼。一张张稚气却严肃的面容,带着有些口音的国歌声,伴随着雪中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这一刻,记者一行被深深感染……

听生态管护员讲述保护母亲河的故事,走进黄河源头第一县曲麻莱

麻多乡小学升旗仪式

回到教室,记者和孩子们讨论有关黄河的话题: “你们知道黄河源头在哪里吗?”

孩子们齐声回答:“曲麻莱麻多乡!”

“那你们知道黄河流向哪里了吗?”

“大海……”

“你们见过大海吗?”

“见过,在电视上……在书上……”

“你们都会哪首有关黄河的诗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和摄制组的交流中,很多孩子面对镜头都背出了有关黄河的古诗。这里很多藏族孩子的父母,都是牧民兼生态管护员。每到周五,管护员们会骑着摩托车来接自己的孩子回家。孩子们知道自己的父亲是黄河源头的管护员,在守护着母亲河,他们热爱黄河源,热爱家乡。面对记者一行,他们笑得略显羞涩,却格外真诚。

听生态管护员讲述保护母亲河的故事,走进黄河源头第一县曲麻莱

麻多乡小学的学生们

学校还在扩建,当地政府正在尽可能地把有限的资源优先用来改善学校的教育条件。小学的老师很少,也很年轻。由于条件艰苦,这里每一位老师教的学生比内地多好几倍,工作之艰辛可想而知,但他们仍在坚守。“和孩子们在一起,看到他们成长,很幸福。”一位老师如是说。

黄河源头特殊党课:学习总书记保护黄河生态的重要讲话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一个月后的10月18日,在曲麻莱县麻多乡简陋的办公室里,一堂具有特殊意义的党课正在这里举办。在曲麻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韩建武的召集主持下,麻多乡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讲话。

听生态管护员讲述保护母亲河的故事,走进黄河源头第一县曲麻莱

曲麻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韩建武在麻多乡主持召开党课

韩建武表示,在黄河源头第一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这是对我们源头上游的重要嘱托。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黄河宁,天下平。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这对我们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源头责任重大,黄河源头第一乡的每一名党员干部要珍惜历史机遇,将黄河源头保护好,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

在党课之后的采访中,韩建武对记者说:“作为黄河源头第一县,我们感觉责任重大。曲麻莱县一直把生态建设、生态保护放在工作首位。目前,生态治理正在有序推进。过去曲麻莱的废弃矿山较多,历史欠账较大,因此生态治理难度和压力也比较大。幸运的是,目前已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家能源集团等多方的支持,希望各界今后能继续关注、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一定不辜负全国人民的希望,守护好黄河源头水,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本栏目责编/季江云 jijiangyun@126.com

网编:崔悦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