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晨光熹微,我们都能看到绿度母像前面很多俯仰身躯的剪影,我想,每一个源自生命的愿望,就在这起伏之间,交付给了神灵。”
这是唐涓在《佛境梵韵·隆务寺》中篇首语。在距离青海省会西宁180公里的同仁县,那里的人们用虔诚播种着一种艺术-热贡(藏语,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
▣ 青海同仁· 隆务寺
隆务寺早期为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据说,早在元大德五年(1310年),此处已建有小寺一座。但真正形成寺院规模是在明初,创建者是三旦仁钦。三旦仁钦自幼出家,曾拜夏琼寺创建者曲结顿珠仁钦为师学经,后在当地萨吉达百户支持下,正式建成隆务寺。
其中罗哲僧格是一位著名的佛教学者,深受明宣德帝尊崇,被封为“弘修妙悟国师”,隆务寺也因此而得到扩建。此后该家族又有五人得到国师封号。明万历年间该寺改宗格鲁派,并建成大经堂。明天启五年(1625年),明帝题赐“西域胜境”匾额,悬于经堂门首。
图 | 由泡鱼儿摄
1958年前,隆务寺全寺建筑占地380亩,寺僧1712人(活佛43人),有大小殿堂31座。“文革”期间,寺院建筑大部分被拆毁。1980年该寺批准开放,经历年重修,渐复昔日风采。
现主要建筑有大经堂、修习殿、夏日仓殿、观音殿、天女殿、文殊殿、七世夏日仓灵塔及密宗院、时轮院等二十余座,塔八座。
其中大经堂位居全寺中央,体量雄阔,内供释迦牟尼佛等数十尊佛像,造型精美,庄严肃穆。其中宗喀巴大师像高11米,底座周长26米,通体镀金,七宝装饰,尤见精奇。寺中现存明朝御赐释迦牟尼金像等珍贵文物,寺藏佛经上万部,其中以德格版《甘珠尔》、《丹珠尔》尤属难得。
隆务寺历代高僧辈出,著述颇多,其中《夏日仓噶丹嘉措全集》、阿绕仓所著《天牍柱式》、堪钦仓所著《辩论初阶》等最有影响、流传甚广。
在同仁,看分别代表藏传佛教的隆务寺、汉传佛教圆通寺、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在百年沧桑中,共处一街,和睦相处,实发全国罕见的一大人文景观。
一批又一批不同民族的人们迁居热贡,带来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宗教信仰。热贡人以谦和宽容的品格,吸纳诸多民族文化元素,熔宗教与世俗、艺术与生活为一炉,既延续萨满、苯波的烟火,又留存儒学、道家的精髓,更秉承释教诸派的衣钵,形成独树一帜、厚重广博的热贡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热贡艺术
热贡艺术产生于13世纪的青海黄南藏族地区,并随着隆务寺的兴盛而发展。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绘画造型艺术。热贡艺术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一些世俗化的内容。
热贡艺术凭借其独特的审美观念、独有的原材料和独有的传承习惯在藏传佛教、民间美术、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热贡艺术 · 壁画
传统的热贡艺术主要在藏传佛教寺院内部创作、传承,并为藏传佛教服务。自1958年宗教改革以后,随着大量佛徒的还俗,热贡艺术开始流向民间,并在民间传播。
热贡艺术 · 堆绣
热贡艺术的主要创作群体分布在黄南州同仁县的五屯村、年都乎村、尕沙日村、郭玛日村等村落,又自成体系。其中五屯村以绘画为主,兼事雕塑和堆绣;年都乎村以堆绣为主,兼事雕塑、唐卡和壁画创作;尕沙日和郭玛日村以唐卡和壁画创作为主。
热贡艺术 · 唐卡
热贡艺术 · 唐卡(细节)
热贡艺术的传承方式主要以师徒传承和父子传承为主,由于历史上的热贡艺术品不追求署名,好多历史精品佳作不知作者,其师承关系只能追溯到近代以来。
热贡艺术 · 泥塑
热贡艺术凭借其精美的设计、艳丽的色彩和精细的线条,不仅在佛教盛行地区流行,而且也越来越受到港澳台地区以及世界各地艺术爱好者们的欢迎。
更多青、川藏线(或者青海、西藏、敦煌)旅游资讯,请联系旅游达人:18797122221 微信:xixuanyou 关注我们,一路游西北。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