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美食 > 

“巧厨娘”年馍馍香飘家园

作者:青海日报 时间:2019-08-24 13:38:35 浏览量:
“巧厨娘”年馍馍香飘家园

哇麻村的20岁选手切旦措带着自己做的馓子来参赛。

“巧厨娘”年馍馍香飘家园

等待比赛结果的村民们。

“巧厨娘”年馍馍香飘家园

书法家现场为村民书写春联。

“巧厨娘”年馍馍香飘家园

东家村的白生秀在剪窗花,她荣获了本次剪纸类比赛的一等奖。本报记者 赵睿 摄

花花出锅,宋金珠对着灯看了看成色,闻了闻味道,满意地放在了盆里。这是她从16岁起就年年做的春节面点,30年来,今年是她做得最认真的一次,因为她要代表补家村参加比赛。

宋金珠参加的是1月23日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举办的“青海年·醉海东”巧厨娘年馍馍大赛。“每年春节做馍馍是我们的习俗,但是没有参赛过。”宋金珠和很多选手一样,刚听说要举办馍馍大赛时想着,“这种年节家庭食品有啥比头?”但既然要比赛就要认真对待,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来。所以,这次她做馍馍比以往用心很多,面粉、菜籽油、鸡蛋……所有原料都是精挑细选的。

她做的花花造型也很独特,远看像个车轮,近看是一圈圈盘起的花纹像一朵祥云,简直可以称之为艺术品。我以为这是很难做的面点,她却说简单得很。“最关键的是调面,头一天晚上就要调好发上,第二天和上糖揉好,擀成面皮后一层层叠起来,卷在一起再用刀切,然后把每一层弯一个圈,下锅炸成金黄色就好了。” 听完她这番制作流程的解说,让我由衷地佩服起这些“巧厨娘”。

青海人家家做馍馍,不同民族的群众所做的馍馍都有各自的特点。

与宋金珠的土族馍馍不同的是,藏族的馍馍偏重于口感。丹麻镇哇麻村的20岁选手切旦措带着自己做的馓子来参加比赛。她说:“我们做的东西比较淳朴,不太讲究造型,不过口感更有韧劲。”对于在江西省九江学院读大学的她来说,春节的这些面点是一种乡愁,也是过年必须有的味道。“我很喜欢今天这个比赛,大家比比手艺,让过年显得更热闹。”切旦措告诉记者,她所在的村子是个多民族的村子,不论哪个民族过节,大家都一同庆祝,其乐融融。她做馍馍的时间不长,但她认为有热闹才叫过年,就积极地来了。

说是比赛,倒不如说这是全镇群众借馍馍举行的一次欢聚,东家村的白生秀用红纸剪出了一个个公鸡的窗花,旁边的小孙子看得直赞叹,“平时你怎么不剪?”“这是过年才用的啊!”祖孙俩的对话透着中国人对“年”的特有情结,做馍馍、小吃,剪窗花……都是为了热热闹闹地过年。

在丹麻镇的馍馍大赛上,萱麻饼、洋芋津津、搅团、酩馏酒,和手工剪纸的窗花、鞋垫样花、枕花、胸花、壁挂画等让过年的感觉更加浓厚,也让人从这些年俗的食物中回味传统的美好。

一年只这样做一次的馍馍,凝结着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巧思,也反映出各民族交往交融的和谐。做馍馍的技艺代代相传,在“巧厨娘”们的手中变化万千,内核仍然是年馍馍的年味,那是各族群众间的真诚祝福,在辞旧迎新之际传达着大家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

作者:赵 睿 来源:青海日报

相关游记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