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个青海人的朋友,你可能听到他嘴里唠叨过这样一句话“茶莫(无)盐,水一般,人莫(无)钱,鬼一般”。确实,喝茶是青海人家的一种传统习俗,而青海人喝的茶,却不是外省喝的泡的茶,而是加盐的,烧开的茯茶,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喧一喧青海人喝茶的那些事。
青海的茶历史
中国是茶的故乡,但作为大西北的青海,并不产茶,青海有关茶市的最早记录,出现在唐朝时期,据了解,当时世居青藏高原的藏族及先民都喜欢吃肉,而喝熬茶又可以解油腻、油脂,是很好的止腻之物,所以它又是促进食物消化的好饮料,这个原因使茶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同时,西北高寒草原盛产战马,故“自唐世回纥入贡,以马易茶”以后,产生了由封建王朝专营的茶马互市。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在赤岭(今日月山)设置互市,这是对青海境内茶马互市的最早记载。后来,北宋时青海茶马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元朝茶叶在互市中占据主导地位;明代设置有西宁茶马司;清初虽官方茶马贸易机构撤销,民间茶马贸易往来仍然持续。
青海最早的茶市设在被誉为“海藏咽喉”、“茶马商都”的青海湟源丹噶尔古城位于日月山脚下。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文成公主层从这里走过,留下过许多动人的传说,这里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同时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也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所以,这个地方在当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这里也成为了茶马古道在青藏线上的重要的茶马交易场所。
放盐的熬茶
青海人喝的茶,叫熬茶,顾名思义是熬出来的,难道如何熬药一般?也不是这么夸张,但熬久了也会发苦。其实,熬茶是一种煮开的红茶,是青海的一种饮茶习惯。熬茶是用川湘茶区出产的砖茶加水煮开,再加上青盐、花椒,讲究点的还要加上姜皮、荆芥,但是无论这么熬,哪怕只剩下一种料,那也是盐,足见茶里青盐的重要性,所以就有了那句“茶莫盐,水一般”。还有人说,这种说法来源于当地的一则《茶盐故事》。故事讲一对恋人,活着的时候不能相聚,死后分别化为盐与茶,人们煮茶时,在茶里加入盐,就能使这对恋人朝朝暮暮常相聚合。至于真假,也无从考证。
粗狂的熬茶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久在西北居住,青海人逐渐适应了大西北严寒的高原气候,让自己的性格与生活也如同气候那般粗犷了起来,熬茶,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青海人的熬茶,相对于南方人的煮茶,是两种概念,人家是讲究,我们属于粗狂,他们用精美的茶具,青海人更多的是大碗喝茶,如果说青海人的熬茶是苏轼的豪放派,讲究“大江东去浪淘尽”,那么南方人的喝茶是婉约派的柳永,说的是“杨柳岸晓风残月”……
热情的熬茶
其实对于青海人来讲,喝茶也是青海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体现着青海人淳朴的热情与好客,在农村,别说亲朋好友,哪怕就是一个买卖人,主人家也会倒上热滚滚的熬茶,端上农村的大琨锅,招待客人。倘若你到青海牧区旅游或做客,只要刚到牧民帐房前,好客的主人便会招呼你入帐,不一会儿女主人便端上一碗热腾腾的奶茶让你享用。奶茶是加了牛奶的熬茶,可以说是熬茶的升级版,喝了可以提高抗寒能力。
无处不在的熬茶
青海不产茶,但行在青海,茶却无处不在。茶马古道,青海是重要的一站;在以前,青海人家中,熬茶用的茯茶是一种比较贵重的礼品,尤其是“益阳茶”更是盛名在外。逢年过节,青海人都会提着茯茶与罐头,走村串户转亲戚。即便是今天,你都能看到一些少数民族,在他们的节日上用茯茶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在青海的超市里,砖茶也曾经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去饭馆,尤其是在羊肉摊上,那一杯熬茶是寒冬中最质朴的问候……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今天青海地区有的家庭,有些年轻人都已经不怎么和熬茶了,但是茶却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在青海,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选择也是越来越多,有人喜欢碧螺春龙井,有人喜欢普洱,但依然有很多人喜欢熬茶,并且还有了更好的奶茶、酥油茶、八宝茶可以选择。如今在西宁,茶店四处可见,曾经的茶马司管理机构成为历史,茶却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绽放着光芒虽然今天大家喝茶的口味一样了,但我相信,人们对茶的感情是一致的。正是这种热爱,创造了青海独特的茶文化。
文章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