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皮
酿皮介绍
酿皮是青海地方风味较浓的传统小吃。在青海西宁和西北农业区各城镇路边摊到处可见。
酿皮制作过程一般是:在麦面中掺和一定量的蓬灰和敷料,用温水调搅成硬面团,再几经揉搓,等面团精细光滑后,放入凉水中连续搓洗,洗出淀粉,当面团成为蜂窝状物时,放进蒸笼蒸熟,这叫\"面筋\"。再将沉淀了淀粉糊平铺在蒸盘中大概5mm厚蒸熟,这便叫\"蒸酿皮\"。
蒸盘 蒸酿皮
蒸熟了酿皮,从蒸盘中剥离,切成长条,配上面筋,浇上醋、辣油、芥茉、韭菜、蒜泥等佐料,吃起来辛辣、凉爽,酿皮口感柔韧细腻,面筋筋道有嚼头,回味悠长。 在夏天,酿皮子不但是一张桌子,几条板凳,一条巷子的街头小吃,而且也是登得上大雅之堂,各种大饭店、饭庄、酒楼宴席常设的凉盘品种。进入夏暑期,品尝一盘黄亮柔韧、细腻爽滑、清凉舒心的酿皮,一定会感到胃口大开,回味无穷。如此能上能下的酿皮,皆因其独特的风味。
酿皮文化
据传唐朝开元年间,玄宗执柄国政,天下太平。甘肃天水西南稍子坡上有玄宗的祖坟,坡下西头有户柳姓人家,祖孙三代守护着唐皇祖坟,远在长安的唐皇后裔感念柳家护坟之恩,每年来天水祭祖,都要赐赏一些钱物给柳家,一来二往,交情日深。柳家护坟尽心尽力,唐皇祖坟安然无恙。
唐玄宗 李隆基
稍子坡东头有个何家窑,有何姓父子二人烧炭为生。这一年腊月头,何老汉请人说媒,将柳家的小女柳兰娶过门,给儿子何林做了媳妇。父子砍柴烧炭,媳妇张罗茶饭,小日子还算滋润。 过完正月的一天,何林随父上山砍柴,晌午时分突然地声隆隆,顷刻间地动山摇,一场大地震发生了,柳兰随手将面团扔进水缸,盖上,抽身跑出厨房一看,三间瓦房不见了,接着身后哗啦一阵响,茅草厨房也塌架了。何家父子跌跌撞撞赶回家一看三人都幸免于难。重建家园总要吃饭的,从土里刨的一点儿白面、杂和面很快吃完了,柳兰一筹莫展。忽地一下她想起来那天揉的一块面还在缸里,便急忙伸手去捞。然而面团没有了,捞上来一把滑溜溜的面串,缸里是一些稀糊糊汤,一闻还有点儿酸,面团被泡发酵了。
柳兰在酸糊汤中加了些土碱,搅和时一股麦香溢出,她索性架起炭火,将面糊舀在蒸笼屉布上蒸了起来,不料蒸出的面饼十分香润,放凉吃更是筋柔适口。不大一会儿,面糊全被蒸成了薄面饼,摆满了大案板。最后,柳兰见那滑溜溜的面串扔了怪可惜,她如法炮制,竟蒸出了全身是大蜂窝的发面馍,吃起来醇香筋道。
箍窑
何家父子从窑上回来了,柳兰端出两碗饭来。这饭的上面搁着黄葱葱的大蜂窝片和煮熟的灰菜干,为了让父子俩多吃几次面饼,柳兰多放了些灰菜干,上面调了盐、蒜泥和辣椒,父子搅拌后吃得眉开脸笑。何林边吃边问:“啥饭这么好吃?”柳兰说:“这是白面糊糊蒸的酿皮儿。” “这片片是咋做的?” “麦子快熟时,捋上一把放嘴里嚼,嚼到最后剩下能吹泡泡的,不就是面筋吗!\" 后来,何林想吃酿皮了,柳兰特意和好一块面,泡在水中,又觉得泡面费时,她干脆挽起袖子,伸手搓洗起来,这样洗出的酿皮和面精更加好吃。柳兰又在调料和配菜上做了改进,认为酿皮应以芝麻酱为主,突出香味。她将炒好的芝麻磨细,加水酌量,用炒锅炭火煎熬,等麻香溢出时,水油渣分离冷却备用。油辣子中加入小茴香粉、姜粉、花椒、大料粉;醋中浸泡草果、桂皮。配菜方面她用菠菜、葫萝卜、绿豆芽、黄瓜等,增色不少,口感不错。
柳兰在情急中发明的酿皮很快传遍稍子坡一带,一时风靡天水城,面筋还成为寺庙庵院素斋首选,一些穷苦百姓还以卖酿皮为营生,从而在互相摸索学习中总结出一首顺口溜:
天水酿皮香,作料有秘方。
水盐配蒜芥,辣椒拌茴香。
香醋点晴蜓,砂锅熬麻酱。
菜蔬牛肉片,食后余味长。
酿皮从宫内传到市井,在秦晋一带兴旺起来。这时,柳兰回到阔别一年的天水,她在家做酿皮,何林在稍子坡下卖酿皮,何老汉颐养天年。后来何林的儿子继承父业,干脆到天水城定居,何家酿皮声名大噪。
话说到了天宝年间,玄宗沉迷于酒色之中,朝相弄权、安禄山作乱,国势日衰,他把一切烦恼推给了肃宗皇帝。又在他七十多岁时尽行遣散了后宫三千佳丽,这样,酿皮从天水传到长安,又从长安传到大江南北。
荞面酿皮
各种叫法
在西北这块土地上,对于“酿皮”这一名词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陌生。宁夏人将其称之为“酿皮”,陕西人则将它称为“凉皮”。西北的特色小吃酿皮进了陕秦之地,称做\"面皮\",入了嘉峪关,又道\"凉皮\"。而在青海、甘肃的酿皮读“让”音(rang pi)。
美滋滋
对于酿皮,大家都是什么叫法? (多选)
0人 0% 酿皮 0人 0% 凉皮 0人 0% 面皮 0人 0% rang皮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