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今日为大家分享的是《根茎类药材 之 大黄》
《大黄典故》传说大黄最早叫“黄根”,它之所以改名缘于一段故事。从前有个黄姓郎中,承袭祖上擅长采挖黄连、黄芪、黄精、黄芩、黄根这五种药材为人治病,被广誉为“五黄先生”,有年夏天,一位孕妇身体虚弱,骨瘦面黄,因泻肚子来求医。恰巧郎中不在,马峻把治泻的黄连错给成了泻火通便的黄根,险些让孕妇丧命,后闹到官府,县官对郎中说“你那五黄药的‘黄根’既然比其他四样药厉害,应该改个名儿”,郎中回家后便把黄根改叫“大黄”,以利区别。这名字于是就传开了。
每日《中药材》--大黄
家族简介
【名称】又称西大黄、将军、锦军。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状】1、掌叶大黄:又称北大黄,根茎粗壮,茎直立,高2m左右,中空,光滑无毛。基生叶大,有粗壮的肉质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径达40cm以上,3-7掌状深裂,花期6-7月,果期7-8月。
2、唐古特大黄:又称鸡爪大黄,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米左右。茎无毛或有毛。根生叶略呈圆形或宽心形,直径40~70厘米,3~7掌状深裂,裂片狭长,圆锥花序大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3、药用大黄:又名:南大黄,年生高大草本,高1.5米左右。茎直立,疏被短柔毛,基生叶5浅裂,浅裂片呈大齿形或宽三角形;有翅,长约8~10毫米,宽约6~9毫米,顶端下凹,红色。花果期6~7月。
【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东部。
【功效】泄热通便、凉血解毒、急性阑尾炎、不完全性肠梗阻、积滞腹痛、血瘀经闭、咽喉肿痛。
种植技术
【生长条件】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区种植,大黄主要采用种子繁殖。选择三年生大黄植株上所结的饱满种子,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
【播种及育苗】(1)直播方法:按行距60厘米,株距45厘米,挖深度为3厘米的穴点种,每穴点籽5-6粒,覆土厚度1-2厘米,稍做镇压,亩种量2-2.5公斤。
(2)育苗移栽:春季育的苗在次年春分至清明期间移栽,秋季育的苗在次年秋季移栽。移栽时按行距60厘米,挖24厘米宽,深30厘米左右的沟。
【采收】通常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物,于9-11月地上部分枯黄时或4-5月末发芽前采挖。小根不切,直接晒干或慢火熏干,呈黄色时可供药用,根茎部分称大黄。根及侧根可作兽用大黄(称水根、水大黄),4-5公斤鲜货,可供干1公斤干货。一般亩产干品400-500公斤。
饮片的炮制及性状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
【性状】呈不规则类圆形的厚片或块。外表皮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疙瘩状隆起。切面黄棕色至淡红棕色,有明显散在或排列成环的星点,有空隙。
性状鉴别
1、药材:呈类圆柱形、马蹄形、腰鼓形或不规则形,或纵剖成半圆柱形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较平滑,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未去外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横皱纹及纵沟;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不易折断,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根茎横切面有髓,可见星点排列成环或散在;根横切面无星点,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可使唾液染成黄色。
2、大黄片: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厚片,厚2-4mm,直径3-10cm。斜切片长达15cm,切面黄掠色或黄揭色,颗粒性;若为根茎则髓部较大,其中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放射状纹理不明显;若为根则木质部发达,具明显的放 射状纹理,射线红色,无星点。周边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或残存有红棕色至黑棕色外皮;质轻脆,易折断。
3、酒大黄:形如大黄片,表面深褐色,偶有焦斑,略有酒香
4、熟大黄:气,味微苦
5、醋大黄:形如大黄片,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偶有焦斑;略有醋香
6、大黄炭:形如大黄片,表面焦黑色,断面焦褐色;质轻而脆,易折断,无臭, 味微苦
新药典检测说明
干燥失重:不得过15%
总灰分:不得过10%
浸出物:不得少于25%
【含量】
按照干燥品计算:总蒽醌不得少于1.5%,游离蒽醌不得少于0.2%
饮片:
大黄:游离蒽醌不得少于0.35%
酒大黄:游离蒽醌不得少于0.5%
熟大黄:游离蒽醌不得少于0.5%
大黄炭:游离蒽醌不得少于0.9%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