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助力首届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大赛暨西宁美食节,全面展示青海特色小吃,深入挖掘地方美食文化,更好地推动美食+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大提升,本报派出记者小分队,带您寻找藏在西宁小街小巷里的那些地地道道的老吃食。
本报讯(记者 王琼 张艳艳 摄影报道)小火慢蒸12个小时的枣糕香糯甜美;西宁独一份的黄凉粉出自百年传承;48个炉灶同时开火烤出香味诱人的锅盔;老字号馓子引市民齐刷刷排长队;奶香味十足的奶皮引得顾客们口水直流……也许你一直在寻觅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地道青海老吃食,在哪里能买到。为了助力首届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大赛暨西宁美食节,全面展示青海特色小吃,深入挖掘地方美食文化,更好地推动美食+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大提升,本报派出记者小分队,带您寻找藏在西宁小街小巷里的那些地地道道的老吃食。
黄凉粉老店独守西宁老味道
“我家祖辈就在大巷道里支摊卖黄凉粉,算起来到现在也近百年了,熟悉的老食客都说我们家的黄凉粉是西宁独一份。”
走进南小街大巷道内,隔着展示柜,记者被柜台里绿的、黄的颜色的食材所吸引,走进店铺,老板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她说:“我们家是一家百年老店了,从老一辈就开始在大巷道内卖黄凉粉和粉皮。”看着柜内黄色的黄凉粉,绿的、白的粉皮色泽鲜艳让人食欲大增,老板娘介绍说:“黄凉粉是青海特色小吃,一般是只有夏季才会出售,用豌豆粉制作,豌豆粉与水1:1搅匀,把淀粉和凉水搅开搅匀,也就是搅成水淀粉的样子。放到灶上,一边加热,一边不停地搅动,等到锅里的混合物全部变得透明,就是好了,搅动的时候是有技巧的,一开始水还没热的时候,可以比较慢地搅,等到开始热了的时候,就要不停地搅动,还要加少量的盐。把加热完的混合物倒入一个容器里,慢慢冷却,然后用特制的小刮刀,一圈圈刮成细丝。我家的黄凉粉能切成土豆样的细丝,成条不烂,软而不断,配上我家的秘制调料,咸鲜、微辣带麻,吃起来特有粉质感,口里还有股豌豆的清香味。夏季来一碗爽口且降暑,是属于西宁记忆中的老味道。”
12个小时蒸出糯香扑鼻的枣糕
“我们家的枣糕是古法炮制,区别于别家的枣糕,我家的先要将糯米大火蒸两个小时然后再小火慢蒸12小时,这样不但口感更为软糯,而且米香四溢,让你只是闻味就垂涎三尺。”
走进城东区清真巷内,记者被一阵扑鼻而来的米香所吸引,沿着香味走来,一家小甜食店门口的大锅上冒着热气的枣糕,色香味俱全,不断挑逗着过往行人的味蕾。枣糕店老板娘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向记者介绍:“现在很多店为了图高效都用高压锅压制枣糕,米原有的香味就会被破坏,而我们用‘老办法’蒸制12个小时,所以只要我家蒸枣糕,整条街都会闻到米香味儿。我老公家是甘肃的,我是本地人,我们两家老一辈人都会做枣糕,我们把两地的差异分析了一下,取了优点,就是先将米蒸两个小时,这样做好的枣糕会更加软糯;我家的枣糕选料也很讲究,要选用黑龙江产的圆粒糯米和新疆产的指尖大小的甜枣,在特制的锅具中铺上纱布和新鲜的粽叶,然后将蒸过的糯米一层糯米一层小枣的铺好,最上面再铺上纱布和粽叶,四口大锅同时开火,再用慢火蒸12个小时左右,最后将煮好的枣糕放置在特制的架子上用石头压制数小时就成型了,成型后的枣糕需切成小块装盒,切枣糕也是有技巧的,由于糯米黏度比较大,要两把刀同时进行,而且要沾水剁,这样才能保持枣糕切面光滑,不易散。”店主人马女士还介绍道,我们店地理位置也算是背街小巷了,靠的就是这几年积累的口碑,现在每天卖百余盒枣糕,开了几年,有好多客户慕名而来,有的甚至从西钢、大通特意来的,糕香不怕巷子深啊。
48个炉灶同时开火烤制锅盔
“我家锅盔在这一带是出了名的,看看我后院一字排开的48个煤火灶,你就知道,在城市里很少见的,而且我家用发面和纯碱制作,锅盔不但色泽诱人,口感更是独特。”
走进下南关街花儿巷,老远就看到人们在排队买馍馍,金灿灿的锅盔,不仅外观诱人,香气更是扑鼻而来。据购买的市民介绍,这家尕法馍馍铺之所以这样受欢迎是因为他家的馍馍都是用煤火烤制的纯发面馍馍,外酥里软,是青海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食。记者走进尕法馍馍铺,铺面不大,案子上干净整洁,老板很热情地给记者介绍起了锅盔的制作方法:“我们选用的是优质的高筋小麦粉,纯发面发酵,发面发酵对于食用碱的添加是个技术活,碱大、碱小都会影响口感,我们家锅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煤火烤制。”绕过铺面,到后院,看到有48个特制的煤灶,老板介绍:“我们每天能卖200余个锅盔,每天要同时烤制4至5次,我们的锅具也是特制的铝锅,直径一尺左右,锅高二三寸,锅底是特意加厚的,盖上后严丝合缝,不漏气不进灰。面剂子放置在锅中要用慢火烤制,所以掌握火候也是技术活儿,一个锅盔大概要烤制50分钟。我们家是10年老店了,很多人都特意过来买,为了使顾客能早早吃到我家的锅盔,我们从凌晨四点多就要和面、升炉火开始忙活了。”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