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族人家中做客,勤快的主人们不一会儿就端上黄澄澄的"狗浇尿",让你吃一口饼,品一口醇香的奶茶。当地的很多餐厅招待客人都会隆重地推荐狗浇尿,一是由于饼色金黄美观、甜香柔软,二是能满足宾客一探究竟的猎奇心理,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体验互助的美食。"狗浇尿",名字带着乡野气息的意趣,土得掉渣儿。初来之人,都有想探究为何会有如此"不雅"的一个名字?
狗浇尿
狗浇尿的得名,有两说。一说,狗浇尿和一名土族阿姑有关。从前新媳妇过门,按照传统,第二天早餐时都要露一手。其中有位新媳妇手忙脚乱赶做早餐时,一只小狗跳上灶台,一脚就把油壶踢翻了,清油在案板上流得到处都是。新媳妇急中生智,连忙将面粉倒在案板上将油吸干,然后和成油面,撒上香豆粉,擀成薄薄的饼。在煎饼的时候,因为剩下的油不多,只能一小圈一小圈地分次加油,饼熟之后端上桌,大家品尝后,都说特别香,问新媳妇是怎么制作的,新媳妇不好把狗踢翻油壶的事情说出来,就说是狗把尿浇在上面的缘故。于是,人们就把这种薄饼叫做"狗浇尿"。
二说,源自它的烙制方式。说起来很有趣,农村有一句话:"牛翘尾巴是拉屎,狗一抬腿是撒尿",可见"撒尿抬腿"早已是狗类的招牌动作。狗撒尿很好看,像耍杂技一般,一条后腿一跷,滋儿一股,往前跑跑,腿再一跷,滋儿又是一股。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土族人的厨房里垒造的灶台比现在要高的多,而且多使用陶制小茶壶盛油,这样的油壶倒出来的油细细的一股,烙饼时,主妇们拿起小油壶沿锅边转着圈地浇油时,往往会不由自主的翘起一条腿,这个动作恰如狗狗在墙根撒尿的姿势,最有说服力的一种解释是,由于那时候油特别珍贵,人们舍不得多用油,烙饼时用小油壶沿锅边浇油的动作,犹如狗在墙根撒尿的姿势,于是乎,这样制作出来的一款堪称色、香、味俱全的高原风味面食便被民间称为"狗浇尿"油饼。
制作狗浇尿
狗撒尿分为只加一点酵子的"半死面"和不加酵子的"死面"两种。将小麦面和好揉匀、擀开,撒上香豆粉,浇少许菜籽油抹匀,卷成长卷。再顺面卷方向探成螺丝状,切成小段,逐个压平微薄。在烧热的烙馍锅中倒上约半两菜籽油,将饼放进,沿锅边浇上一圈菜籽油,并不停转动薄饼,使其色均匀。待饼上了火色,立即翻过来,再沿锅边浇一圈菜籽油,并不断转动饼子,煎熟即可。
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中,有一种习惯,越是喜爱的就越表现出不在意甚至糟践。就像很多人家里最疼爱的孩子会取个贱名叫"狗蛋"什么的,大俗的名字里有着道不尽的大爱。虽说狗撒尿名不雅,但却丝毫不影响它在当地受欢迎的程度。而且,作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主食之一,狗浇尿味道着实不赖:色泽金黄油润,入口皮脆内软,透着高原菜籽油散发出的独特香气诱人食欲。
狗浇尿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狗浇尿作为青海风味小吃参加世博会,因名字不雅而改为"青海甘蓝饼"。但对于狗浇尿的更名,好多土族人表现出的则是或多或少的遗憾。因为任何一个名字的形成,都是特定环境、特定因素中的特有产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积淀。狗浇尿的名字和这种小吃的做法是非常贴切的。给食物起狗浇尿的名字,正是以强烈的反差形成一种冲击力,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性。土族同胞更希望,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最终记住的不是青海甘蓝饼,而是狗浇尿。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