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的幸福。
特色种植助力村民走上小康路。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凝心聚力,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小康梦而努力拼搏。
2020年,全省42个贫困县162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绝对贫困和区域整体贫困在青海的大地上得到有效解决;2020年,努力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引领结构优化,促进转型升级,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稳中向好;2020年,我省积极开展“五个示范省”建设,以创建促提升,以示范带发展,聚合形成具有青海特色的发展格局和优势。
咬定青山不放松,到2020年,我省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持续缩小城乡、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生态环保、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进步等四个方面的目标任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用行动兑现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庄严承诺。
在“老乡”的笑声中感受小康脉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村不能掉队;在同心共圆小康梦的进程中,不能没有数亿农牧民的梦想构筑。
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新华村有机肥生产加工厂,扑面而来的是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忙碌的身影。厂区以“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运行,投产后可安排本地劳动力就业20余人,其中安排脱贫户就业2人,带动脱贫户4户,每户年分红5000元,为集体创收160万元。
进入2020年,四年集中攻坚任务全面完成,我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响鼓重锤,一鼓作气,不停顿、不放松,开展“补针点睛”专项行动,实施“九大脱贫后续巩固行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更是出台用工奖励、岗位补贴、到户产业补助、扶贫小额信贷延期还款等“一揽子”优惠政策,稳生产,稳就业,稳增收,全力答好脱贫攻坚“加试题”,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毕业于东北电力大学的陈振华义无反顾回到了家乡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如愿入驻到了海南州扶贫产业园,让“小蜜蜂”托起扶贫“大产业”。陈振华说:“现在我们公司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参与到蜜蜂饲养、蜂蜜加工等环节,让他们走上‘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为巩固脱贫成果,激发群众致富内生动力,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利用上海援建资源,在各乡镇打造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智扶志相结合的“励志超市”,积极推行以“表现换积分、积分换物品、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的方式,促扶贫与扶志并行、物质与思想同步,帮助贫困群众如期脱贫致富奔小康。
从产业扶贫改变贫困群众的物质生活,到扶志扶智改变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青海决不让一个贫困户和边缘户在小康路上掉队,在雪域高原上播撒致富的种子、培育希望的原野,用溢满乡村的笑声打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脉搏。
在绿水青山的生态画卷中解读“小康密码”
“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守护生态美,赢得百姓富,方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
海北藏族自治州,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气候交汇区和调节区。在这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仅体现在一条河、一座山、一片林中,还体现在群众的欢声笑语中。祁连县扎麻什乡党委书记薛恩寿说:“原来,乡里的产业是结构单一的放牧和少量的种植,现在政府给的生态建设补偿等各种惠农资金多,群众有了开拓发展新型产业的资本,有种植经济林,也有搞规模养殖,发展渠道不断在拓宽……”
精心描绘山高水长、绿韵蓝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青海画卷,青海牢记嘱托和使命,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开展“中华水塔”保护行动,义不容辞涵养好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做好“极地保护”青海工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青海方案;实施国家公园示范省三年行动,绿色成为大美青海最靓丽的底色。
扎西仁嘉的家乡在“万里长江第一县”——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这里翠绿的山峦起起伏伏,薄荷色的河水淙淙汩汩。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以来,建档立卡户扎西仁嘉被选聘为生态管护员,每年有2万元的稳定收入。生活有了起色,他把对党和政府的感激化为尽忠职守的行动,守护他心中圣洁的家园。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南部的泽曲草原,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牧业变产业、牧民变股东、社员变职员“六变”模式下的畜牧业转型升级之路,已成为让草原生态持续向好、牧民稳定致富的主要路径。走进泽库县王家乡红旗村,昔日黑土滩已难觅踪影,草原生态明显好转。在将草场、牲畜入社成为“股东”后,牧民吉太加又成为了村里82名生态管护员中的一个,如今,他享受着作为草管员的“工资”和作为合作社“股东”的红利,日子过得愈发滋润。
青海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努力中,让贫困群众收获真金白银,更加深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认识,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中,群众生活和生态环境在同步变好,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活力多彩的生活里聚集奋进力量
在省会城市西宁,商业中心多点开花,无论是白日的人流熙攘还是夜晚的霓虹璀璨,都尽情地展现西宁的现代律动。在这里,老商圈魅力犹存,新商圈活力迸发,城市商贸版图从“一枝独秀”到“百花争艳”,“一主、一新、四副”的城市商业中心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假日经济”“夜经济”等新兴经济模式日益兴起。
在海东市,农业以“高原、生态、绿色、有机、富硒”为发展定位,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南彩篮、北富硒”引领多个辅助品牌的发展新格子。并通过美丽田园、特色种养、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等“农业+”多模式的深化,新业态不断涌现。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优势,积极构建以盐湖资源开发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加快推动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炭清洁利用、金属冶金、新材料、新能源和特色生物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一优两高”战略,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的路上走得格外稳健。
老百姓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群众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从乡村到城市,从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山到温馨富足的村社农庄,雪域儿女们正在用自己的美好生活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赞歌。从商业中心的城市喧嚣,到高山草原的嘹亮牧歌,青海大地上各族儿女活力迸发的新生活共同唱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强音,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贾泓执笔;陈俊 马振东 栾雨嘉 尹耀增 程宦宁 李兴发 公保安加 王菲菲 提供素材)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