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饼

将饱满金黄的青稞粒磨成细细的粉,玉树的山泉水便是它的伴侣,直到它们缠绵着并融为一体。青稞面特有的淡淡的清香便是这里秋天的味道。将和好的青稞面压成饼状并加入少许菜籽油和香豆沫,放入烤箱中烘焙,这份对青藏高原独有的感情也随之升温。烤好的青稞饼金黄酥透,咬一口青稞饼并慢慢咀嚼,高原的雪,暖暖的阳光也都融化了在其中。

康巴汉子

这道菜的名字和这里的小伙子的称呼是一样的,洋溢着热情,透露着淳朴又不失剽悍和野性。康巴汉子是藏族男人的标志,他们肩宽步阔,目光深沉,肤色古铜,常佩戴头饰、护身符和刀子。浓郁的酱汁挑逗着味蕾,如花朵般在舌间绽放,扑面而来的香气仿佛给鼻腔拌上蘸料,唤醒空虚而沉睡的胃。牦牛肉筋道十足,大快朵颐,痛快淋漓。就着糖醋,淌下蒜泥,抿出脂味,唇齿留香。

妈妈的味道

妈妈做的菜简单却可口,妈妈的味道暖胃又暖心。牛角状的器皿里,无法达到100摄氏度的汤汁在沸腾,正像母亲的关心来的浓烈却不炙热。粉丝裹着汤汁淋上红色,香滑醇厚的汤粉里几片牦牛肉若隐若现,几片葱叶点缀在其中,仿佛调节着爱与责任的白平衡。吃着这道菜,耳畔回想起母亲对浪子的呼唤:“孩子,快回家吧,饭做熟了,等你趁热吃……”

藏式甜茶

藏式甜茶是外地游客非常喜欢的饮品,味道类似西方奶茶,却比西方奶茶口感更细腻柔滑,好吧,说实话,这像极了上海复旦政通路旁边的“一点点”,却比“一点点”更清淡些。海涅说过:“最好的苹果酒常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有黑点看到。”盛放的甜茶亦因这木制茶杯而带上了一些原木特有的馨香。

糌粑

糌粑香甜软糯,更重要的是吃了糌粑十分扛饿。在碗里放入一些酥油,奶渣,冲入茶水,加些糌粑面,用手不断搅匀,形成固体就可以吃啦。然而这个固体可以揉成团,可以拍成饼,就是绝对不可以用来捏小人。相传,藏族驱魔仪式中会用糌粑捏成“小人儿”,它的名字叫“替身朵玛”…

羊脖子

到了青海玉树很多人都会去吃手抓肉,但在这里比手抓肉更有当地特色的一道美食就是羊脖子!而且羊的脖子肉质细腻又没有过多的肌肉纤维所以吃起来…嗯,那口感,那味道,如果没品尝过就赶紧去补开个脑洞吧,或者赶紧来拥抱一下青海玉树,这里的美食与美丽就在这里,你来不来呀。
甜胚子

第一次听到有这么个食物还真想不出来会是个什么样子。当我第一次看到它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这就是一碗甜品饮料。说实话第一次喝甜胚子是在我家门口新开的兰州拉面馆,当时只是感觉名字很鲜亮就想尝尝看,喝完那一碗之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可以在玉树喝到的这一碗让我彻底有了冲动的感觉。

香烤洋芋片

土豆在西部被称之为洋芋,听这名字就知道这物种是个舶来品,但是它所呈现的味道跟各地域的烹饪方式的不同也有着不小的差异。在中原腹地以及北方地区土豆大部分是用来清炒配上酸辣等口味,更多的是用来与肉类炖煮侵入肉香。而在玉树一道香烤洋芋却把我们引入了另一种味道。这道菜虽也是微甜微辣,但这股子微甜是土豆自身受热分解所产生的。土豆烤至外焦内面,口感如面却不粘牙,齿间留有土豆自然的醇香,虽稍纵即逝但依然存有回味之感。甜咸微辣,外焦内松,这道菜值得一品。
玉树老酸奶

真正的牧民老酸奶,如果你喜欢吃酸的那就快来吧,这是我们在玉树品尝到的真正老酸奶,都是当地人用牦牛奶亲手制作的,我觉得这才是纯真酸牛奶。当我正要品鉴这碗纯正老酸奶时我看到已经有别的同伴迫不及待的先尝了一口,紧接着就看他们的面部表情如同动画片里被老鼠杰瑞戏耍的汤姆猫一样开始不知所措了。
酿皮

酿皮其实不念酿皮,念让皮,这是一种用小麦面制作而成的面食,在小麦面中加入适量的碱面,最好还是用当地土法制成的名为“蓬灰”的碱,然后再用温水和成硬一点的面团;用手把面团揉匀之后,再放进盆中用凉水连续揉洗,把淀粉都洗掉,直到面团洗成蜂窝状的软胶状时为止。这胶状体蒸熟后就称为“面筋”。洗出的淀粉水待沉淀后,倒出浮水,将沉淀面糊舀在铺有蒸布的笼中,蒸熟成3分厚的圆饼,一份地地道道的“酿皮”就新鲜出炉啦。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