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再次发现,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中新世时,曾生活着一种体型中等的麝牛类牛科动物。很多人喜欢叫它柴达木麝牛,科学家取名为柴达木兽。它与今天分布于环北极圈的麝牛是同种,可惜在自然变迁中灭绝了。
90年前,考古学家在托素湖边发现柴达木麝牛的化石。托素湖附近的第三纪地层中,考古学家发现了2块动物骨骼化石,经过仔细研究发现这是2块动物头骨化石。
柴达木麝牛作为麝牛科的一个分支,栖息于气候严寒的青藏高原北缘的狭长山林区域,主要吃灌木丛的枝叶,还有一些茅草。
根据动物学家复原的柴达木麝牛得知,柴达木麝牛的体型较小,但躯体敦实,外形上很像牛,面部很短,鼻孔窄高,具有一个扩大的鼻腔。体长80-130厘米,体重约100千克。眼大而圆,体毛长,绒毛丰满,以适应相对寒冷的气候环境。
柴达木麝牛的角的形态十分特殊复杂,可称为角器,顶骨上有一个大的圆盘形的骨质结构;真正的角心退化,位于角盘之前、眼眶上方,并且两侧角心不对称。
这种近似“独角”的角心形态在所有牛科动物中绝无仅有,这种独特的犄角可能是柴达木麝牛用来打架的武器。 由于柴达木麝牛的角器、角盘等的形状与其他动物不同,当时曾被误认为是青海独有物种。
与牦牛一样,柴达木麝牛性勇敢,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退却逃跑,公牛会出其不意地发动进攻,用尖角袭击对方。
现在大家好奇的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牦牛至今还活得很滋润,但是作为比牦牛生命力更强的柴达木麝牛,为何却消失在地球上呢?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