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杨毛沙在杜塞尔多夫中国节上展示化隆牛肉面。 钟欣 摄
中新网西宁1月23日电 题:80后青海“拉面王子”的一碗“致富面”
作者鲁丹阳
“我20岁的时候来深圳亲戚家的面馆打工,2015年成立了餐饮公司,并带动杨氏家族开了8家化隆牛肉面馆。”今年33岁的杨毛沙背井离乡十多年,如今在深圳站稳脚蹬,一碗化隆牛肉拉面改变了他和整个杨氏家族的命运。
图为杨毛沙在深圳开的化隆牛肉面馆。 钟欣 摄
个头不高、体型微胖的杨毛沙来自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上四合生村,2006年3月份带着妻子南下来到深圳打工,“我当时在亲戚家的化隆牛肉面馆学习做拉面,我妻子学习炒菜。”
万事开头难,在化隆牛肉面馆打工的那段时间,杨毛沙每天从早上7点忙碌到晚上12点,“来店里吃面的人特别多,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端茶送饭打下手,实际学习做拉面的时间不多,所以我就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来学习做拉面,面匠这个工作不好做,当时没有空调,我就在38摄氏度左右的后厨学习做拉面,每次都热的满头大汗,站一整天脚也特别疼。”
图为杨毛沙为深圳光明新区山体滑坡的受灾群众送去物资。 钟欣 摄
“我知道打工累,所以一开始就有创业开面馆的想法,我用1个半月的时间基本掌握了做拉面的技能后,凑了5万元钱开了一家只能放得下6张餐桌的化隆牛肉面馆。”杨毛沙说,“面馆开了以后,我的父母还有弟弟都来到深圳帮忙。”
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杨毛沙开的化隆牛肉面馆的生意每况愈下,“当时全家人靠着每月几千元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有好几次我都想要放弃了,是父亲的鼓励让我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
虽远离家乡,杨毛沙早已将打拼十多年的深圳当作第二故乡,融入当地的生活后,生意逐渐稳定。2013年,杨毛沙扩大了店面,两年后又成立了深圳市伊清源餐饮有限公司。为了回报社会,杨毛沙多次投身公益事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2015年12月21日,距离面馆2公里处的光明新区发生山体滑坡,第一时间我为在前线救援的武警官兵送去了300余份爱心餐和矿泉水。”杨毛沙回忆,直至15天的救援结束他召集周边穆斯林面馆一共送出18000余份爱心餐和4000多箱矿泉水,同时组织穆斯林给安置点受灾群众捐款4500元钱。
图为超强台风“山竹”席卷深圳后,杨毛沙停业组织面馆员工上街清理社区街道。 钟欣 摄
此后,杨毛沙又加入到面馆所在社区的公益组织“义工联”,成为一名义工。2018年9月,超强台风“山竹”席卷深圳,台风过后街道一片狼藉,为了早日恢复城市原貌,杨毛沙停业组织面馆员工上街清理社区街道。
开面馆这么多年,令杨毛沙最骄傲的一件事情是2017年8月份,他收到了杜塞尔多夫市政府的邀请函,邀请杨毛沙到德国展示青海拉面,“杜塞尔多夫中国节开幕当天我卖出了470碗化隆牛肉面,受到了德国市民的欢迎。”
如今,在杨毛沙的带动下,家乡需要帮助的亲朋好友们在深圳陆续开了8家化隆牛肉面馆,亲友们也都买房买车,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化隆,近年来凭借一碗拉面让十多万化隆人甩掉贫困的帽子,创造了“拉面经济”的奇迹。(完)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