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美食 > 

“致富面”“小康面”……海东人的这一碗面如何越“拉”越长?

作者:青海统战 时间:2021-05-18 08:35:30 浏览量:

来源/海东统战

30多年前,地处偏远的海东市化隆县,一批不甘贫穷与落后的化隆人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出家乡,奔赴全国各地开拉面馆养家糊口,并带动周边群众走出大山,跳出农门,跨入城门,从此,改变了他们的命运。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这碗面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可小觑的产业,成为了海东市乃至青海省的“致富面”“幸福面”“小康面”。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生活逐步改善,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在餐饮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如何能让大家把这碗面吃出时代感、文化味、民族情,海东拉面产业在升级换代的十字路口上逐渐明确方向。

“致富面”“小康面”……海东人的这一碗面如何越“拉”越长?

客人体验拉面

从一碗面到一种享受

几十年来,随着拉面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变大,越来越多以化隆县、循化县、民和县为主的海东人从家乡走出来,“男人拉、女人炒、孩子端、老人打杂、一个面馆一家人”。就这样,一家家拉面店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从中原大地到京津翼站住了脚跟。

合肥作为长三角的一部分,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交通、创新驱动、生态环保等领域成为新一轮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典型示范区域。作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双节点城市,合肥借助政策的红利近几年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在合肥市皖江东路后街,有一家名叫韩鼎记的清真餐厅,进到店里,手工挂毯、民族音乐、艺术品让人感受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醇厚与芬芳,身着民族装的工作人员穿梭其中,更是一道亮丽的民族风景。在这家餐厅里,前来就餐的客人不仅可以在拉面技能体验区内参与拉面的制作过程,也可以在高原特色产品展示区内了解来自青海的特色产品。

这家餐饮店的老板韩福忠来自于循化县。八十年代末,韩福忠走出大山创业,从事拉面经济。这一路,他走南闯北,从深圳转战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不断将拉面产业做大做强。

2013年,合肥市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将韩福忠的餐饮品牌阿费夫引进合肥,鼓励他开设特色鲜明、品质纯正的民族餐饮,以此提升合肥市民族餐饮水平,树立民族餐饮,健全合肥市城市功能,就此他顺势而进,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在合肥顺利站稳脚跟。

在合肥成功落脚后,韩福忠便把少数民族的淳朴和热情好客的待客之道融进了做餐饮的各个环节中。韩福忠说:“从前我们只是单纯地做一碗面,这两年,社会大变革、城市大发展的背景下,转型升级对我们来说是一次自我革新的良机,首先,我们必须要用质量和服务来打造一个产业的形象,我们要让客人清晰地触感到来自异域他乡的脉脉温情,要让每一位客人从吃一碗面、吃一盘菜中吃出青海的民族文化。”

“致富面”“小康面”……海东人的这一碗面如何越“拉”越长?

韩福忠向记者介绍多样化产品

从一间店面到统一品牌

如何提升拉面产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让海东拉面在全国“铺天盖地”,但口味不一、服务和质量参差不齐的拉面提档升级,做到“顶天立地”,这是越来越多拉面人的创业思路。

走出循化的第一代拉面人韩福忠,最早开面馆仅仅是为了解决温饱,如今在全国各地拥有多家餐厅的他已经有了4个属于自己公司的品牌,其中以阿费夫这个清真中餐品牌最为著名,但中餐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

韩福忠说,他想把这个中餐品牌作为一座城市饮食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以及与拉面产业相融合的平台,以这个优势去推广和运营青海的拉面产业。

为了真正打出拉面品牌,在综合分析了市场拉面的现状后,韩福忠以韩鼎记为拉面品牌名,在合肥开始运营,浓郁的民族特色、高端的快餐形式、热情的服务模式、严格的体系管理成为了他打开合肥市场的金钥匙。

韩福忠自己做老板的同时,主动融入当地,承担社会责任,当合肥的主人,担负起循化驻合肥拉面办事处主任的责任,在义务解决合肥从业拉面人经营困难的同时,每个月都要将在合肥的海东籍拉面人聚集在一起分析讲解品牌的重要性,在他的努力下,第一个从平安区走出来到合肥经营拉面店的马洪林有了常驻合肥做大做强拉面产业的想法。“我在合肥有三家店,都是小饭馆,我想整合这几家资源,把拉面做精,从小往大慢慢改进。”马洪林说。

韩福忠说,做了这么多年的餐饮,的确想做这个行业中的百年老店,而不是昙花一现。我们真正想做的是把全国几万家的青海拉面馆变成青海的拉面产业、文化产业、优质资源产业和旅游产业终端的销售窗口。

十多年前,山东济南的街头难觅一家青海拉面馆,因为大家都在借助“兰州牛肉面”的品牌影响力。2008年,在化隆县驻济南办事处主任谭胜林地鼓励和说教下,这些拉面人在济南更了名,开起了三江源化隆牛肉拉面店,也打响了青海拉面的在济南的第一个品牌。

如今,依靠一代又一代拉面人的努力,他们逐渐开始以拉面产业为龙头,带动青海特色产品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青海拉面向规模化、品牌化、战略化发展,为青海拉面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目前,在国家商标局注册登记的拉面自主品牌75个,共有品牌店687家,占拉面店总数2.7%。“化隆牛肉拉面”“循化撒拉人家”成功入围青海省六大劳务品牌,“化隆牛肉拉面”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获得回族传统名小吃金奖,进入首都机场和上海虹桥机场服务区,打入东南亚、西亚等国际市场。循化撒拉民族餐被评为“中国民宴”的称号。“四统一”店面已遍及全国各地,其经营规模,档次不断提升,为做大做强劳务品牌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致富面”“小康面”……海东人的这一碗面如何越“拉”越长?

民族餐饮受合肥市民喜爱

从一碗面到一条产业链

从拉面产业的发展来看,改革开放不仅带动了技术的革新,还为整个产业链带来了新机遇。

30年的发展中,一代代拉面人由最初专心做好一碗面,到不甘于只做一碗面,他们想要把跟拉面沾上边的行业都做好,让拉面产业由“小而散”向“大而精”转变。

在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南路,一家别具风格的店面让人眼前一亮,拉面店墙面上的“吃自己所卖的,卖自己所吃的”字样十分醒目,店内一派现代气息中点缀着民族元素,让人看了很舒心。

老板马福龙说,他在拉面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从以前的“脏乱差”到如今的规模化、正规化、产业化,他亲身经历了拉面产业升级换代的过程。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他还开起了配送公司,为上海的拉面店配送统一、正规的辅料。

如何做大做强拉面品牌?拉面人有一个共识,在提升拉面品质、扩大拉面馆数量的基础上建设拉面品牌,打造富有青海高原特色、又具有清真饮食文化内涵的一种餐饮品牌,从而延伸产业链。

这一点,韩福忠做到了,在他所有的餐饮店内,甚至在合肥的拉面店内,一切食材原材料都来自于他的养殖厂,他以拉面原料供应为重点,带动了牛羊肉、特色小吃走出去,以拉面品牌为辐射,带动了土特产品外销。

拉面早期发展特征主要是劳务输出,后来从业人数、拉面店数、分布区域达到相当规模后,呈现出“拉面经济”现象。不仅产值大、效益好、影响广,还促成了拉面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有效拉动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明显优化了青海省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据海东市就业局局长马金星介绍,目前,化隆县群科镇被列为国家级特色小镇——拉面小镇,主要发展拉面产业和文旅产业,化隆县拉面产业园规划设计基本完成,部分企业今年进入施工生产期。循化县清真食品(用品)工业园区中招商引资了多家拉面调料等方面的生产企业,海东工业园区也引进了部分拉面经济方面的企业,特别是青海海吉星国际农产品集配中心项目、青藏高原东部国际物流商贸中心项目正在建设,对未来拉面供应链发展意义重大。随着拉面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互联网+拉面”的拉面电商等产业也快速发展,势态可嘉。

正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鸟成云在中央和省市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进拉面店”宣讲活动上强调:“拉面经济只有转型发展、提档升级才有出路,需要不断打造精品店、品牌店,树立标杆,真正使拉面店‘顶天立地’。”

事实上,这几年,青海省和海东市以树立和打响“青海拉面”品牌为重点,推动品牌连锁和提档升级;以拉面经营者能力建设为重点,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以行业协会建设为重点,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合力;以拉面文化建设为重点,形成产业影响力,青海拉面的转型升级。

一碗面,从四千年前破土而出。

一碗面,从三十年前破冰前行。

一碗面,在三十年后遍地开花。

相信海东拉面这个品牌会越来越响、越来越强,这一碗面也会越“拉”越长。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