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皮是西北地方风味较浓的传统小吃之一,进入陕秦大地,称做面皮;进入嘉峪关又叫凉皮。其吃法来自陕甘,随着人口流动和传播,扩散到整个西北大地,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份,形成各个地方的特色美食,可以作主食充饥解饿,也可以当作菜肴下酒送饭,冷热均宜,四季可食。
酿皮是西北地区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食物之一,尤其是女人们最爱的食物,喜欢喝酒的男人也喜欢它。一年四季,酿皮摊的生意都很红火,夏天更是它的旺季,酿皮不但是地摊上的街头小吃,也是大饭店、大饭庄、大酒楼里高档宴席的凉盘品种之一,成为一种西北地区共赏性美食。
酿皮的制作分揉面、洗面、洗面筋、澄清面汤、蒸凉皮、蒸面筋等几个程序,一般人制作酿皮,喜欢在麦粉中掺入蓬灰和敷料,用温水调成硬面团,再几经揉搓之后,等面团揉得精细光滑,放凉水中连续搓洗,洗出淀粉,面团成蜂窝状,放蒸笼里蒸熟,这就是牙口好的人喜欢的面筋。再将沉淀了的淀粉糊舀到蒸盘中,摊成薄薄的一层,蒸熟的淀粉糊成为淀粉冻,这叫蒸酿皮。蒸熟的酿皮黄亮柔韧,从盘中剥离下来,切成细小的长条,细腻爽滑,清凉舒心。再配上面筋,浇上香醋、辣椒油、芥茉、韭菜、蒜泥等佐料,就做成了一碗美味可口的酿皮。新鲜的酿皮吃起来辛辣凉爽,柔韧细腻,回味悠长,绵软润滑,酸辣可口,爽口开胃,是每个西北人的至爱和奢好。
酿皮除了蒸制的方法之外,还有一种制作方法,那就是馏,不用底锅和开水,纯粹用高热气压来馏熟淀粉糊。馏的酿皮金色发亮,薄细柔脆;蒸的酿皮色褐沉着,浑厚肥大,两者色形各异,味道基本一致。
在西北大地上,不同的地方,制作酿皮的方式、方法都有些许改变,特别是调料的制作和应用,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西北酿皮在西北大地形成不同的流派。按大范围分可以分为陕西派、甘肃派、青海派、宁夏派、新疆派、内蒙古派,再细分,陕西派有汉中酿皮、岐山擀酿皮、西安酿皮等,甘肃派有天水酿皮、兰州酿皮、丝绸之路沿线酿皮(包括武威、张掖、酒泉、瓜州、敦煌七里镇)等,青海有西宁及市州农垦区两个分支,新疆有乌鲁木齐及市州两个分支,内蒙古有巴彦淖尔。
蒸制的酿皮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酿皮,一种是高担酿皮。普通酿皮其实是水洗酿皮,更具有西北地方特色,用纱布包住揉好的面团,在清水里搓洗,最后清水变成蒸面皮的浆汁即淀粉糊,纱布里剩下一小团韧性和延展性很强的东西,那是面粉里的蛋白质,蒸熟后变成多孔、劲道的面筋;面浆加碱,澄清后倒入模型蒸熟,变金灿灿的面皮,与面筋等配以十多种调味品就成一碗普通酿皮,普通酿皮讲究调料,要经过精雕细琢,醋里浸几个草果,芝麻酱稀释到便于食用。高担酿皮历史悠久,由陕西关中人高宝印始创,高宝印排行老三,人称高老三,挑着扁担打下基业,他每日只售一担,迟到的好食者只能等到次日,他的酿皮没有面筋,同样劲道,色泽较淡,配以绿豆芽等少量嫩菜,调料讲究比普通酿皮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民国十六年(1925),高老三把高担酿皮带到兰州中山市场,创办福华轩酒楼,因其担子高、酿皮质量高而得名高担酿皮,成为闻名兰州的高家白煮肉(酱汁肉)、高家酿皮(高担酿皮)、酱牛肉的三高之一,载入兰州史籍。后因日寇飞机轰炸兰州中山市场,福华轩迁建于黄家园继续经营。高担酿皮制作时忌用碱,又谓白酿皮,食用不伤胃,除使用芝麻酱、辣椒油、盐、醋四种调料外,还辅以鲜豆芽或黄瓜丝少许,食之清淡爽口。销售时由操作者调味拌好后交到顾客手里,食客即可直接入口,以保持其特有的风味。高担酿皮已经成为几十年来兰州酿皮小吃的领军者,一碟高担酿皮搭配一个肉馅饼,是福华轩的招牌吃法,从早上十点开铺,到下午四点全部售空。
一般人蒸酿皮,常会出现干裂等现象,一张完整的酿皮被蒸汽撕裂成几块,一是卖相不好,二是吃时味道有异,我在询问了很多酿皮制作者之后,他们给出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凉皮汤太浓,加点清水即可;二是凉皮汤太多,蒸得太厚。在制作酿皮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个酿皮揭不起来的现象,也得到了他们提供的经验:一是蒸出来的凉皮很稀,要等凉皮汤再沉淀一会再上模型蒸;二是没有干裂和很稀的状态,是模型底部刷的色拉油太少或没刷匀,粘在模型上了。
西北酿皮吃得最多的地方是陕西、甘肃、青海三省,其次是内蒙古、新疆、宁夏等省份。
陕西酿皮产业非常发达,在西安流行的面皮有汉中凉皮、岐山擀面皮以及回民兄弟的麻酱凉皮等多种。汉中凉皮有米皮和面皮之分,米皮是用稻米制作的凉皮,作者又单独的《汉中凉皮》一文表述,面皮和米皮的制作方法有所差异,米皮磨成米浆即可蒸,面皮要把面粉揉成团,在水中揉洗,还有附加产品面筋。岐山擀面皮由岐山县制作的最佳,制作时将小麦粉洗出面筋,把淀粉擀成薄饼,上蒸笼蒸制。
制成的酿皮既软又粘,调料以岐山当地酿制的粮食醋和辣椒油为主,辅以洗出的面筋丝,在一小铁锅内拌合均匀,盛盘而飨客,口味酸、辣、香,为食客所喜爱。定边酿皮和陕西其他地方的酿皮相比,皮薄泽亮,口感筋道韧爽,浇上红红的辣椒油,配上绿绿的香菜,其间散落着星星点点的芝麻粒,分外引人食欲。最为独特的是面皮上面盖上一层细条状的羊肝子,辣中有麻、麻中生香,拌以面筋同食,入口生津,回味悠长。定边人吃酿皮已经成了一种日常饮食习惯,三五天不吃一顿,总感觉口里淡淡的,心上空空的。西安回族的酿皮分为制面浆、笼蒸、切条、调味四道工序,酿皮白亮筋韧、酸辣咸香,凉爽可口,解暑充饥,为真正的素酿皮。
甘肃人吃酿皮,以兰州为最。兰州酿皮以其独到的制作工艺和风味,在西北酿皮中独树一帜。
兰州酿皮色泽晶莹黄亮,半透明如温玉,粗如筷子,放酱油、香醋、蒜汁、盐、味精、辣椒油,多放芝麻酱,吃起来酸辣凉爽,柔韧可口,别有风味。兰州冬天的酿皮生意也很红火,很多女性常去捧场,他们冬天的做法和夏天没有什么不同,无论是零下二十度还是大雪纷飞,美丽的兰州姑娘站立在凛冽的寒风中,左手端着酿皮,右手拿着筷子,边走边吃,那可以算是兰州的一大奇特景观。兰州人冬天还有另外一种酿皮吃法,叫炒粉,将蒸熟的淀粉冻(酿皮)切成四方体在平底锅里炒热,配以同样的调料,再吃,味道一点也不差。武威酿皮与其它地方不同,色泽晶莹黄亮、透明如玉,面筋气孔充足,松软可口,吃时切成条状或块状,加酱油、香醋、蒜汁、辣椒油、胡萝卜丝、精盐等调料,供人们凉吃。武威用小麦面加大量蓬灰做成的面皮,即凉州酿皮,呈茶色,条状粗大,浇上特有的卤汁,风味独特。
面皮的大小、外观都与米皮差不多,只是颜色稍黄,面皮里有面筋,面筋吃起来不但筋道、味香,里面有许多气孔,如同海绵一样,吸满了鲜美的料水和辣油,咬一口滋滋冒油,那种香辣透心、鲜美爽口的感觉实在过瘾。凉州(武威)还有高担酿皮、荞粉酿皮、牛筋酿皮等,制和精细,品味优良。在夏秋炎热天气,酿皮极受人们喜爱,食用者非常普遍。在武威城里,几乎每条街都有酿皮卖,有好食者每天必吃。推车挑担,串户叫卖的为数亦不少,价廉物美,色泽诱人,其味酸辣凉爽,柔韧可口。
天水所产的为天水酿皮,天水各县区的每条街巷都有卖酿皮的小馆、小摊,还有推车挑担、串户叫卖的小贩。甘谷酿皮大多以面皮为主,尤以甘谷凉皮最为出名,面皮质地柔软,口味浓郁。
青海酿皮在西宁和农业区各城镇出售酿皮的摊贩到处可见,在西宁街头,随处可见卖酿皮的小吃店,隔着店面玻璃,可以看见金黄色诱人光泽的酿皮,放在白底蓝边的青花瓷盘里,抹在上面的菜籽油闪闪发亮。酿皮旁边通常排列着一溜大碗,里面盛满了各种调料,火红的辣椒、碧绿的韭辣、洁白的豆芽,还有泡了草果的香醋,滴了香油的芥末,及芝麻酱、豆瓣酱、甜面酱等应有尽有。
青海人发明了用土豆粉制作的酿皮,做出来的酿皮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洋芋津津儿,还发明了用豌豆面、青稞面制作的酿皮。河湟谷地的人们对食物的热爱、尊重、敬仰、感恩,把全部的感情都融进去了。清洗酿皮时小心翼翼,充满虔诚,不亚于进行一次宗教仪式。
内蒙古巴彦淖尔(河套)地区多把制作酿皮的过程叫掉酿皮,把洗好的淀粉糊薄薄的浇在白铁旋子里,把旋子飘在开水上盖锅盖,片刻既好,非常筋道,很有名气,色泽乳白,半透明,面皮精到,汤汁浓厚醇香,人称巴盟酿皮或河套酿皮。
宁夏酿皮柔韧适度,晶莹透亮,清凉爽口,以香辣取胜。
新疆乌鲁木齐酿皮的做法是先调制面团,调面时加进少许的盐。
西北酿皮的原料甚多,从绿豆面、高粱面、豌豆面、青稞面、洋芋面到麦面,似乎只要是富含淀粉的东西皆可入选。用小麦面粉为原料做的皮子叫麦面皮子,还有用粳米做成的黑米面皮子,又叫粳皮,在七里镇叫贡皮,还派生了醋淋皮子、擀面皮子、面筋皮子等诸多品种,俨然成为一个凉皮部落,完全可以开发成一个酿皮宴,成为西北大席。面皮乃指其原料皆为面食,色艳味美、油浓汁足、凉爽利口、喷香解暑,食法多样,既可当主食,又可当菜看。按口味分为糖醋、酸辣、麻辣,辣又分为微辣、中辣、超辣、狂辣、变态辣等。
现在流行的西北酿皮,被人为的破坏,在制作时加入明矾;调料里含有凉皮王、色素及胶类,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抑制营养素的吸收、促进脂肪分解导致体重减轻等,高血糖患者要尽量少吃凉粉凉皮之类的面食。这样的行为,给西北酿皮带来致命的打击,也给喜爱酿皮的食客带来无比的伤害。
如果您行走在西北大地,对美食兴趣的话,可以一路旅游一路品味西北大地上的酿皮,也算是了解西北各地的风俗民情和人文特色的一条途径。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