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美食 > 

掀起“面纱”原来你是这样的海东

作者: 时间:2021-07-11 12:04:22 浏览量:

掀起“面纱”原来你是这样的海东

轮子秋

掀起“面纱”原来你是这样的海东

狗浇尿

掀起“面纱”原来你是这样的海东

手抓羊肉

掀起“面纱”原来你是这样的海东

制香

掀起“面纱”原来你是这样的海东

酿造食醋

掀起“面纱”原来你是这样的海东

盘绣

掀起“面纱”原来你是这样的海东

螭鼓舞

青海乡趣网讯 海东北枕祁连,南滨黄河,西抱西宁,东望兰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就有“海藏咽喉”之称。海东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多民族聚居于此。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河湟文化,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掀起海东的“面纱”,领略它的非遗之美。

传统美食品味舌尖上的乡愁

海东是青海的农业大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气候特征,让海东有着丰富的食材。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当地特色,培育出了独具一格的美食文化。时至今日,一些远在外地的游子不时还让家人寄去家乡美食,一解思乡之情。对于他们而言,那记忆深处的味道,便是乡愁的味道。

2013年,“背口袋”这一独特的美食被列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传名录。这一美食出自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它以当地种植的萱麻为主要原料。互助县的土族聚集区多处于脑山地区,由于气候较冷,菜瓜、菠菜等现在常吃的蔬菜以前都不易生长,但萱麻作为高寒植物,在脑山地区随处可见。土族人将萱麻作为食物纳入自己的食谱当中,不是因为好吃,主要是因为所食用蔬菜品种有限,萱麻晒干后可制作成食物,因此一直流传至今。

此外,海东的“互助八眉卤肉宴”“狗浇尿”“化隆拉面”“群科手抓”等非遗美食,也触动着人们的味蕾。

传统手艺传承指尖上的匠心

精致的传统手工艺,一直让人们赞叹。因为手艺人的指尖传承着他们一丝不苟的坚守。

刺绣是河湟地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刺绣种类多,如河湟刺绣、土族盘绣、蒙古族刺绣、撒拉族刺绣、回绣、平绣等。在海东,很多老人都有一手好的刺绣活儿,表达着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影用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皮影的制作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才能制成。

除此之外,海东还有手工制香技艺、威远酩溜酒酿造技艺、青稞酒传统酿造技艺、河湟民间彩绘、土族马鞍子制作技艺、土族泥塑、土族擀毡技艺、撒拉族篱笆楼营造技艺、撒拉族皮筏子制作技艺、循化撒拉族食醋酿造技艺、循化藏族砌墙技艺等。

传统舞蹈传递形体上的语言

歌舞是人类与生俱来、本能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们共通的形体语言与心灵感悟。在海东,有着许多不同类型的传统舞蹈。

在互助,说起全民舞蹈,非安昭舞莫属。这不仅在于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还在于它可以不用乐器伴奏就能集体欢跳,因此安昭舞也被人们称作是土族的入门舞蹈。在这里,每当欢度佳节、庆祝丰收和举行婚礼时,总能看到人们聚集到庭院里或打麦场跳安昭舞的欢快景象。

螭鼓舞是流传在循化藏族村庄的一种大型民间祭祀仪式舞蹈。每当逢年过节和重大喜庆活动时,每个藏族村庄都要轮流表演螭鼓舞,增添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久而久之,螭鼓舞就成了当地藏族群众必不可少的文化娱乐活动。

此外,还有在轮子上飞舞的“轮子秋”,踩着木棍舞蹈的“高跷”,扮成老虎和狮子模样的“虎狮舞”,祈求平安的“夏尔群鼓舞”,晚上举着火龙、点着火把的“火龙舞”等。

传统音乐聆听心灵上的旋律

如果你在七八月份来到海东,那么你一定会陶醉在花儿的海洋。

在青海,大大小小的花儿会有80余处,而在海东就有30余处,其中,互助丹麻花儿会、民和七里寺花儿会和乐都瞿昙寺花儿会都被列入青海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东的花儿歌手虽然大多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在唱花儿的过程中,都能即兴发挥,看到什么唱什么。更难得的是歌词比喻贴切幽默,旋律委婉,表达着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听一听花儿,便能从中认识和了解海东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组织结构和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民风习俗。

除了花儿之外,许多当地的民歌也是花儿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国家级非遗“祁家延西”“拉仁布与吉门索”,省级非遗“布柔哟”“扎西勒”等。

以上只是海东非遗的冰山一角,各地社火、庙会、敬德洗马、民间故事等民俗类的非遗文化,更是独一无二。只有亲自走进海东,才能领略它的独特魅力。(记者祁国忠)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