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每个民族都对特定的食物有自己的独到做法和特色。你知道“萱麻口袋”吗?听听这个充满神奇的美食的名字,就会让好奇的你很想一探究竟!也许你听说过,但未必见过;也许曾见过,但也必有福气品尝过!
“萱麻口袋”是中国西部青海、甘肃土族、藏族等民族独有的一种风味特色小吃。但是,要想吃到这种美味佳肴实属不易!
先说说“萱麻”吧。提起萱麻,知道它的人无不毛骨悚然。资料记载,萱麻属荨麻科,也叫三裂萱麻,蝎子草。在远古时期和水稻、玉米、土豆等作为一种驯化的经济作物被人们种植,后来渐渐被放弃了。因其草适应性极强,抗旱耐寒耐贫瘠,蔓延速度极快,而且自我保护能力又强,常常攻击“敌人”,而蒙上一层令人生畏神秘的面纱,最终成为一种“讨厌”的草木而淡出人们的视野。萱麻一般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沟渠林间、砂梁土坎、旷野山谷里,虽然雨水的多少会影响它的长势,但它就那样兀自孤独地生长、衰败,从来不因你的关注、忽略而繁茂或疏落,就如同这茫茫大千世界的芸芸终生。
要想采摘萱麻并非易事。因为萱麻的叶片边缘布满细密的毛刺,一不小心扎到皮肤上其有毒的汁液立刻使皮肤红肿并伴有火辣辣的刺痛感,反应敏感的人皮肤所接触的部位甚至会起泡,亮亮的大小不一的水泡,就像被开水烫过一样。严重的还可以引起皮肤荨麻疹呢!家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南方籍士兵在野营拉练时去地里方便,因不认识萱麻不小心被蜇到了,疼痛难忍之时痛苦无奈地说:真没想到,西北的草都会咬人……
尽管萱麻会“咬人”,但它到了聪慧的主妇们的手里立刻变得活色生香,美味无比。萱麻作为野菜可以凉拌,开水焯好萱麻放入葱花或蒜粒、红辣椒丝,用青油炝锅,放入盐、醋调拌,那味道真是鲜美无比啊。萱蔴饼味道清香,绿色无污染,而且能清火败毒,是食药同源的天然绿色食品。最具特色的当属萱麻口袋了,因做出来的食物状如农民装粮食的口袋而得名。
每年端午前后,家乡勤劳能干的主妇们便呼朋引伴地相约着,带上剪刀筐篮手套,去早就勘察好生长着大片萱麻的地界,专挑其顶尖的鲜嫩的枝叶剪下,满载而归。萱麻采摘回来以后,先用热水浇透,这样萱麻叶片上的毛刺已失去防御的威力,再兑凉水洗净,前期的准备已经完成。你可以凉拌,可以趁着新鲜切碎与豆面散成较稠的拌汤,做成“口袋”;还可以晒干储存,揉碎或磨成细面,待食用时直接和面粉搅拌均匀烙油饼或是把萱麻面撒到擀好的面饼上,淋上青油卷成卷,切成等分的面团压扁擀薄烙成面饼随时享用……
更有如我姑姑婶婶姐姐们一样聪明慈爱的母亲,把用开水焯好的萱麻冷冻在冰箱里,待探望儿子时,将带着浓浓的母爱的家乡野味捎去天南海北,叫来在当地的亲戚乡亲,用萱麻口袋唤醒游子们从儿时就深深烙印于心头舌尖的味觉记忆,抚慰游子的思乡之情。同时也让南方的儿媳惊叹我们北方妈妈对于食物的创新与组合!从而使这种深藏西北无人识的吃食在南方的餐桌上成为了联系亲情的纽带。萱麻就这样从家乡穿越八千里路云和月,不受季节、时令、地域的局限,长途旅行到更多对她的发祥地而言的异域城市。突然又觉得萱麻就像是一位柔弱的、身负和亲神圣使命与重托的公主被远嫁他乡,在此刻竟然生出些许的豪气、悲壮与苍凉……
“萱麻口袋”的做法也很讲究,先用半发的面烙成油饼待用(这种面烙的饼筋道不容易破),擀制好的生面饼先要铺在锅底,然后将青油从锅沿徐徐倒入薄饼底部,青油受热后就会附着在饼的一侧,薄饼的另一侧不需要敷油,翻过时会将锅底的余油吸附掉。将青油从锅边徐徐倒入的动作好似狗在墙边撒尿,因此这种油汪汪,黄灿灿的饼子被形象地叫做“狗浇尿”。然后在雾气蒸腾水花串串的锅里撒入适量食盐,将切的细碎的绿叶投入沸腾的开水中,瞬时,萱麻那扎人的毛刺在开水中遁去,独特的清香味儿就此弥散开来。然后在碧绿的汤中撒入豆面,用筷子顺时针搅拌,拌成稀不粘碗的拌汤,用黄葱花炝香。趁热将萱麻豆面拌汤舀到油饼上,像吃春卷或烤鸭一样卷成桶状,再将底部折合上来状如口袋,一手托住底部,从开口的一端吃。
老人们把吃的过程形象地叫“背口袋”,能吃能干,身强力壮的男子可以一气背三五个,姑娘媳妇们两三个。不会吃的,托不住底部,从上咬一口,卷在中间的滚汤萱麻豆面拌汤就从下面滴出来,让你一时间手忙脚乱、自顾不暇,场面十分可笑,为平凡的日子凭添了欢乐的气氛。
提起“萱麻口袋”来,家乡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典故:说的是身为青海人的婆家为招待来自“平番”(凡指汉地非青海语音的汉族)的亲家,特意为贵客做了“萱麻口袋”。亲家从未见识过这种吃法,不知从哪下嘴,结果吃得十分滑稽狼狈,还不小心烫到自己。回去后每逢乡邻问及就说:青海人的口袋不好背,背不动了丢人呢!
也有民间传说,有人吃这种拌汤做成的“口袋”时,不慎将拌汤流到手上,抬手去舔,汤经手臂而流到背,遂有“背口袋”之名。有的地方食用时不从中间切开,为防拌汤漏出必须两端照应,因此“背口袋”又贴切而形象地叫“两头忙”。再看那土族阿姑阿姐在干嘛?她们会在一旁捂着小嘴偷偷笑个不停!
萱麻的吃法很讲究,除了做“口袋”、拌凉菜以外,据说还可以用萱麻煮汤或与鸡蛋一起炒味道都很可口,但这种吃法至今我还没有品尝过。
每到夏季七八月的旅游旺季,青海互助、大同,甘肃天祝一带景点的农家乐就特意为游客们做萱麻口袋,作为一道风味小吃广受游客的欢迎和关注。那种独特而原始的吃法,那种奇异的清香和口感令齿颊留香终身难忘。置身在友好而其乐融融的环境里,在淳朴民风的衬托感染下,热情好客的主人使每位贵客感觉惬意而尊崇。为了照顾来自八方的游客,农家乐的口袋做的小而精致,只用拇指和食指夹住不到寸宽的小巧“口袋”送入口中品尝即可。遗憾的是再也看不到“背不动”、“两头忙”的欢快喜悦热闹的娱乐场景了。
“萱麻口袋”如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娇羞少女,终于掀起她神秘的面纱,从原始的草木苍茫的山间一路衣袂飘飘款款走来,向世人娓娓述说着艰辛坎坷的往昔岁月和安逸温馨的现世农家生活,以及尘封于时光里的历史过往和诗篇传说,散发出神奇的精气,为更多的人所熟识。
朋友从青海旅游回来,向我描述她此番见识时,就提到了萱麻口袋。一时间引起我对家乡深深的思恋,思绪穿越时空隧道,梦回当年。于是,我向她介绍这种食物的做法、吃法,令她十分惊奇,诧异我怎么会对这种奇特的食物如此捻熟。
原来,我的家乡天祝县有很大一部分人,老辈就是从青海互助、大同等地迁屣而来的。据我家的家谱上记载,我们家祖上是明朝时期从南京苎丝巷迁至青海大同县,后移居到甘肃天祝的。父亲前些年还带着我的几位叔叔去青海大同县的塔儿湾探寻访祖追根溯源,可村子里竟没有找到一户同姓的人家。据当地的老人讲,现居住在那儿的村民都是后来陆续搬迁来的,之前的先民由于民族冲突,整个村庄除了少数逃离了的,其余的妇孺都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全部被杀。因此,父亲只能和他的弟兄们怅然返回,自此之后故乡难以回望。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祖先就将这种稀有罕见的食物的做法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经过学者的研究认定,今天的土族,是公元四世纪初在甘、青两地建立了三百五十年政权的、来自辽东的鲜卑一支吐谷浑的后裔。 土族人称萱麻馍为“哈利黑”,土族先民没有文字,用汉字的谐音表示土族先民的口语。因为“哈利黑”是“赫连能黑”的简称,“赫连能黑”的谐音在土族语言中是“赫连舅舅”的意思。
将一种食品称作“舅舅”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原来,吐谷浑政权是联盟政权,每一年或几年之中就要召开联盟誓师大会。在这样盛大的盟会中,各部落管辖的贵族、头人就会尽其所能准备美味佳肴,在部落会议的宴会上一展厨艺。此时,贵族赫连氏特意制作的“萱麻馍”得到了与会者的充分肯定。在当时,“萱麻馍”是新生事物,它是“可汗”的外戚,也就是“赫连舅舅”带来的食品,用“赫连能黑”取名就顺理成章了,因漫长时间的演变,“赫连能黑”变成了今天的“哈利黑”。
据史书记载,因为吐谷浑政权在当年并非闭关锁国,他们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往来,在吐谷浑国度中不乏饱读诗书的汉人,在史书中还称:“吐谷浑,颇识文字。”吐谷浑从辽东带来了“萨满教”,“萨满”就是土族语言中的“药”之意,“萨满”巫师在古代就是以悬壶济世之技能赢得大众的推崇。该宗教至今在土族群体中完整保留。因此,关于萱麻的药用价值也得以保留并传承。
姑姑说,她们小时候因缺医少药,谁家的孩子若得了腮腺炎,老人们就把萱麻根部的土挖来后与鸡蛋清和成泥浆涂到两颊,每天换药一两次,三五天腮腺炎就治好了。甚至,到了隆冬时节没有草粮之时,拿夏天晒干储存的萱麻枝叶来喂猪,猪通体的锈毛脱落,新生的毛发光亮顺滑,待年节之前定能卖个好价钱,这全仰仗萱麻富含的微量元素之功效。可能觉得有了曾经的动物实验的例证,姑姑曾为脱发的女儿和儿媳采集了许多萱麻叶,让她们熬水喝。可没人能坚持下来,因此疗效也无法验证。但资料显示萱麻草茶或鲜叶用水浸泡后,洗发时当润发精使用,头发很顺滑不打结,又不伤害发质。
百度一下萱麻的药用功效:利水,凉血。治水肿,小便不利,淋浊,带下,黄疸,衄血,便血,崩漏,乳痈。萱麻富含多种有机酸、酵素、纤维素、微量元素等,有祛风、解痉、镇痛、活络之功效,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萱麻草被科学很好的利用了,变的不那么“可恶”了,不信你看我的介绍:萱麻纤维是我国特有的纺织资源和世界纺织纤维的“稀有品种”,被誉为“天然纤维之冠”。精明的商家开发了「萱麻草茶」,功效主要是为了降血压。萱麻草还真的被一国外的化妆品厂家SHAMPOO利用,生产可以加深发色的天然配方原料。它还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当利与欲的风熏得我们的精神之地贫瘠而荒芜之时,萱麻用她那清热解毒的疗效,使我们的心灵走出物欲的包围,跳出势利的怪圈,逐渐宁静下来,平静的体察万物,包容他人,宽容的面对黑暗迷茫,节制内心平衡自我。使淳朴善良的人们用心做事,用情做人,让自己保持朴实的本色。
时空转换,往事如烟,这种被称为“萱麻口袋”的食物,自古以来就是世代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汉、土、藏、蒙、回等民族的农民比较喜爱和讲究的特色小吃之一。因为当时生活极度贫困,大部分农民仅仅每逢重要节日、婚丧嫁娶或家有最尊贵的客人做客时才制作“萱麻口袋”用于款待客人。无论是这种独特的吃法还是其药物用法,那都是贫困年代的人们为了解决生计的无奈之举,万不是现代人为满足口腹之欲的别出心裁。可是,萱麻口袋就这样每年应时地出现在家乡人民的餐桌上,与红红绿绿的时蔬小菜一起,让我们回想当年。
又是一年春来到,又到了“背口袋”的时节。 萱麻口袋,穿越千年的岁月的长河,在一代又一代阿妈阿姑阿姐们的心中、手中传承,温柔了如今这繁花似锦的悠悠岁月……
岁月静好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