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是第131期夜听
小时候,最喜欢的节日便是过年。每到腊月,总是掰着手指头一天天地盼望着。记忆中的年总是那么美好,那时的年味也总跟美味佳肴和娱乐活动联系在一起,回想起来都是满满的幸福。
腊月十八九,家家户户都忙着宰牲过年,宰年牲在农村可算是一件大事,这是村民一年忙到头的最大盼头,也是游子归乡最期盼的事儿。宰年牲当天,邻里乡亲都会来帮忙,刮毛、放血、灌肠、分解、剔肉等,场面非常热闹。我最喜欢看大人们灌肠,然后将灌好的血肠、肉肠以及部分肉放入锅中煮,煮好之后邀请左邻右舍一起吃,血肠明亮、味美鲜嫩;面肠咸香软糯、老少皆宜;肉块劲道、香味扑鼻。除招待外,剩下的肉被等分成几份,送给长辈及兄弟姐妹。
青海有句话“内地人的菜,青海人的馍”。腊月二十几,妈妈开始准备过年期间吃的馍馍了,都是些油炸耐放的面食:油饼油而不腻、外皮酥脆、入口绵软,馓子色泽黄亮、层叠陈列、干吃香脆,花花和麻花样式美观、久放不绵、品味香醇……小时候总在灶边等着吃,不管烫不烫,赶紧送入嘴里,幸福感爆棚。
除了美食,农村的过年还有一种娱乐方式必不可少——耍社火,排练一冬的社火班子开始走村串户,祈祷来年吉祥如意。
社火开演,先是打鼓敲锣走圆圈,然后是舞龙,舞龙时要先给龙头披上红布,表示对龙的尊敬和敬畏,紧跟着就是舞狮,同样也要在狮子头上披上红布,寓意如意吉祥,然后陆续上演跑旱船、藏族舞蹈、土族“花儿”等丰富多彩的节目。
记得那时连续几年,妈妈都是村里锣队伍的中心力量。有一年,妈妈说能让我观看整个社火节目,那天我早早便起了床,梳了我最爱的麻花辫,穿了我最喜欢的新衣服,结果被安排在拉大鼓的车厢里,在烈烈寒风里观看了整场社火。那天是真的冷,也是真开心,这件事我吹嘘了整整一个童年时代。
在外地上学的时候,回家过年的期盼没那么强烈了。然而今年春节值班,回家似乎又成了一种奢望。小年那天我收到了妈妈寄来的年货,满满一纸箱,里面全是我最爱吃的麻花、巧克力和卤肉。它们被独立包装好,整齐地排列在箱子里,令我动容的是,里面还有两包崭新的口罩。
一口家乡味,最解家乡愁,构成今年“原年人”的别样年味。但我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心手相牵、笃定前行,相信一切必将过去,春暖花开的日子终将到来!
本期作者|辛萍萍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