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美食 >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作者: 时间:2022-03-17 12:04:04 浏览量:

写在前面

2017年8月29日,人生长河中一个注定被终生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我们10名援青支教老师,一同踏上了去往青海的征程。一年的支教时光早已飞逝而过,回首望去,有太多的朋友相识恨晚、有太多的风景过目难忘、有太多的经历刻骨铭心,当然作为一名资深吃货,更是有太多的味道唇齿留香。在西部留下的关于食物的记忆势必成为头脑中闪光的碎片,会一次次被我们老牛反刍般细细品味……请允许我以《舌尖上的中国》的叙述风格,开始这篇关于味道的文字。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手抓羊肉

初到高原

9月,是金银滩草原的黄金季节,一年中不多见的绿色植被,用它们的每一片叶子贡献着青藏高原上弥足珍贵的氧气。尽管这样,高原反应还是给这些山东大汉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头疼、睡眠不足影响了味蕾对食物的敏感度,没有好的办法,只有时间,让体内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通过增加数量来搜捕环境中含量不多的氧气,这是千万年来,人类身体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应对之道。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夏季的金银滩草原

当身体逐渐适应之后,对西部美食的搜寻和品尝便成了业余时间的最大爱好。

最先征服我们味蕾的,是小镇中央一家杂碎店。牦牛内脏煮熟切碎,食用时加入煮了十几个小时的骨汤,再配以回族同胞特制的面饼,这不但是一个进食的过程,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一碗看似简单的牛杂碎,将食材利用到了极致,不放弃任何一点获取卡路里的机会。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杂碎汤

青藏高原,以盛产牦牛而闻名。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原之舟”逐渐失去了它最初的运输功能。现在的它是高原上最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在这里,牦牛肉切成大块,不加任何调料,在大锅内慢慢煮熟,水分子和牦牛肉的每一个细胞亲密接触,让最原始的肉香在空气中恣意散发。这应该是青海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掉的家的味道。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炖牦牛肉

在高原,大自然的馈赠并不丰富,生长于此的青稞是藏族同胞依赖的主食。青稞成熟后晒干,将其炒熟,连同青稞皮磨成细面,这便是制作糌粑的原料。碗中放上酥油,冲入热茶水,加入适量的青稞面,用手慢慢搅拌,简单的制作过程有着不简单的操作技巧。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制作糌粑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酥油茶

青海的拉面也是一张过硬的名片,以劲道爽口、粗细均匀为人乐道。如今,一批批青海人用“一座炉子”和“三张桌子”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得到认可后总会有回头客在店前排起饥饿的长龙。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牛肉面

青海人总能将面食改造出新花样,比如拉面出锅后,用刀切成短条,加入粉丝、肉末、辣椒和时令蔬菜混炒,谓之“炮仗”;和好的面团切成粗条,经过短时间的“回面”后用手指捏扁揪断,投入沸水,煮熟可食,这是青海最普及的“尕面片”,由于配料和烹饪方法的不同而有多种口味。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炮仗面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尕面片

当我们享受美食的时候,最应该感谢的是那些通过智慧成就餐桌美味的劳动者。

适者生存

周日晚上,是约定俗成的十人聚餐时间。

下午两点,房老大开始在小镇的市场采购。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菜市场

作为十个人中的老大哥,他试图利用青藏高原的当地食材打造出老家的味道,这之于他不是难事,因为,对于烹饪,他有着足够的兴趣与点石成金的天赋。既来之则安之、适应当地环境并为我所用,这可能是刻在山东人骨子里的生存智慧。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大厨

在青海被称为“大肉”的猪肉,因为肉猪极少喂养饲料而有着更为纯正的味道。房老大在猪蹄前停下了脚步,看来他已经对晚上的压轴大菜有了自己的打算。

回到厨房,对猪蹄的处理从清洗开始,他对菜肴的洁净程度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直到猪蹄入锅,他松一口气,然后休息一会,等待香气慢慢弥漫了整个房间。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待煮的猪蹄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也将几样蔬菜洗净切好,房老大系上围裙,以一种闲庭信步的姿态依次炒出。至此,一桌美味已经备好,荤素相配、生熟混搭,再挑剔的食客也会心满意足。作为一场成功的聚餐,兄弟感情固然重要,美味传达出的满足感也必不可少。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一桌美食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周都会重复,但压轴大菜并不雷同。鸡、鱼、猪头、牛羊肉,老大将这些寻常的食材精雕细琢后,让它们以更华丽的姿态登场。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炖鸡、炖鱼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炖羊肉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涮火锅、山东大包子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洗净的猪头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啃骨头是个力气活

行走的味蕾

在青海,每月一般有4天假期,我们当然不会放过这品尝西部美味的绝佳机会。

距离观看鳇鱼洄游的地点不远处,青海湖畔的刚察县城内有一家烩饺馆,这是环青海湖午餐的不二选择,“半河清水半河鱼,半碗饺子半碗肉”算是比较真实的广告用语。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烩饺馆墙壁上的广告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烩饺

2017年国庆长假,拉萨。10月4日,是传统节日中秋节。拉萨一家小酒馆内传出山东人豪爽的笑声。“每逢佳节倍思亲”不假,可身边有了兄弟们的陪伴,“为异客”也能品尝出家乡的味道。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在拉萨的中秋节

2017年11月,张掖。铁锅炖羊肉是当地的特色招牌。自己选好羊肉,店家切块放入铁锅中,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半小时后,先喝碗热汤驱一驱寒气,然后就可以开吃了。肉质鲜嫩、肥而不腻,有多种调料可以满足你的不同口味。甘肃人相信,水可以滋养人的灵性,当然也可以激发出羊肉最本质的香气。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铁锅炖羊肉

2017年12月,古城西安。来一碗正宗的羊肉泡馍,是对十三朝古都的最起码尊重。羊肉泡馍,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主食,掰馍的过程有着很深的门道。泡馍外观豪放简单,内在却精致复杂,充分体现了陕西人既吃苦耐劳,又懂得享受的生活态度。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羊肉泡馍

2018年4月,成都。在这座宜居的慢节奏城市,用一顿酣畅淋漓的火锅洗刷掉旅途的风尘再合适不过了。成都人将“无辣不欢”推向极致,红油裹挟着密密麻麻的辣椒在锅内翻滚着,散发出浓浓的巴蜀风情。而所谓的“微微辣”让我们一个个眼珠发红舌头发麻汗流浃背。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成都火锅

2018年6月,飞行淡季,西宁至吐鲁番99元的机票确实让人动心。中午出发,晚上来一只吐鲁番的烤全羊的想法就摆上了议事日程。馕坑烧热,将炭火拨开,空气中浸润着奢侈的浓香,这是羔羊肉特有的气息,火候的把握至关重要,维吾尔族老人精准控制着囊坑内的炭火,这是几十年积累的经验,难能可贵。在觥筹交错间大快朵颐,此为旅行中的幸事。

行走的味蕾——吃在西部

烤全羊

当金银滩草原又一次披上绿装,我们距离回家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在远方的家乡,有从小就形成的胃的记忆,在西部的这些味道,不是对原有记忆的覆盖,而是丰富和发展。

我们的味蕾,还在路上……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