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美景 > 

2015年夏一路向西之贵德

作者:zhizhimiao 时间:2019-05-19 00:00:00 浏览量:
  • 出发时间/2015-06-07
  • 出行天数/93 天
  • 人物/情侣/夫妻 7月24日从湟中县至贵德县从湟中去贵德要路过拉脊山(或称拉鸡山),自从拉脊山隧道打通后,需盘山的路被5530米长的隧道代替,原来翻越拉鸡山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只需3分钟。但是我们还是走了老路翻了拉脊山。原来的老路现在成了旅游公路了。在收费站前,直行是走新路钻隧道,右边是老路,翻山。 下面的新路 老路 路上的风景 拉脊山口是离西宁最近的牧区草场,从古至今都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盘山路 海拔3820米的拉脊山山口。“拉脊山”是祁连山系的一个支脉,它的隆起,就像被拉起的脊梁,所以正确的说法是“拉脊山”。拉脊山横亘于西宁南,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山名是藏语的音译,翻译成汉语是“鹰飞不过去的地方”。 去年10月15日才竣工的贵德旅游景点万神之殿“宗喀拉则”。“宗喀拉则”景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拉则建筑群。在青藏地区,对自然山水的崇拜是藏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人认为那些对部族有功勋的先祖之灵寄住在山水树木中并保护子孙后代,为了供奉这些神灵修筑的城堡或宫殿称为“拉则”。该拉则修建在贵德县拉脊山口宗喀山脉西北处,‘宗喀拉则’由此得名。拉则群内供奉着包括主尊玛沁雪山及创世间九尊神、二郎神、文昌爷,以及藏汉蒙土族等地区的山神水神。 宗喀拉则项目建筑包括十三战神拉则、十二座小拉则、煨桑炉及配套设施。 继续路上风景 格萨尔栓马桩。 据说,当年的格萨尔王驰骋战场,屡建战功,在高山峻岭、广袤草原留下了许多遗迹。但说某一天黑魔王鲁赞掠走了格萨尔的二妃梅萨蚌吉,格萨尔得知消息后怒不可遏,暴跳如雷,马上戎装披箭,骑上自己英武无比的姜果叶哇去降服鲁赞黑魔。大王走后,王妃森姜珠牡寝食难安,忧心忡忡,后来就骑上自己的洛赤母马,昼夜兼程,去追赶大王。经过许多山川,来到一处水草肥美的宽阔地带,这时王妃森姜珠牡看见雄狮大王格萨尔把他的坐骑姜果叶哇拴在那个天然形成的拴马桩上,大王在旁边甜甜地睡着。在那里,他们俩悲欢交集地相会了,并同住了3天。格萨尔王的坐骑姜果叶哇和珠牡的母马洛赤每天晚上同拴在那个今天人们看到的拴马桩上。 又见油菜花 翻越拉脊山后,开始一路丹霞地貌。(路过阿什贡国家地质公园我们没进去) 两边的山峰经过风化剥离和流水长期侵蚀作用,形成一组组奇峰,山的颜色有土红、水泥青、黄等。 路过千姿湖湿地公园。千姿湖黄河湿地属于黄河源头区的沼泽湖泊群湿地。 黄河观景台。“天下黄河贵德清”是钱其琛2000年7月24日所题。 黄河藏语谓之“玛曲”,在贵德境内全长78公里。她从贵德县西面的龙羊峡入境。而龙羊峡距发源地已经流经了1600多公里,又经过拉西瓦峡谷、三河谷地和号为无数小湖的沼泽星宿海,到达鄂陵湖和札陵湖到玛多,出松巴峡进入到贵德。其实,黄河不仅在贵德,而是贵德以上的河段都很清。 虎头崖黄河大桥。大桥北起虎头崖,南至滴水崖,全长366.08米,桥面宽17米。主体为12孔预应力T型组合梁,总建筑高度超过100米。桥上为跨径210米,矢高42米二次抛物线钢管提篮拱,顶上装饰有“黄河清大桥”5个字。堪称黄河源头第一桥。过了黄河清大桥就进入了贵德县城了。 贵德县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北部,流程76.8公里。全境沟壑纵横,山川相间,呈现多级河流阶地和盆地丘陵地貌。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四山环抱的河谷盆地。 25、26日我们都在贵德县政府所在地河阴镇,是黄河南岸的一个小镇,由于地势低缓,气候温和,树木繁多,被称为青海的小江南,西宁的后花园。青海省境内的明长城亦称古边墙始建于16世纪中叶的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是为了抵御西海蒙古部落侵袭西宁而建,自1546年始,至1596年止历时51年。主线分布在湟中、大通、互助、乐都四县,基本围绕西宁修建,辅线则分布在互助、民和、化隆、贵德四县。 贵德古城是明朝初期青海地区河湟“三卫城”之一(另外两座分别在西宁和乐都碾伯镇,现已损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贵德古城有南北城门,南门称天启门,北门为平安门。原门外各有瓮城,南城门顶建有城楼,北城门顶东侧建有城楼。城外原有深5米,阔10.7米的护城壕。1958年拓宽城内外道路时,将古城南门及城楼等拆毁,至今除南面城墙破损外,东、西、北三面保存较为完好。 城呈正方形,周长2278米,高11.7米,底宽9.3米,顶宽4米。夯土城墙,占地61亩。城墙四面有箭垛32个,南北面箭垛相距40米,每个底宽为16米,顶部成9×9米的正方形。 新修复的北门,平安门。贵德古城是青海省乃至西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目前正对古城保护改造修建。 古城内临近平安门的地方正在拆除旧房,留下了空地和许多古梨树。 贵德是青海省的“梨都”。4月千树万树梨花开。贵德的梨花却以历史悠久而闻名。德县境内树龄近300年的老梨树达1000多棵。 接了不少梨 玉皇阁建筑群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遗存,史料记载,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为巩固统治,教化民风,保佑“皇图永固,时岁享昌”,乃“恭择城中场地,创修玉皇圣阁”,历时四年竣工。 文庙和玉皇阁景区。门票:60元/人 文庙牌坊(兼大门) “泮池”,泮池上石桥名“状元桥”,后为戟门。 状元桥 戟门 大成殿 文庙后面就是玉皇阁万寿观,是这组建筑群的核心。万寿观初建于明代,属于道教宫观。主要建筑有山门、灵官殿、三官殿、雷祖殿、玉皇阁组成。供奉着玉皇大帝、后土皇地祗、三官大帝、文昌帝君诸神像。万寿观门柱上的楹联:“山门无锁白云封,道院不扫清风吹” 万寿观的两侧墙壁,有六幅建筑草架定侧样图。是民国时期工匠绘制的玉皇阁等建筑的草图,按照的是营造法式的“定侧样”和“点草架”,就是在建造房屋之前,先画个图样推敲一下。 这六幅图是留存下来难得一见的实物草样,就是被画满了到此一游的涂鸦,后来才装了玻璃保护。 玉皇阁的过厅是灵官殿,里面供奉了王灵官-王善的站立像,他面目凶恶,左手掐诀,是道教里面镇妖压魔,镇守道观的守门官。两边供奉着四大元帅:温琼、岳飞、马胜、赵公明。四大元帅的职责是协助王灵官守护道观。 穿过灵官殿,展现在面前的是高耸入云的玉皇阁。玉皇阁坐北朝南,三层阁楼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四角飞翘,挂有风铃。它在贵德“古八景”中有“仙阁插云”之称。 每层阁楼用回廊木梯相连接,从上往下依次代表天、地、人,寓意天人合一,阴阳合化。玉皇阁底层挂着题有“山河一览”的木制匾额一块。 踏上回廊下的木梯,就可到达玉皇阁二、三层 登上第三层向南俯看为建筑中轴线,远处是贵德古城南城门 东瞧瞧 西望望 从玉皇阁上俯视关岳庙 万寿阁东侧是关岳庙,俗称“武庙”,与“文庙”相对。关岳庙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供奉关羽、岳飞、马祖三位神仙。关岳庙建筑包括照壁、戏台、过庭、钟楼、两庑和正殿。 进关岳庙必须从木楼戏台下经过,门厅低于其它门,人从下面通过须低头,设计意图是让人们低头折腰以膜拜英雄。戏台的正对面是关羽庙,左为钟楼,右为鼓楼。民间把关羽、岳飞通称为“关岳”,与“文圣”孔子相提并论。 关岳庙内的财神殿 大成殿东侧是憩园,顾名思义是人们休憩消遣的去处。园内厅台楼阁,曲径回廊,月季花正盛开。 玉皇阁西侧是城隍庙,城隍庙独立成院。门票:10元/人。主要建筑有山门、过厅、城隍大殿、后寝室等。其格局皆在一条中轴线上,建成三进院落,两侧都建有画廊、钟鼓楼等。城隍庙山门为硬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屋檐及门顶悬挂“城隍庙”、“护国佑民”匾额2块。 城隍庙内最值得看的是清光绪时期的壁画。(不允许拍照) 汉式建筑,藏传佛教寺院大佛寺 古城的中心广场 南城门,天启门。 黄河水车广场位于黄河南岸滨河路畔。 直径20米的巨大木质结构水车 黄河日出 “黄河少女”雕塑。整个塑像高7.8米,象征黄河在贵德流经78公里 贵德黄河吊桥是1986年10月至1987年2月龙羊峡水电站黄河截流蓄水期间,在此建造了长250米、宽2.5米的铁索吊桥。两岸建筑水泥浆砌石码头,河中间建造钢筋混凝土桥墩,在码头、桥墩上架起钢架支撑铁索,铺板而成,桥面两侧置有铁丝栏网。吊桥可通行人、牲畜、手扶拖拉机和小汽车,是目前青海境内黄河上跨度最大的铁索吊桥。 桥上观景 贵德中华福运轮景区(门票:80元/人,没进去,再门外拍照走人) “中华福运轮”由莲花基座和嘛呢筒两部分构成,莲花基座高15米,共有48个白色巨型花瓣组成。塔基第一层内引入了黄河之水,可以利用水轮推动内部的三亿部玛尼经文徐徐旋转。 中华福运轮主体高26.285米,直径为10.22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转经轮。 乜纳塔又称“贵德白塔”、“弥勒塔”。相传塔基底部埋有避水宝珠,经黄河千百年冲刷,仍不坍塌,被誉为“避水宝塔”。这座佛塔初建于唐代,《安多政教史》中记载,吐蕃赞普赤热巴巾曾北征到此,于汉藏交界处建成此塔,塔内贮有其发髻。清嘉庆十一年,重建此塔,并饰以镏金顶,据说建塔时仅宝顶镏金就用去黄金50两(宝顶残骸现存省博物馆),塔的造型如北京白塔,故亦称贵德白塔,是青海第一塔。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在白塔附近建成乜纳寺。 做法事? 寺门外的向日葵 南海殿是贵德“古八景”之一。初建于明末的南海殿是贵德龙脉文化的发祥地,青海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相刘伯温派人斩断龙脉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门票:50元/人(没进去,门外拍照走人) 山顶处三十米高的观世音金身立像 德文化主题公园 漂亮的路灯 (全文完)
  •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