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美景 > 

西北旅行笔记:祁连故事

作者:阿尔 时间:2019-05-19 00:00:00 浏览量:
在西宁的这天晚上我并没有睡好,总感觉被蚊子叮。记得清晨5:55的时候,我还有起来看一下时间。但是当6:00闹铃响起,我戴着耳塞并没有听到,过一会儿小伙伴叫醒我说该吃早饭出门了,我才意识到一整晚竟只睡着15分钟。今天的行程是沿着227号国道北上,进入祁连山。深知睡不饱又走山路,极度可能晕车,所以我赶紧吃了药。幸好一路上山,路线不算特别蜿蜒。祁连山并不是单独一座山峰,而是一系列东西向的山脉。山间谷地均在3000公尺以上,山峰高度则超过4000公尺,最高峰为5808公尺。227号国道沿着古代通往张掖的丝路南线修筑,沿途最高点的峨堡垭口海拔只有3685公尺,爬升坡度已经算是相对和缓了。越过峨堡,穿过扁都口,这就是我们今明两天的路程。 西宁 到 张掖 路线图领队让大家在车上自我介绍,并建立了一套口号与报数系统。我们这团总共20个人,9个男生,11个女生,再加2个领队。副领队说,这个男生比例很高(我看就是我们4个加入拉高的吧),旅行团通常以女生居多,她甚至带过全部女生的海外团。大巴上还抽了「天使与国王」游戏。国王可以许愿,天使必须在这几天默默达成国王愿望,否则就要惩罚。 哼!我们4个小伙伴加起来大学时代带过30次以上小学生营队,小小游戏算什么?如果说年纪大了有什么改变?我觉得最大的改变,就是脸皮变厚——我们不怕惩罚。 说到 祁连山 ,必须提到的那个名字就是西汉名将——「霍去病」。我们都知道,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卫青小时候是个奴仆,两人之所以能够成为汉朝大将,主因是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嫁给汉武帝刘彻当上皇后。换句话说,卫青、霍去病,都是外戚。必须说明在「科举制度」发明之前, 中国 对于「朝廷如何获得人才?」一直是很困惑的。开国之初,尚有一批功臣可以担任将领、官吏,但是等到这批开国功臣死掉之后呢?由于不信任同姓诸侯王,因此皇帝终究必须决定:「我该选择(或培养)哪个实力家族,协助共掌天下?」——在这个情况下,亲家其实是相对可靠的同盟。皇室婚姻的本质,就是在选择外戚。 话说汉朝初年的国力,那可真是疲弱啊!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白登山在哪里?在今 天山 西 大同 市旁边,离长城还远着呢!当时的匈奴经常突破长城防线,汉初也只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恢复国力。直到刘彻继位,他把军权交给卫青。卫青时代的战争,主要的战略目标就是巩固长城疆域。等到霍去病时代,长城以内大致安稳了,接下来就必须出长城往外打。打哪儿呢? 第一次河西之战路线图公元前121年春天,第一次河西之战展开了。根据刘恩华、王皓、马昱东的《宝极河山集:汉匈河西之战》考证,认为霍去病西征并不是走 西宁 路线,甚至也不是走乌鞘岭路线,而是再往东绕过乌鞘岭走山脉的北边。这条路线固然避免了在春天穿越冷飕飕的乌鞘岭这种自杀式行为,但也有个问题。问题就是,这里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比较荒凉,很容易迷路。——事实上「迷路」几乎是历次汉朝与匈奴战争的最大问题,李广、张骞、公孙贺、公孙敖、李广利……这些将领全都迷路过,导致战败或无功而返。卫青和霍去病的优点就是他们从不迷路,不迷路就能打胜仗。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这条路线上有匈奴部落。但反正霍去病本来就是来打匈奴的,既然不迷路,那就从这条路线开干啰!霍去病率领1万名轻骑兵,六天之内,从 黄河 边一路打到 酒泉 。这个距离,我用导航计算是880公里,这还是今日有高速公路的情况下。当年他的行军路线肯定超过1000公里,换言之,这只军队平均每天骑马要跑将近200公里! 第二次河西之战路线图同年夏天,第二次河西之战的路线更威了。霍去病再率领1万名轻骑兵,从今日的 甘肃 、 宁夏 、内蒙,深入沙漠到接近 蒙古 国境,沿着居延海迂回到 酒泉 ,再绕回 张掖 ,大破匈奴。同时间,另一支公孙敖军队,原本约定分兵合击(走的还是上次霍去病的行军路线),则正在迷路中。凭借这两次战役,汉朝把兵力投射到 祁连山 ,将 河西走廊 纳入版图。当年,汉武帝设立 酒泉 郡。公元前111年,从 酒泉 郡分割出 敦煌 郡及 张掖 郡。公元前101年,设立 武威 郡。 祁连山 脉的一系列山地之间,夹杂着许多谷地,通常有河水经过,形成绿茵的草地。我们过峨堡之后,转向304号公路,这条公路沿着 黑河 的支流 八宝 河,途经的纵谷叫做「阿柔草原」。坐拥于两山之间,阿柔草原感觉气候相当温和,藏传佛教的重要寺庙「阿柔大寺」就坐落在这里。 阿柔大寺领队说,旅行社最初开发大 西北 行程的时候,曾经跟阿柔大寺的 丹巴 师父联络,询问寺庙是否能够参观。但是, 丹巴 师父只会讲藏语,普通话只懂一些简单词汇。双方电话沟通了很久,也不晓得彼此到底有没有搞明白,他们只听到 丹巴 师父说:「你来,你来。」「这真的是叫我们去的意思吗?还是误解?」 阿柔大寺在懵逼的情况下,旅行社还是硬着头皮出发了。带着团员来到阿柔大寺,说有跟 丹巴 师父联系过了要来参观。没想到僧人却把大家领到寺庙后面的房间…… 丹巴 师父本巴果然在那里!而且,竟然准备了一桌的食物!原来 丹巴 师父只知道有客人要来,自掏腰包采买食材,一大早就开始准备。大家觉得很不好意思,一边吃着食物,当然也是很有礼貌地频频感谢师父……可是师父听不懂汉语啊!即使听不懂, 丹巴 师父还是很热情地笑着。 阿柔大寺只是,旅行社以后当然不敢再让师父如此破费了。我们到阿柔大寺的时候,僧侣们正好在做功课,大殿里每个僧侣的桌前都摆满各种信徒供奉的糕点、干果、酥油茶。大僧侣们在诵经,小僧侣则随意地吃东西,甚至有在滑手机的。踏上木制楼梯,从阁楼绕完大殿一圈。我们4个 台湾 小伙伴一起在拍关于 青海 草原的视频,为自己的动作实在太老派而笑倒。 后来他们去转经轮,我懒得去,只是径自思考今日的所见所闻。关于领队讲的 丹巴 师父事迹,还有滑手机这件事……我在想,所谓的佛法,毕竟还是修习一套让人的心灵免于受苦的哲学。真诚付出、随遇而安、不执着,耐心等待人的成长。我们不可能完全躲避所有命运波折,但是,实践于生活中的态度,如果能让这些苦难那怕只是和煦一点点,不就是我们对于自己的最大功德吗? 话说,到了阿柔大寺,我就被一股类似烤红薯的香味吸引。我像只老鼠四处逡巡,才发现是「煨桑台」发出的味道。「煨桑」是藏族的传统仪式,把松柏、糌粑、茶叶、青稞焚烧,产生桑烟,可以净化环境、祭祀神灵,只要闻到桑烟香气便宛如赴宴(看来我真是个有灵性的孩子啊)。当我踩上煨桑台阶梯,探头探脑正在观察里面的碳化稻谷,突然发现背后被拍了一下,听到一声碰撞,转头过去发现一个小伙伴跟在我后面竟然不小心踩空了,摔倒在地上!下巴磕出了血红的伤口。 乃纶受伤领队很紧张,赶紧拿出急救包帮他擦药。还好小伙伴自己本身就是医生,并没有什么大碍,只是接下来几天得换各种手势遮住伤口拍照。 进入 祁连山 高地与河谷交错的地形,山羊、绵羊、和牦牛,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视野。看到动物就这样成群而聚,傍着道路,恣意啃食野草,我们心情总是兴奋的。又或是出现在远 方山 头,群群点点,仿佛一撮撮精致的米粒、棉球,顿时向往起牧民生活,至少每天都可以看见这么美丽的景色。我才发现,生活在南方,自己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放牧」这回事。 山谷里的牦牛农业虽然说是第一产业,取自于老天恩赐,然而我们南方人看过的基本都是「集约农业」。也就是投注大批人力、物力、农药、肥料、灌溉系统,这些粮食作物和蔬菜水果才有产量上的规模可言。光是我自己有在种盆栽,原本还想种些草莓、树莓、樱桃、无花果之类的,希望好看又好吃。后来全部放弃这类植物——只因为太没有效率了!这种休闲性质栽培出来的植物,种植一年,结个三五颗果子给你,真的还不如去市场买。然而,放牧形式,完全是另一个逻辑。虽然放牧地带由于年雨量较低,无法支撑大规模农业,可是,草料就长在地上,任由牛羊食用。牛羊又是会移动的,放牧也需要较大空间,可能一整座山头只足以供应一、两户人家的牲口。 马路上的牦牛放在古代,这就导致两个必然现象:1. 放牧地区的主要财富不在土地,而在牲口。——土地太大,管理没有意义。2. 放牧地区的政权,无法客观利用占领地盘来表彰权力,必须仰赖牧民的主观效忠。——牲口会跑,牧民的集结是敬佩领袖的个人魅力。 因此, 中国 历代北方外患更迭不断,匈奴、鲜卑、突厥、回纥、 蒙古 ,每过几百年就交替一次……那些古代外族如今安在?都死光了吗?怎么可能!在那么辽阔的牧区,怎么可能搞彻底的民族清洗?近代观点普遍认为,所谓的「匈奴」、「突厥」或许不是「民族区分」而更多成分是一个「联盟名称」。毕竟草原上的政体需要牧民的主观效忠,所以草原崇尚英雄。或许最强盛的那个部族叫做「匈奴」,它联合了草原上所有文化、语言各异的部落,那这个联盟成员就通通叫「匈奴」了。改天,最强盛的部族变成「 蒙古 」,那这个联盟就叫「 蒙古 」。既然放牧地区的逻辑如此,那么以土地、礼法、官僚组织为核心(这是古代仅有的管理工具了)的中原王朝,就注定难以统治草原部落。 阿柔草原当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发生冲突,农业民族真正的优势在于,相同单位面积土地下,农业是能产生更多财富的。中原王朝的财富,能养活大量军队、培养优秀工匠,制造出工艺先进的刀、枪、剑、戟。然而,游牧民族却只需要冷冷微笑,说一句:「我们有马。」 马匹的移动力,是陆地上任何牲畜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拥有马匹,就能掌握战术主动性。——打得过,我可以迂回攻击你的弱点。打不过,「我骑马跑掉就是了,输就输呗!我根本毫无损失!」 还记得前面说到汉初国力疲弱,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的故事吗?你有没有想过,所谓的「弱」,具体到底是弱在哪里?事实上,当初楚汉之争,刘邦只能算是一个「反项羽联军盟主」。开国的时候许多军队还掌握在联军诸侯手里,刘邦的主力大多是步兵。即使如此,刘邦还是带了32万兵力去打匈奴了,而且他也知道步兵的机动力不足,所以亲自率领精锐车骑(战车骑兵)去追击。但是,到了白登山,刘邦看到匈奴竟然出动40万骑兵来包围他! 公元前201年,白登之围前夕,引自布哈林,ACFUN白登山之围,汉代视为国耻。骑兵的数量与战力对比,皇帝也亲自受到震撼教育,从此,全国开始努力养马。朝廷在 陇西 养官马。还以免除兵役的优惠,鼓励民间养私马。汉朝的马政很 成功 ,到了刘彻时代,「庶众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已经有40万匹马可供使用了。刘彻历次对匈奴作战,最多曾经一次出动骑兵14万,运输用马10余万,可见国力之强盛。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