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年, 我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出土了一把距今5000 年骨质餐叉,这把被誉为“人类餐叉之祖”的骨叉,与西方餐桌上的餐叉是文化的巧合,还是有所关联? 如今,这一切已经无法解答,但它折射出了5000年前这片古大陆上的远古先民的生活情态与文明高度。
宗日遗址
骨勺、骨叉、骨刀、龙首骨梗刀
20 年前,这把骨叉的出土,轰动了青海考古界。2015年4 月27 日,宗日遗址发掘亲历者、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国林先生讲述了这把骨叉的发现经过。
骨叉
骨质餐具成套出现
2015年4月28日,记者在青海省博物馆展厅内,看到了这把宗日骨叉。
时光流转了五千年,这把骨叉仍然保存完好。它静静地躺在展柜中, 散发出温和的浅黄色光芒。当年考古学家仔细地测量了骨叉,它通长25.7厘米,柄长17.4厘米,宽1. 厘米至1.8厘米,端部两侧各有一翼,叉头宽2厘米至2.6厘米, 长9厘米,有三齿。
记者观察到,骨叉的端部有齿形装饰,中齿稍长,侧面略呈弧形,整个骨叉与现代西方普遍使用的餐叉形状非常接近,大小也差不多。
之后,宗日遗址又先后出土了骨刀和骨勺,这一整套的原始社会餐饮用具的出土,令考古学家们欣喜不已。“这样制作精致的骨叉、骨刀、骨勺,出自于五千年前的马家窑文化时期 至少可以说明,数千年前宗日先民已经使用骨质餐具。在同一时期考古发掘中,宗日遗址是黄河上游唯一发现骨质刀叉的古文明遗存。” 李国林说。由于考古学界尚未对宗日出土的骨制餐具进行更为详尽的检测,制作它们究竟使用的是何种动物的骨殖, 考古学家们目前还没有确切答案,但李国林告诉记者, 在史前时代, 先民的骨器选料,一般都是质地坚硬的牛、羊、马等的骨殖。从出土的动物遗存来看,五千年前,宗日遗址地区生活的基本上属于典型的北方动物种类,如旱獭、狍、黄羊、麝在遗址中出现较多。
鱼骨勾
背山面水的环境 造就宗日餐饮文明
根据古气候研究表明,宗日文化延续的时间与全新世适宜期的最后一个温暖期(距今5000 年至4000 年) 基本重合,这一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甘青地区年平均气温比现今约高2 摄氏度左右,1 月份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3 摄氏度至5 摄氏度。相应的年降水量也比现在高出许多,很多河谷地带海拔低、日照充足、降水集中,为黍、粟的种植创造了极好的环境。李国林说, “由此,考古专家推测宗日遗址先民应以粟与黍作为主食,当时是以农业经济为主。”
对于宗日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的来源,考古学家推断应该来自渔猎,遗址内大量动物骨骼如能够辨别的有鹿和旱獭以及鱼钩的出土都可以充分证实这种渔猎经济的存在。但是 这些动物中是否是人类驯养的还很难说 要有明确的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研究。
根据考古学家们的描述,宗日遗址黄土发育成熟,灌溉方便,北面有塔拉龙山可以阻挡冷气流,有着很优越的小环境,即使整体气候恶化,也能够维持黍和粟生长的水热条件,因此,即便是今天,宗日遗址所在的地点也还是农田, 并且是高原牧区少有的农业区域。据此,考古学家们对宗日先民生活形态, 给出了这样的推断:宗日文化早期,宗日先民虽然以农业生产为主,但受制于生产技术粮食产量不高,还不能满足先民的食物需求,需要渔猎和采集获取的食物作为补充,然而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 粮食产量随之增加 单纯的农业生产已经可以满足食物需要,对于渔猎采集的依赖自然就会减少。
在考古发掘中,旱獭骨骼在宗日文化遗址中屡有发现。这说明宗日文化先民很可能食用旱獭肉,因为他们在旱獭骨骼中发现了被切割的痕迹。宗日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破碎骨骼较多,尤其是肢骨较多,狍、马鹿、羊和牛等角保留下来的也十分有限, 这或许与宗日文化居民充分利用动物的骨、角制作各种器物有关。“遗址中出土了丰富的骨角器,像骨勺、骨叉、骨刀、骨锥、骨簪等。” 李国林介绍。
鹿角器
饮食结构变化 让刀叉退出高原餐饮舞台
2015年4 月27 日 记者采访了中国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赵信先生。赵信先生说,众所周知,被视为西方文明标志的餐叉,使用历史不超过1000 年。但人们向来都以为是西方人发明了刀叉。在青海马家窑文化的宗日遗址中 出土的骨质餐叉、餐刀和餐勺,是对这种说法最有力的反证。餐叉尽管在我国历史悠久, 但始终没有成为餐桌上的主宰 或许与饮食结构调整有关。
赵 信先生认为,骨叉的出土,说明宗日文化的先民不仅早已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而且对健康饮食有了足够的认识和理解, 这为今人研究史前饮食文化增添了新的考古资料,“宗日遗址是目前黄河上游发掘面积最大、出土文物最多及内涵最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物遗存, 这些来自五千年前的文物精华, 再一次证明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此后,在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喇家遗址出土了‘第一碗面’ 和壁炉 这些都印证着曾经在青藏高原当年所达到的文明高度。”
为配合羊曲水电站建设,2015年5 月,李国林将率考古人员进驻宗日遗址,在近三十平方米的遗址上,发掘最具有代表性的10 个勘探点 向世人揭秘埋藏在这片土地之下的远古文明。
西海都市报记者/郭晓芸
来源/西海人文地理
监制/史凯|责编/苏寅萍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