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山》 作者/陈海强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家开门见山,见山不怪,见山也不是山。但有的山注定要终生刻骨铭记。因为此山不仅仅是山。
位于河湟谷地境内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西侧的娘娘山,就是一座值得河湟民众顶礼膜拜的不同寻常的圣山。娘娘山,又名金娥山、金山,是湟中古八景之一。她距县城5公里,其主峰海拔4010米。山峦起伏,危峰突起,直插云天。
且不说娘娘山自古就是河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河湟民众魂之所依、心之所系,仅凭其神奇和久远,就足以让人心存悬念、心生敬畏。
历来对河湟谷地轻描淡写的史籍却对娘娘山情有独钟,似乎多了几分慷慨之气。有关娘娘山的记述不曾少见,而且因“娘娘”二字衍生引发出了是是非非的历史话题。
娘娘山见诸史册颇为久远,而且初始说法极为响亮。《山海经》首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此山万物尽有。”《后汉书》和《汉书》也皆称“娘娘山”为“昆仑”。说此山万物尽有,早在隋炀帝西巡之前,就将娘娘山称之为“金山”。
因娘娘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宝山”。当地民间传说娘娘山上有一处柏木庄,《大通县志》曾收录一童谣:“有人寻得柏木庄,黄金白银用斗量。”之所以叫“金山”,是因为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早在明洪武年间,人们就开始利用这里被称为“乌金”的煤炭,至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开釆历史。
此外,金山,还埋藏着大量的石英石,水资源也十分丰富……
遥想远古的娘娘山,嶙峋突屹,林深箐密,翠霭浮空,古人以一个“金”字画龙点睛命名再恰如其分不过。就是因为山形、山色、历史及资源别具一格,且其古意与古色不知不觉地融入了娘娘山这块古老的台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事实上,娘娘山早已被河湟先民神化而成为圣山。因为娘娘山山名的由来和她的很多景点皆有神话传说,比如“塌庙台”“神仙洞”“炮台”“二郎山”等景点,都得名于神话传说。
据史料记载,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4月,隋炀帝亲自统兵十几万出征吐谷浑,带着大批的文武官员和嫔妃宫女,到西平(今西宁)陈兵讲武,5月进入长宁谷,在娘娘山下大宴群臣,为进攻吐谷浑进行了军事部署,隋炀帝命元寿南屯金山。当时,乐平公主(即前北周天元皇后)也一同随驾西行殁于金山,据说就埋葬在这座山,后人建了圣姥庙以纪念她。圣姥俗称娘娘,所以这座山又称娘娘山。
又有传说,当时跟随隋炀帝西征的众多娘娘中,有一爱妃因不抵高山冷寒气候,病情日渐恶化后病逝于娘娘山中,隋炀帝命属下在山中择一处风景秀丽之处,将其安葬。第二天,人们看到在妃子的葬坟上有成群的白蛾飞舞,隋炀帝认为这是“天地为其妃子吊丧”,命名此山为“金娥山”。古代把皇帝的妃子尊称为娘娘,便从此称“金娥山”为娘娘山了。
关于娘娘山的来历,民间则传说:大通县长宁堡村从前有个总神庙,据说是人们为了纪念娘娘而建的。由于隋炀帝成天花天酒地,不理朝政,贪官污吏坑害百姓,人民生活十分贫苦,娘娘多次进谏,而隋炀帝一句也听不进去。后来隋炀帝在一些小人的挑唆下,将正宫娘娘发配到西北的落云山军马场牧马,受尽了艰难困苦,吃的是野菜,穿的是破衣裳。
再到后来,一些忠臣在隋炀帝面前经常劝说,皇帝回心转意,打算接回娘娘。隋炀帝带着随从,就来到西北,娘娘听到皇上来接的消息时,心中又气又悲,对来人说:“他还有脸来见我?我再也不想见到害苦百姓的昏君。”说罢,纵身跳下了悬崖,等隋炀帝赶到时,娘娘已死于悬崖下,隋炀帝非常后悔自己当初的做法,想起娘娘生前对自己的关心和良言,为了永远怀念娘娘,便厚葬了娘娘,并封为总管这一带地方的总神。人们为了纪念娘娘,就在长宁堡村修建了庙,起名总神庙,把西北部的落云山改为“娘娘山”了。后来因庙宇“年久失修,遂致崩塌”。人们便把这里称为“塌庙台”……
至于隋炀帝到过河湟谷地在《隋书·炀帝纪上》《隋书·食货志》中有过记载。而在金山宴请群臣则在《隋书·炀帝纪上》《西宁府新志·卷四》也有记载:“金山,西去县治七十里,上有湫池,雨多则内有积水,能出云雨,居民遇旱而祷之。隋炀帝大宴群臣于其上。”但至于后妃或正宫娘娘殂于金娥山凄怨动人的传说并无史料记载。
这一传说皆出自文人的浪漫情结,再加上民间文学及历史探讨的杂糅,使得“娘娘山”的奇传异说可谓是林林总总,并融入了河湟民众神圣无尘的精神家园之中。
“圣姥庙”已不复存在,但金娥山已成为河湟民众的圣地。仿佛一阵奇异的风吹过,娘娘山传说的种子就撒在了北川河畔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静静地,密密地,从此生根发芽,春华秋实,在河湟民众心里长成琪花、瑶草、彩林……
娘娘山古时因隋炀帝西巡而称奇,素来又以盛景而著称。
娘娘山,系祁连山系支脉,方圆达一百多平方公里。她西起黑林,东止于景阳川,首尾长百余里。由于天然的造型地貌,使得娘娘山山色更堪称一绝,实乃一条幽深雅静、绚丽多彩的天然画廊——
三春之际,处处堆绿叠翠,林花缀锦,色彩斑斓。盛夏时节,山清水秀,百花吐艳,彩蝶飞舞,加之山上的湫池、庙宇,更为色彩缤纷,光耀夺目。深秋季节,朗朗晴空,层林尽染,情趣横生。寒冬腊月,扬扬飘雪,玉树琼枝,千姿百态,阳光与寒光得到了完美融合。
加之那一万多亩草山,逶迤起伏,错落相间。山上桦树林、苍松、白杨负势竞上,郁郁葱葱,使得娘娘山委实成为一条幽深雅静、绚丽多彩的天然画廊。
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南面西宁市耸立的南北两山和幢幢高楼,隐约可望,真有“一峰拔地起,四望众山小”之感。北边的大坂山壁立万仞,山顶白雪皑皑,山腰云雾缥缈,环顾四周,但见娘娘山麓自西而东,冈陵起伏,有的若龙腾霄汉,有的似凤凰展翅,有的青翠如屏,有的彩云缭绕。
娘娘山景区年平均气温2.8℃,一般七月份气温较高,平均为13.9℃,年平均降雨量达800毫米以上。景区山高沟深,岚雾灵池,空气湿润,气候多变。云飘之间忽落濛雨,云移之间又显晴空。山顶由于高而寒,白雪覆顶一片洁白。山腰雾缭云绕,间见鲜花盛开,美丽娇艳。深秋,桦叶似火,山高雾淡,夕照晚霞,妆如流金,秀绝金娥。
娘娘山巅有“瑶池”,按理说,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顶峰有水泊就奇了,而这水洋洋大观,竟有百余亩面积,那当然属于奇迹,再说它常年积水,久旱不涸,能够说得上是奇绝了。民间传说这水直通青海湖,而且把它与王母瑶池联系起来,更使它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金娥池水涌金蛾,五色斑斓迷目多。破晓云开登绝顶,惊人佳句问何处!”每到夏季雨水旺盛之时,峰顶“瑶池”内水波荡漾,池畔蝴蝶飞舞,五色斑斓,这便是西宁古八景中的“金娥晓日”。
“南望好山多,秀绝金娥。夕阳横落浅深坡。照彻芙蓉红有晕,玉面婀娜。诗景费摩挲,釆入樵柯。一肩归去如何?呼得老妻烹酒醉,终夜狂歌。”娘娘山流传久远的名胜古迹和奇妙动人的神话故事,无不令人神往。古往今来,文人骚客、画家名士慕名前来,为她吟诗填词……
娘娘山索古,自然是寻得一川烟雨,一方幽静,一丝清新。走进娘娘山景区,美丽的景色及神奇的传说,皆使游客感受到这里的河湟圣境——塌庙台、神仙洞、炮台、二郎山……这些图景虽有变化,但清新感不减。而这种清新足以让后人从尘封中唤起对娘娘山的记忆,足以激发后人对娘娘山的一份虔诚与遥想。
文/王祥奎
刊发于2020年5月15日《青海日报》第11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