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海子的一首《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让德令哈因诗而闻名。来到这里的第二天,我也有幸在海西州高级中学偶遇了一场特别的诗歌分享会。
海西州高级中学于2016年建成使用,占地186亩,浙江投资了1.26亿元,是援青10周年以来投建资金最大的单体项目。2019年,浙江新一批6名教师来到这里开展组团式帮扶。
当天参加分享会的是该校高三(3)班的全体学生,孩子们在台上朗诵诗歌、分享体会。与众不同的是,所有的诗歌都出自于班级一位名叫纳木措的蒙古族少女之手。这场诗歌分享会实际上也是由浙江援青人才、海西州高级中学校长高琼林专门提议组织的。
一头长发、白皙的皮肤,16岁的纳木措有一双漂亮的眼睛。10年前,一场交通事故成了纳木措一生的噩梦——不仅夺走了父亲的生命,也让她身受重伤导致残疾。经过漫长的治疗,如今的纳木措也只能简单发音,生活基本无法自理。尽管如此,纳木措和妈妈却一直坚持上学。
“她是一个挺不容易的孩子。”高琼林告诉我,去年刚到学校时他就了解到有这样一位孩子,平时经常会去班级看看她。让他没想到的是,纳木措还是一个非常会写诗的姑娘。几个星期前,高琼林骑车上班时发现,车篮内多了一本诗集,作者正是纳木措。借助计算机和妈妈的帮助,一首首诗歌从她的脑海一点点转化为铅字。
“小姑娘喜欢看书,擅于思考,对世界有自己的理解。”看完诗集,高琼林惊讶的同时,为她举办个人诗歌分享会的念头也油然而生。“与老师和家长商量后,他们也觉得很有意义。”高琼林说。
现场,高琼林也上台朗诵了纳木措写的一首题为《语文老师》的诗歌,并和孩子们分享了感悟。一直笑着的纳木措突然控制不住哭了起来,内心细腻的她似乎想到了不久后与师友们的别离,坐在后排的几个女孩也默默红了眼眶。
“这是给纳木措以及全班同学的毕业礼物,这次分享会对其他同学而言,也会成为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经历。”他说,无论从诗歌本身、人生感悟、对他人的尊重、平等的意识,还是爱心角度,对所有人而言都会是一段很好的体验,会促进大家心灵的升华。“教育需要宏观的理念和视角,更需要看到具体的‘人’和‘事’。 ”他说。自担任校长以来,高琼林提出打造品质教育,“这包括品质德育、品质教学、品质管理、品质文化四个方面。”高琼林说目的都是让学生的发展更全面、综合、立体,让他们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