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海子是很多朋友喜欢的现代年轻诗人之一。他的才华是当世公认的——在1984年到1989年他生命的最后5年里,他创作了2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在这些文学作品里,他的诗歌尤其令世人赞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现代诗阅读体验。
只可惜海子离世太早了,这是令许多热爱海子诗歌的朋友非常遗憾的地方。要不然他肯定会写出更多的优秀作品,而今他的诗歌名作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梦为马》、《五月的麦地》等早已为诸多诗友所熟悉,惦念,热爱。
海子是一个很聪慧的诗人,十五岁就考上了北大,并在北大开始走上诗歌创作之路。他与骆一禾、西川并称“北大三诗人”。今天白马君特地和诸位友共同欣赏一首海子的短诗《九月》,以期怀念海子,解读他作品里的绵绵不绝的悲凉诗意。
贰
《九月》
〈现代·海子 〉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这是一首悲凉的诗。它以广袤的大草原为背景,展现出大草原的九月气息对诗人心灵的洗礼,通篇透露出一种神秘、孤独、空虚的感触。这首诗被谱以曲子由几位歌手唱过,听过后给人的感觉足无比感伤的。
这首诗创作于1986年,当时诗人已经从北大毕业并进入政法大学工作了三年。诗人以《九月》为题,是有他自己的用意的。九月是成熟的季节,是晚秋,它所表现出的成熟 在《九月》这一首诗里体现出诗人思想的逐步完善,象征着他在绚烂的青春年华里对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有了重新的定位和认知。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诗中的第1句了:“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白马君认为诗里的“众神”象征着诗人之前的信仰和思想。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通常是会被自己崇拜的思想和偶像远离,抛弃,粉碎,灭绝。因为有些东西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和现实环境中的差异太大,继而会对这些“众神”产生失望,最终探索出自己一条独特的路,一系列属于自己的经验和思想。诗中的“草原”象征着人生之路,“野花一片”则是自己的思想之花在绚丽地闪耀着。
叁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遥远。风是可以感触到的事物,还有什么比它更柔软呢?但诗人这一句里连用四个“远”字,来体现这一事物的遥不可及,不尽的虚无。从另一个角度来昭示内心对如“风”的事物、理想和心愿的渴望。
高晓松在一首歌词里写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远方也代表着未来。而海子在这里所写的“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遥远”,初读时让人感觉诗人似乎在玩文字游戏,弄不懂他在写什么。但通过高晓松的那句歌词我们可以明白诗人海子毕竟年轻,他是不愿止于苟且的生活的,进而产生了面对远方时的虚无感。
生命对海子来说是荒凉的草原,是风沙弥漫的天路。一切都寥廓得让人落寞,仿佛一个人生活在一个星球上。海子曾经在《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里说“悲痛时握不住一颗眼泪”,而在《九月》里的草原上,他的感觉是:“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诗人的心声与情愫象草原上独特的马头琴在拉响,如泣如诉。谁在倾听呢?只有自己。马头琴是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特有的丝弦乐器,和二胡形状相似。用它拉出的乐曲一般比较低回宛转,犹如草原上缓缓起伏的丘壑,给人的感觉不突兀,柔和,很能抚慰人的心灵。
诗里的琴声象征着诗人的心声。心声呜咽,是其精神痛苦的反映。人的一生总是难免经过一番挣扎,在事业上,在感情上,在信仰上等等。显然年轻的诗人也一样,阵痛令他呜咽,过后是一种令他出奇的静寂。“泪水全无”,寓意着对自己心声的呜咽,诗人习已为常。
肆
在全诗的第三句、六句、九句,都穿插着这一句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这是诗人着重安排的复沓回环结构。作为整首诗的诗眼,这一句是对它前面两行诗里的意象或象征的痛苦痊愈。因此这首《九月》可以分为四节,前九行每三行一节,第十句为一节。
《九月》的第二节是在对之前理想或目标的释放。“远方的远”不论有多么美好,它终久是遥不可及。释怀后是对自己沉重的心情减负,但也会感到无所适从,何去何从,正如将一把马头琴分解了一样。因此诗人这样写道:“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
海子其实就像一个孩子,把能倾诉自己的琴拆开。琴身是木头的琴身,弦是长长的马尾弦丝。然而它们仍然在诗人心中呜咽不绝,不论他走多远。
伍
第二节里“远方的远”象征着未来,第三节里的“远方”象征着理想目标。昔日理想之火的覆灭,是有很多原因的,但眼前的野花正生机勃勃,一如人生新长出的希望。回望历史千年,古人的一生也是如此。这一切,草原之月看得是最清楚的。所谓以史为鉴,以月为镜。
最后一节“只身打马过草原”是很苍劲有力的一笔!诗人借用了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晚年写的一首墓志铭诗《在本布尔山下》中的结尾部分:
对生活,对死亡
投上冷冷的一眼
骑士呵,向前!
现代诗人是孤独的动物。海子也是,他一个人走完孤独短暂的一生。这一点跟唐朝著名诗人李贺很相似,读完《九月》令我想起了李贺的《马》: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今络脑,
快走踏清秋。
同时海子的这首《九月》也正是化用了中国古典诗歌里的悲凉意境,同时又借鉴了西方现代诗歌的宗教与哲学的思想。整首诗结构完美,音韵和谐,堪称 海子的短诗代表作。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