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西北网欢迎您!在西行的路上寻找最纯真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西行百科 > 

非遗创造之美——掐丝珐琅唐卡

作者: 时间:2020-10-30 15:22:50 浏览量:
非遗创造之美——掐丝珐琅唐卡

 

五年前,还是职业画家的毕志勇在一个朋友家里偶然看到了一幅特别的画——掐丝珐琅唐卡,绚丽夺目的掐丝珐琅与有着浓厚宗教色彩的唐卡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虽然以毕志勇现在的眼光来看,那幅画的绘制技巧一般,但当时着实还是惊艳到了他。向朋友询问其价格,朋友说这幅画是200万从展会上拍卖回来的,高昂的价格着实让毕志勇吃了一惊。

作为一个晋商的后裔与多年在艺术氛围中浸染的画家,毕志勇有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他开始深入学习探索,将承传上百年的掐丝珐琅、古老的大漆工艺与绚丽多彩的唐卡绘画巧妙结合,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寻求工艺与绘画的融合创新,让更多人了解、欣赏到掐丝珐琅唐卡之美。

非遗创造之美——掐丝珐琅唐卡

 

非遗上创新的艺术之美

走进毕志勇的工作室,一幅幅色彩丰富、富丽堂皇的掐丝珐琅唐卡映入眼帘,用纯手工制作的推光漆边框来装裱,更显其厚重的质感。这些掐丝珐琅唐卡画面中游走的金丝,精美细腻的构图展现出庄严神秘的宗教世界,感叹之余,好奇心驱使记者进一步来了解它。

据毕志勇介绍,掐丝珐琅唐卡是在唐卡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手工掐丝为基础,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金箔丝线勾画人物造型轮廓,其后用天然珐琅点蓝展现佛像人物色彩金碧辉煌的特性。这样的工艺使得画面人物立体生动,线条流畅自然,图案清晰,色彩绚丽典雅,更显佛像人物尊严,能充分体现不同佛像不同宗教背景和寓意,让悠久的唐卡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非遗创造之美——掐丝珐琅唐卡

 

在这当中,掐丝的历史最悠久,所谓掐丝是指将金银或其他金属细丝,按照墨样花纹的曲屈转折,掐成图案,粘焊在器物上。其兴起于战国,鼎盛于明清,是流传了几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掐丝珐琅是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之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而成。由于其在明代景泰年间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又一般多外饰蓝色釉料,所以习惯上称为景泰蓝。

非遗创造之美——掐丝珐琅唐卡

 

据毕志勇工作室的工艺美术大师韩光荣介绍,珐琅画仅仅有200多年的历史,而且明清两代流传下来的精品并不多。“那个时候珐琅画的题材主要是表现山水和花鸟,颜色的运用技巧比较单一,看起来比较生硬,不像现在这么生动。”

因为喜欢,韩光荣10年前就和毕志勇一起研究创作珐琅画,希望能在技巧上不断发展,精益求精,“10年前我们做的东西,现在看来已经淘汰,需不断融入新的技法,把作品推向一个艺术的高度。”

而在毕志勇看来,掐丝珐琅唐卡更多的是在传统非遗基础上发展创新,它融合了多项工艺,是精工细作的纯手工工艺品,下一步想把它申报成非遗项目。“如果原汁原味去传承非遗势必出路很窄,所以必须进行融合创新。在传统的掐丝珐琅、唐卡绘画以及大漆三个非遗的基础上,将工艺与绘画相结合试图创作出永久传世的艺术珍品。”毕志勇告诉记者。

前景广阔的文化产业

非遗创造之美——掐丝珐琅唐卡

毕志勇接受记者采访

 

自打毕志勇在朋友家看到掐丝珐琅唐卡的那一刻起,就下定决心在这一艺术领域有所作为。2013年,毕志勇在北京宋庄成立老毕工作室,专攻景泰蓝掐丝点蓝技法与珐琅仿油画、工笔技法。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后,2017年3月,毕志勇回到故乡山西,在晋中学院正式成立金丝珐琅(传统唐卡)工作室,建立金丝珐琅艺术传习基地,如今工作室初具规模,有专业技术人才30余人,其中大师级6人。

将近两年的时间,毕志勇带领着30多人的团队夜以继日,完成了70多幅作品。曾经有一个商人出高价想买几幅,毕志勇果断拒绝,对于它们日后的去处,毕志勇有着更宏大长远的规划。“这些都是纯手工制品,耗时又耗力,这么长时间仅仅做了几十幅。我们还需再做两年多,等作品累计到200幅形成一定规模,然后运到青海和西藏,集结500位罗汉、法王及活佛,给它们进行开光加持,赋予其灵魂,之后在全国各地及东南亚、欧洲等地进行巡展,到时势必会有大量订单,最终让掐丝珐琅唐卡形成一个持续的文化产业。”

非遗创造之美——掐丝珐琅唐卡

 

据毕志勇对市场的考察及了解,唐卡是藏传佛教的文化体现,藏传佛教的渗透力波及范围很广,深入东南亚、欧洲等地,所以他相信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掐丝珐琅唐卡会成为收藏界的新宠。

作为高端的艺术品,掐丝珐琅唐卡每一幅的成本都很高,人力加物力前期投资巨大。毕志勇说这些年靠着“以画养画”艰难地维持着生存,主要的生活来源是靠画一些商业画。除忙于工作室的经营,毕志勇还要四处奔波寻找投资人和合作伙伴。

“孤独的时候会一个人哭,我吃过常人没吃过的苦。现在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这样的生活状态持续了十几年,虽然很累但我觉得很幸运。”在毕志勇眼里,画画的人多如牛毛,能够有一份情怀做着自己想做的事,累也是一种幸福。

非遗创造之美——掐丝珐琅唐卡

 

 

精工细作 良苦匠心

——掐丝珐琅唐卡工艺流程

如同传统手绘唐卡一样复杂,掐丝珐琅唐卡的制作工具更为多样,几十道的制作工序都由工艺老师们纯手工完成,可谓环环相扣,步步严谨。偌大的工作室里安安静静,伏案工作的老师们分工明确,一丝不苟,把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做到完美。

定稿

工艺绘画师首先要参考传统唐卡的图片或书籍资料来确定作品的内容,由于唐卡作品的人物内容都有固定意义、画法和流派,因此不能随意创作。绘图的比例量度要精准,线条流畅美观,佛像开脸面部表情是否生动,和膜拜者是否能心灵相通,结生佛缘,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工艺师纯熟的手工绘画技艺方能完成。整个工期需要工艺师有虔诚的公德心,和大善大智大慈大悲的心境,才能做到唐卡以画言史、以画叙事,独特而富有异域的神圣特色。

掐丝

非遗创造之美——掐丝珐琅唐卡

非遗创造之美——掐丝珐琅唐卡

非遗创造之美——掐丝珐琅唐卡

 

掐丝和嵌丝是体现线条是否流畅,人物是否生动最为关键之处,没有好的工笔画基础是无法理解线条的对接和造型的。

记者看到掐丝的老师在进行这个步骤时,剪刀和镊子一刻不离手,金丝在嵌入之前先要捋一遍,把它捋直,剪去尾端有弯度的部分,事先在需要掐丝的图案上涂抹专用的胶水,然后用金丝掐出图案,修改有瑕疵的地方,之后就可以进行点蓝了。

点蓝

非遗创造之美——掐丝珐琅唐卡

非遗创造之美——掐丝珐琅唐卡

非遗创造之美——掐丝珐琅唐卡

 

景泰蓝的点蓝是工艺师最为体现技术的工艺,没有绘画功底和多年点蓝经验的积累,是无法做到色彩转换的自然天成和画面质感的层次技巧。珐琅釉料的选用也十分考究,天然的珐琅釉料要经过研磨、淘洗、筛釉,加水之后用专用的吸管吸取不同的颜色点在相应的位置。

开脸

非遗创造之美——掐丝珐琅唐卡

非遗创造之美——掐丝珐琅唐卡

 

最后为画面中的佛、菩萨、护法人物、动物等描画五官,包括表情、眼神、神态,这是作品在绘制过程中画龙点睛的一步。

装裱

非遗创造之美——掐丝珐琅唐卡

非遗创造之美——掐丝珐琅唐卡

 

毕志勇工作室的所有掐丝珐琅唐卡边框采用了平遥的推光漆工艺,每一个边框也可以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这样的装裱让作品看起来更显厚重奢华,既是传统工艺绘画的佳品,也是弘扬民族宗教文化的瑰宝。

金丝珐琅画系列之——掐丝珐琅工笔画

非遗创造之美——掐丝珐琅唐卡

韩光荣

 

工作室里,韩光荣老师正在绘制一幅大型万里长城图,他所采用的是掐丝珐琅工笔画的工艺。区别于景泰蓝工艺,掐丝珐琅工笔画是以绘画为主,掐丝点蓝为辅,它的绘画性更强,体现创作者的纯熟技法和创作思维。

以韩光荣的创作为例,这幅万里长城图采用了中国山水画和现代掐丝工艺相结合的方式,以传统国画的画法融入了现代绘画艺术。同样是先掐丝后点蓝,因为在创作过程中画板没有办法立起来看,因此视野有限看不到整体构图,韩光荣先用金丝把轮廓掐出来,第一遍点蓝后画面丰富的层次感就已经呈现了出来。起伏的山峦,由远及近,用色不像唐卡那般浓艳,整体色调清淡一些。

非遗创造之美——掐丝珐琅唐卡

 

韩光荣说,珐琅是千年不变的颜色,用特殊的胶和沙子(珐琅研磨后的颗粒)融在一起,每个小颗粒都被胶水包裹住。其中所用的胶是韩光荣一个在北京故宫工作的朋友研发出来的,这种胶本身就有防腐蚀、防晒、防潮的特性。颜色一遍一遍往上盖,要画三四遍,最后展现出的画面直观性强,立体生动,是其他绘画颜料无法比拟的,加以纯金属的镀金线条,画面更显沉稳饱和。

韩光荣说,这幅画他已经做了一个多月,每天要像这样伏案工作8—10个小时,整件作品完成不会少于三个月,这样的掐丝珐琅工笔画在国内比较稀缺,韩光荣已经做了很多幅,这一幅也是有人定制。

非遗创造之美——掐丝珐琅唐卡

 

采访记者/文:秦改梅

 

推荐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