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唐卡的功能
“唐卡”为藏语的音译,指一种可以悬挂的卷轴画。在西藏出现较早,有人考证源于吐蕃时的文告和僧人讲经说法时随身携带的布画。画幅大小差距较大,小的只有数寸,大的则到十米,如寺院晒佛展出的巨型唐卡。唐卡画以宗教人物和宗教历史事件、教义为主要描绘对象,多挂于寺院中。
微型唐卡是用于观修、供奉、设坛、装饰、传法等用途的微型宗教艺术品。其形制较小,便于携带,宗教功能非常丰富,是藏族具有民族代表性的艺术品和宗教用具,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审美意趣和宗教归向。微型唐卡的具相而微和便于携带,使得她被从高僧大德到牧民群众的各类僧俗阶层喜爱、接受,成为修行佛法和供养三宝中必备的用具。从广义上讲,供奉、佩戴微型唐卡是一种藏族特有的信仰习俗,与藏族的其他信仰习俗一样,它的丰富多彩和深刻内涵从根本上体现了宽容博大的佛教精神,一种对一切生物的无限慈悲和怜悯之情,同时又表达着人类追求和谐,宁静善良的美好愿望。信仰习俗的这种内在底蕴,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就此它具有永恒的价值。唐卡,尤其是为广大藏族群众如此频繁使用的微型唐卡,几乎是一部藏族民俗、信仰方面微缩的全书,她是藏传佛教研究、藏族民俗研究、藏族绘画研究的学术原始矿,而且是富矿,其俯拾即得的学术蕴藏几乎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术资源。然而,透过对微型唐卡的研究,我们更应当看到藏族文化中包含的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对理想人生的慕求和对和谐的身心关系、人天关系的深沉思索。要全面领悟唐卡文化的文化内涵,就必须从功能分析着手,为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探索、研究微型唐卡中包含的功能。微型唐卡的用途主要有密法观修、敷设坛场、随身供奉、佛法普及、佛经装潢等功能。
▌密法观修
在密法修行中,尤其是修本尊法时,修行者要首先把画在微型唐卡上的本尊的形象观察得一清二楚,毫发不差,例如观修大威德金刚,要把大威德金刚的每一首,每一臂及持物都观察清楚,直到闭目开目如在眼前的程度,然后再瞬间把自己观成大威德金刚。在这个过程中,修行者必须经过长期地观想训练,通过逐渐熏修,才能达到观修的娴熟,直至自在地观成本尊与本尊相应,从而具备本尊的功德而圆满成就。修行者一般是将本尊的唐卡或擦擦置于眼前,慢慢记忆的,而微型唐卡既没有大唐卡的携带不方便又没有擦擦的笨重,自然成为了修行者观修时的首选。微型唐卡虽然形制小,但画工极为精湛,一丝不苟,精湛无比,与大唐卡相比毫不逊色。由此可见僧人在观修本尊时的严谨。密法观修功能是微型唐卡诸多功能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功能,正是为了满足这个功能,历代画师才耽精竭虑,在艺术创作上精而又精,不断追求,使微型唐卡艺术达到了藏族绘画艺术的高峰。所有藏传佛教密法修持的核心就是三密相应,所有本尊法修持仪轨的核心都是本尊的法相观想和在此基础之上的与本尊功德的相合。
▌敷设坛场
之所以在坛场设置中使用微型唐卡仍旧是因为微型唐卡的便携性。藏传佛教金刚上师在外出讲法的过程中,随时都可能设坛场给信。众灌顶传法,只有微型唐卡可以满足此时钓需求。目前。
▌护身供奉
几乎所有的藏族人都随身携带小佛像以便护身,并供奉,其中很多是微型唐卡。在藏族人民生活中所具有的趋吉避凶的民俗信仰方面的功能。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