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藏族人不论贫富,家中经堂里都会供有一幅或多幅唐卡。他们坚信,所供奉的唐卡会带给家人吉祥、平安和幸福。
唐卡,是“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引自《西藏唐卡》),被誉为藏民族的“百科全书”。每轴唐卡画一般描绘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多以佛像和经变故事为主。
那是需要人们擦亮双眼、屏住呼吸、贴近去看的艺术珍品。其精细绝伦,非亲眼看到而不能想象。
唐卡艺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一种说法,壁画其实就是早期的唐卡,壁画是画在墙面上的,而唐卡则是画在布面上。
在藏族历史上,藏文化艺术的发展始终以寺院为中心。唐卡画师绝大多数都是寺庙中的僧人,他们从小出家,跟随师父一边学习佛经、一边学习唐卡绘制。
长达数十年的勤学苦练,造就了他们高超的技艺。他们为信众或寺院绘制唐卡和壁画,不为金钱和名利的回报,而被视为是一种修行过程。
藏地的各个寺院,每年都要举行数次大规模的宗教活动,其中,晒佛节最为普遍。
每到晒佛节,信众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瞻仰佛像、聆听佛法。寺院会将珍藏的宝贵巨幅唐卡拿出来展佛,将大佛像请至展佛的山头。伴着凝重、庄严的法号声,五彩斑斓、熠熠生辉的巨幅释迦牟尼像徐徐展露出祥和的容颜。
这些制作精美、色彩弥久如新的巨大唐卡基本都源自热贡地区。
热贡艺术,是我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其中,又以惊艳唯美的热贡唐卡艺术最为世界所关注。
热贡地区有个约定俗成的规定:
男孩子长到5岁都要到村子里的寺院入寺为僧,学习佛经和绘画,到了20岁可以选择还俗或继续留在寺院为僧。
这些还俗回家的孩子,便继续从事唐卡的创作。
藏民的粗犷豪放深入人心,但他们在绘制唐卡时所表现出来的细腻入微,又令人叹为观止。
在过去,唐卡艺术绘制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全部由艺人亲手制作,材料全部取自周边的自然环境中。
唐卡工艺中使用的绘画工具 画笔、石头、瓷碗、圆规、直尺
热贡唐卡的画面极其细腻,所用毛笔也十分精细,有的甚至只有一根毛。
如今,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笔、打磨画布的白海螺、颜料碗等工具都可以在市场买到。不少画师渐渐不再坚持亲手制作唐卡绘制工具与材料的传统了。
一般选择猫、马、狼等 动物脖子部分的柔软细毛制成
唐卡线条精致、构图奇妙多变,而它的绘制工序极其繁杂,各工序环环相扣。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
制作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10余年。徒弟们往往从最基础的工序着手学习,在历经数年或十几年的勤学苦练后,才能离开师傅,独立门户。
制作画布
打磨
打中线
打底稿
调配颜料
正在上色
等待描金
绘制完成:《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观赏一幅唐卡作品,最先夺人眼球的,一定是它艳丽的色彩。在热贡地区,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不到热贡不知道自己的技艺少!不看唐卡不知道天下的颜色多!
在传统工艺中,绘制唐卡所用的颜料,全部取自大自然中的天然物质,没有一丝一毫人工添加的成分。天然原料保证了唐卡历经上百年的岁月,色泽依然艳丽明亮。
各种矿物质颜料原石
植物颜料
金箔
越是年代久远的矿物质颜料品质越好,艺人手中很多上好的颜料都是一点点存下来的。从前的画师用羊皮袋盛装颜料,一袋颜料可以用一两年。
更有一些颜料中的极品,只在一些老艺人手中。师傅将自己最心爱的颜料传给徒弟,就这样一代代传下去......
橘红色的火焰
绿色的头光
红色的花
黑色的背景
唐卡天然颜料的传统调配技艺是唐卡传承的重要内容,然而部分艺人不再坚持使用天然颜料,转而使用易得好用的化学颜料。
这样做并非天然颜料的价格太高,而是他们被繁缛复杂的调配技艺难住了,只好退而求其次。
如果说绘制唐卡是艺人修行的过程,那么制作唐卡颜料同样也是心灵与技艺的双重修炼。
《热贡唐卡天然颜料调配技艺研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 课题项目
本书从热贡艺术发展历史、类别、传承与变迁入手,交代了热贡唐卡发展的发展背景,对热贡唐卡绘制工具、热贡唐卡天然颜料、热贡唐卡绘制工序、唐卡背景色分类、唐卡天然颜料分类、唐卡天然颜料鉴定、唐卡天然颜料调配、唐卡天然颜料使用、唐卡天然颜料价值进行了图文并茂的介绍。
通过研究唐卡天然颜料配制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的现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书中还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热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西合道,及其传人普化的大量经典唐卡作品。
我们衷心希望唐卡天然颜料调配技艺
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
让热贡唐卡永远保持
传统的深度、精致与魅力!
本文内容摘自《热贡唐卡天然颜料调配技艺研究》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